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二戰中的皇家加拿大海軍

皇家加拿大海軍成立於1910年5月4日。當時正為如何防禦廣闊殖民帝國而頭痛的英國允許部分海外自治領在皇家海軍的體系外組建有限規模的海軍力量,用以保護海上貿易,並在戰時作為英國皇家海軍的支援和補充。皇家澳大利亞海軍和皇家新西蘭海軍也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的。這些殖民地海軍的規模和質量都受到英國的嚴格限制,其組織架構和裝備體係也都採用英國的標準。就連使用的旗幟也由英國統一制定。加拿大海軍的主要作戰艦艇也基本都由英國提供,裝備質量和數量都遠在英國皇家海軍之下。由於英國的限制和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影響,直到1939年9月加拿大對德國宣戰時,海軍的全部實力僅有6艘老舊驅逐艦、5艘掃雷艇和2艘訓練艦,人員約2000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缺少訓練的志願人員。

加拿大海軍在二戰中的主要作戰區域是大西洋,主要軍港集中在東南部的新斯科舍(英語:Nova Scotia,拉丁語意為「新蘇格蘭」;法語:Nouvelle-Écosse)和紐芬蘭(英語:Newfoundland,法語:Terre-Neuve,意指「新尋獲之地」)。戰爭爆發初期,加海軍主要忙於擴充實力和訓練人員。由於人員和裝備素質低下,基本沒有直接參與英國海軍的行動。 1941年,由加拿大哈利法克斯通往英國的海上運輸線遭到德國潛艇的沉重打擊,護航兵力捉襟見肘的英國海軍於5月23日正式要求加拿大海軍參加大西洋護航,此後皇家加拿大海軍廣泛參與了大西洋海域的作戰行動,其作戰任務從為盟國海軍艦艇提供駐泊基地和後勤補給,為盟軍的運輸船隊提供護航,協助美英艦艇進行反潛作戰,守衛加拿大海岸線等一直到後來參與盟軍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海上聯合作戰,為歐洲戰場的最後勝利做出巨大的貢獻。太平洋戰場雖然不是主要作戰方向,但仍有許多加拿大海軍飛行員搭乘英國航母參加對日作戰,其中英勇作戰並以身殉職的羅伯特.格雷上尉為加拿大海軍贏得了二戰中唯一一枚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到1945年二戰結束時,皇家加拿大海軍實力突飛猛進,共計擁有艦艇400餘艘,人員95750人,在所有盟國海軍中實力排名第三,僅次於美英兩國。

皇家加拿大海軍二戰中裝備使用的艦船來源有3種:一是英國海軍轉讓和提供;二是根據租借法案從美國獲得,三是加拿大國內造船企業自製。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造船企業生產的軍艦不僅裝備加拿大海軍,還有很大部分提供給了英國皇家海軍,為裝備嚴重短缺的英國海軍注入急需的新鮮血液。




皇家加拿大海軍的作戰行動

1939年9月加拿大緊隨英國對德國宣戰,但事實上加拿大當時完全沒有戰爭的準備,之所以參戰只是因為它同英國的特殊關係。 9月3日英國對德宣戰的當天,德國潛艇VIIA型的U-30攻擊了大西洋上的雅典娜號客輪(SS Athenia),大西洋航線受到嚴重威脅,連接英國和加拿大東南部的重要海上運輸線立即成為交戰雙方關注的焦點。英國皇家海軍在9月5日開始實行運輸船隊護航體制,對哈利法克斯到英國的海上運輸線進行武裝護航。但由於艦艇短缺,護航行動的壓力越來越大。而此時皇家加拿大海軍卻由於裝備薄弱,人員缺乏訓練,只能執行一些海岸巡邏、航道疏理等後勤工作,無法發揮大的作用。迫於形勢,加拿大海軍積極行動起來,一面加緊招募和訓練人員,一面將現有兵力投入到實戰中去。

當時加拿大海軍的主力是6艘江河級驅逐艦(RCN RIVER CLASS DESTROYERS),由來自加拿大皇家海軍自願預備隊(ROYAL CANADIAN VOLUNTEER RESERVE)的人員駕駛。注意這裡的「級」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不同,並不是相同型號相同批次的艦船,而是由幾型英國轉讓的驅逐艦拼湊起來的。

其中薩格內號(HMCS SAGUENAY)和斯基納號(HMCS SKEENA)是屬於戰前向英國訂購的A級改進型,由於防空火力不足,開戰時正在船廠改裝,實際能夠使用的只有4艘英國戰前轉讓的C級驅逐艦,加拿大海軍把它們全都投入到作戰行動中,這些驅逐艦每兩艘為一組,為從哈利法克斯開出的船隊進行護航,但護航範圍僅限於加拿大本土水域。其中弗雷澤號(HMCS FRASER)和渥太華號(HMCS OTTAWA)組成C1組,雷斯蒂古什號(HMCS RESTIGOUCHE)和聖勞倫特號(HMCS ST. LAURENT)組成C4組。1939年10月18日,英國又向加拿大轉讓了原C級驅逐艦領艦肯彭費爾德號(HMS Kempenfelt),加拿大把它改名為阿西尼伯恩號(HMCS ASSINIBOINE)並派往西印度群島協助英國海軍行動。 1940年,改裝完畢的薩格內號和斯基納號也組成C3護航組,加入到護航行動中。

除了驅逐艦外,能夠執行作戰任務的就只有5艘掃雷艇,其中4艘屬於戰前改裝的芬迪級小型掃雷艇,排水量只有460噸,使用的是拖網漁船的船殼,它們只能在近海活動。為了緩解裝備不足的壓力,加拿大海軍還在1939-1940年間將3艘王子級國有商船改裝成輔助巡洋艦參加護航行動。

總的來說,由於裝備和人員素質的制約,戰爭初期的加拿大海軍可謂乏善可陳,唯一的戰績是1940年2月阿西尼伯恩號(HMCS ASSINIBOINE)協助英國軍艦俘獲了德國商船「漢諾威」號。 6月28日,弗雷澤號驅逐艦在紀龍德河口被英國輕巡洋艦加爾各答號撞沉,這對裝備嚴重短缺的加拿大海軍來說可算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1940年夏天,德國U艇的攻擊活動達到高潮,英國商船損失量直線上升,皇家海軍的護航行動越來越力不從心。不堪重負的英國海軍遂向加拿大施壓,催促其承擔更多的責任。為了幫助加拿大海軍盡快擴充實力,英國開始向加拿大海軍轉讓部分老舊艦艇。 1940年9月6日,原英國海軍D級驅逐艦羅馬月神號(HMS DIANA)作為撞沉弗雷澤號的補償被轉讓給加拿大,改名馬加雷號編入加拿大江河級。

9月24日,又有6艘城級(TOWN CLASS)驅逐艦加入皇家加拿大海軍。城級驅逐艦是根據1940年9月2日美英《驅逐艦換基地協議》而從美國獲得的(為彌補驅逐艦數量的嚴重不足,英國於40年5月向美國提出租借美方封存的50艘舊驅逐艦,以英國在西印度群島基地99年的使用權作為交換)。城級中的大部分都是由美國直接駛往加拿大,然後由英國海軍人員在加拿大接收,交付期從9月4日開始到12月5日結束,加拿大海軍就地接收了其中6艘。這些老舊的美國四煙囪驅逐艦原來並不是為反潛作戰設計的,因此都進行了大幅改裝。加拿大城級的配置與英國的基本相同,但對海雷達使用的是本國產的SW1C型。由於這些驅逐艦都是英國海軍的財產,因此加拿大的城級驅逐艦仍使用代表英國皇家海軍的H.M.S前綴,而非皇家加拿大海軍的RCN或HMCS前綴。

除了英國轉讓的軍艦,1940年加拿大還向英國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訂購了4艘部族級驅逐艦。長期以來,英國轉讓給加拿大的驅逐艦基本都是過時的裝備,城級更是老掉牙的傢伙,再加上人員素質的拙劣,自然無法取得大的戰果。而部族級是英國當時最先進的驅逐艦之一,加拿大海軍指望通過訂購這4艘新銳艦擺脫裝備質量的困擾,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明智和富有遠見的。

隨著這些外援艦艇的加入,加拿大海軍的實力開始逐漸增強。雖然在10月22日又損失了驅逐艦馬加雷號(該艦因在愛爾蘭西部海域與商船費爾雷港號相撞沉沒,142名官兵死亡),但能夠投入護航作戰的艦艇數量已經大為增加。特別是40年末41年初,加拿大國內生產的花級獵潛艇大批進入加拿大海軍服役,極大緩解了護航兵力不足的,加拿大海軍已經具備在更遠的大西洋海域作戰的能力。

1941年5月23日英國正式要求加拿大海軍參加大西洋護航,加拿大海軍開始承擔西大西洋海域的海上護航任務,隨後英國又把北大西洋劃分為三個護航區,規定從西經35度至加拿大為加拿大區,運輸船隊在這個區域由加拿大軍艦擔負護航。 1941年6月,英國城級驅逐艦漢密爾頓(HMS HAMILTON)號在加拿大水域與佐治鎮號(HMS GEORGETOWN)相撞受傷,英國將其就地轉讓給加拿大海軍。 8月27日,加拿大驅逐艦取得大西洋上的第一個戰果,城級尼亞加拉號(HMS NIAGARA)協助美英軍艦和飛機俘獲了德國潛艇U-570。

時間進入1942年,經過兩年多的磨練,皇家加拿大海軍已經成為大西洋上一支重要的力量。雖然驕傲的英國海軍官兵從心底里輕視這些駕駛老舊艦艇的同行們,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加拿大海軍正在承擔越來越多的作戰任務,發揮愈來愈大的作用。 42年加拿大海軍的戰果頗為豐碩,首先是7月24日,護衛ON.113船隊的城級驅逐艦聖克魯瓦號(HMS ST.CROIX)在北大西洋擊沉德國潛艇U-90,這是加拿大海軍單獨擊沉的第一艘U艇。隨後是7月31日,護衛ON.115船隊的江河級驅逐艦斯基納號擊沉了U-588,緊接著在8月6日,同屬江河級的阿西尼伯恩號經過激烈的水面交火後,用撞擊戰術擊沉了U-210。12月27日,掩護ONS.154船隊的江河級聖勞倫特號(HMCS ST.LAURENT)在亞速爾群島以北消滅了U-356 。加拿大方面的損失為1艘驅逐艦沉沒(9月14日,為ON.127船隊護航的江河級渥太華號在勞倫斯灣被U-91擊沉);1艘驅逐艦報廢(江河級薩格內號12月15日在紐芬蘭附近與商船阿扎瓦號相撞引發艦上深水炸彈爆炸,被拖回基地改做訓練艦);另有一艘花級獵潛艇沉沒。

1942年12月10日,加拿大訂購的第一艘部族級驅逐艦易洛魁人號(HMCS IROQUOIS)建造完畢加入服役,加拿大海軍首次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軍艦艇。這一年加拿大還從英國租借了8艘城級驅逐艦參加作戰,它們全部於1944年歸還英國。在鄧尼茨的直接指揮下,德國潛艇於1943年年初在大西洋上又掀起一輪攻擊高潮。 2月份德國潛艇共擊沉盟國運輸船63艘運合計35.9萬噸,3月份擊沉108艘運輸船,共計62.7萬噸,幾乎已經徹底切斷了英國與美洲的海上聯繫!

1943年3月,大西洋護航會議在華盛頓召開,同盟國決定集中統一使用反潛兵力,其中英國和加拿大負責北大西洋上的護航,美國負責中大西洋和美洲海岸的護航。為了加強加拿大海軍的實力,英國海軍於43年3月22日緊急向加拿大海軍轉讓了G級驅逐艦格里芬號(HMS GRIFFIN),4月12日轉讓了D級驅逐艦引誘號(HMS DECOY), 5月31日又轉讓了F級驅逐艦命運女神號(HMS FORTUNE),6月3日是E級的特快號(HMS EXPRESS),11月15日是H級英雄號(HMS HERO),11月4日則是1艘城級巴克斯頓號(HMS BUXTON),9月7日加拿大海軍還從英國得到一艘美製博格級護航航母地方總督號(HMCS NABOB)。

此外加拿大訂購的其餘3艘部族級阿撒巴斯肯人號(HMCS ATHABASKAN)、休倫人號(HMCS HURON)和海達人號(HMCS HAIDA)也全部建造完畢,國內造船廠則交付了16艘河級(RIVER CLASS)護衛艦和數量巨大的獵潛艇,加拿大海軍的實力空前高漲,作戰任務也從反潛護航擴展到了水面巡邏。2艘部族級驅逐艦易洛魁人號和阿撒巴斯肯人號從6月份開始在直布羅陀和比斯開灣執行巡邏任務,其中阿撒巴斯肯人於6月28日遭到德國DO217型轟炸機發射的HS293制導炸彈襲擊受重傷。 3月4日,城級驅逐艦聖克魯瓦號在葡萄牙以西海面擊沉U-87,但隨後該艦於9月20日在格陵蘭島東南海域遭德國潛艇U-305魚雷攻擊而沉沒。另外在5月4日,加拿大空軍的「卡塔林那」飛機還擊沉了準備攻擊掉隊船隻的U-630號,擊傷了U-430號。

隨著盟軍反潛措施的改進和反潛兵力的增加,德國潛艇在大西洋上的戰果越來越小,而損失日漸上升,德國被迫放棄了狼群戰術,轉而採用單艇攻擊,大西洋航線所承受的壓力大大減輕。從反潛護航行動中解脫出來的加拿大海軍從1944年開始逐步把作戰區域從大西洋航線轉向法國附近海域和英吉利海峽。1944年1月,為了消除德國​​殘餘水面艦艇的威脅,加拿大海軍的3艘部族級驅逐艦和2艘英國同型艦組建了第10驅逐艦隊,由英國海軍上校巴茲爾.瓊斯指揮。該艦隊於4月底開始進行清剿行動,4月25日,海達人號和阿撒巴斯肯人號擊沉了德國T-29號魚雷艇。 4月29日清晨又擊沉T-27號,但戰鬥中阿撒巴斯肯人號被魚雷擊中沉沒,包括艦長斯塔布斯少校在內的128名官兵陣亡,86人被俘。

與此同時,大西洋上的戰鬥也仍在繼續,3月6日,護衛HX.280船隊的江河級驅逐艦加蒂諾號(HMCS GATINEAU)和首迪埃爾號(HMCS CHAUDIERE)與英國軍艦合力擊沉了U-744;3月10日SC.154船隊的江河級聖勞倫特號消滅了U-845。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作戰開始,兩艘剛剛服役的加拿大驅逐艦阿爾岡金人號(HMCS ALGONQUIN)和蘇人號(HMCS SIOUX)作為火力支援艦參加作戰。它們屬於英制V級驅逐艦,於建造中轉讓給加拿大海軍,隸屬加拿大第3分遣隊,兩艦以凶猛炮火轟擊了朱諾海灘的德軍據點,掩護盟軍部隊登陸。登陸成功後,加拿大驅逐艦又參加了對法國海岸殘存德國軍艦的清剿,先後擊沉德國驅逐艦Z-32和多艘輔助艦船。

7-8月,又在比斯開灣擊沉了多艘德國貨船和軍輔船,易洛魁人號還在8月26日解放了法國鬱島(Ile d'Yeu)。從1944年3月到8月間,為了消滅躲藏在挪威峽灣中的德國俾斯麥級戰艦鐵必制(德語:Schlachtschiff Tirpitz),英國海軍發動了一系列的空襲作戰,加拿大航母地方總督號和兩艘驅逐艦隨同英國航母艦隊參加了後幾次作戰,但因天氣原因沒能取得戰果。 8月22日地方總督號航母在巴倫支海被德國潛艇U-354發現並遭到魚雷攻擊,水線下被炸開一個大洞,大量進水導致尾部下沉。經過艦上官兵奮力搶救,該艦奇蹟地被保住,並在8月27日依靠自身動力駛回蘇格蘭斯卡帕灣。但在經過英海軍人員檢查後被認為無法修復,加拿大海軍在1944年9月30日將其除名並拖往羅塞斯作為廢船,艦上零件被拆卸供給其他同型艦,其中減速裝置被用在了它的姐妹艦--加拿大海軍鑽孔者號(HMCS PUNCHER)護航航母上。

1944年10月21日,在美國修理完畢的英國輕巡洋艦烏干達號(HMS Uganda)抵達加拿大,並被移交給皇家加拿大海軍。該艦是英國皇家海軍3艘錫蘭級(CEYLON class)輕巡洋艦中的一艘(另兩艘為錫蘭號HMS CEYLON和紐芬蘭號HMS Newfoundland,二戰結束後出售給秘魯),1943年1月3日加入英國海軍服役,1943年11月9日在地中海被德國空軍Do-217飛機投放的Hs-293​​制導炸彈擊傷,因傷勢嚴重不得不前往美國修理,後受命就近轉讓給加拿大。由於大西洋局勢漸趨平靜,1945年該艦被派往太平洋,隨英國太平洋艦隊第四巡洋艦隊參加對日作戰,成為唯一一艘參加對日實戰的加拿大海軍艦艇。

1945年5月7日,納粹德國宣布投降,5月12日和13日,兩艘德國U艇U-190和U-889向加拿大海軍投降,它們被短暫編入加拿大海軍,後被交給美國進行測試評估。隨著歐洲戰事的結束,英國開始抽調大批艦艇前往太平洋作戰,在歐洲參戰的部分加拿大海軍艦艇也隨之前往對日前線。加拿大輔助巡洋艦羅伯特王子號在1945年7月來到遠東並加入英國太平洋艦隊,此時它已經被改裝成一艘防空船了,但是太平洋戰場上美英名艦如雲,區區一艘輔助巡洋艦根本沒有出手的機會,只能在港口中坐等戰爭結束,不過它很幸運,8月份駐香港的日軍投降時,因為它的位置最靠近香港,它的艦長被指派作為加拿大政府代表出席了受降儀式,總算是大大風光了一把。除了上述兩艘艦艇外,剛剛建造完畢的加拿大輕巡洋艦安大略號也在7月初匆匆結束訓練,離開蘇格蘭起程前往遠東。該艦屬於英國二戰中建造的最後一級輕巡洋艦確捷級(SWIFTSURE CLASS),原名牛頭怪號(HMS Minotaur),於建造中被轉讓給加拿大海軍,1945年5月25日服役。可惜的是等它萬里迢迢趕到目的地時,太平洋戰爭已經結束。該艦在遠東活動到1945年11月,並在9月-10月間駐泊香港。


二戰加拿大海軍艦艇一覽 埃米爾級護航航空母艦

AMEER Class escort aircraft 埃米爾級護航航空母艦屬於美製博格級,是由商船改裝的小型護航航母。該級艦與攻擊者級同屬博格級,只是在防空武器上略有差別。這級護航航空母艦建造過程中對攻擊者級的設計作了小幅度修改,使之更適合飛機作業。在這級艦服役過程中部分原有的雙聯裝20mm高炮被4聯裝高炮取代。加拿大擁有2艘:地方總督號(RCN NABOB)和鑽孔者號(RCN PUNCHER)。兩艦是英國根據租借法案從美國獲得後再轉讓給加拿大的。

滿載排水量:15,390(NABOB);14,170(PUNCHER)
外形尺寸:151.2 x 21.2 x 7.8米(496 x 69.5 x 25.5英尺)【RCN NABOB】
150.0 x 21.2 x 7.6米(492 x 69.5 x 25 英尺)【RCN PUNCHER】
飛行甲板長:466.67英尺
飛行甲板寬:78.45英尺
飛行甲板距水線:48英尺
動力:2台 F.W.型 D-285 psi 577F鍋爐,1台威斯汀豪斯渦輪機,單軸8500shp,航速18節
艦載燃油:3,459 噸
艦載航空燃油:4 油箱 共196,091 加侖(通常只使用1個)
艦載淡水:874 噸
雷達:Type 132、Type 272 A/S、Type 86TBS 型對海雷達,Type 291型對空雷達(1944年加裝)
武備:2門5英寸/38倍徑火砲(2X1),16門40mm Bofors高炮(4X4),20門20mm Mk 5 Oerlikons高炮(10X2)
飛機:18-24(復仇者、劍魚或梭魚+野貓、F4U或地獄貓)
編制:1000人

地方總督號1942年10月20日開工建造,1943年3月22日下水,1943年9月7日加入加拿大海軍服役,編號D77。1944年8月22日在巴倫支海被德國潛艇U-354擊傷無法修復。1944年9月30日被除名。戰後於1946年3月16日歸還給美國 ,隨後出售給荷蘭。經過荷蘭人的努力,該艦竟然奇蹟般地修復並被改為商船。1952年該船被出手,隨後在其近30年的服役期裡先後被命名為富豪號和榮譽號。1977年12月6日在台灣拆毀。

鑽孔者號1943年5月21日在西雅圖塔科瑪船廠開工建造,原計劃作為飛機運輸艦,後改為護航航母。1943年11月8日下水,1944年2月5日​​加入加拿大海軍,編號D79。1944年11月27日減速裝置損毀,但是由於使用從報廢的地方總督號上拆解下來的同類部件進行維修,很快回到現役。該艦沒有參加過戰鬥,大部分時間用作登陸練習艦。二戰結束後作為遣返艦負責運送在歐洲的加拿大士兵回國,1946年1月16日歸還美國,被改裝成商船出售,1973年6月在台灣拆解。


錫蘭級輕巡洋艦(CEYLON Classes light cruiser)

錫蘭級輕巡洋艦是由英國斐濟級(或稱殖民地級)輕巡洋艦改進而來,又稱斐濟級改進型第二批或烏干達級,是標準的倫敦條約型輕巡洋艦。該級比斐濟級減少一座6英寸砲塔,但是加裝了數量更多的高炮。
尺寸:全長555.5英尺(169.3m),水線處長度549英尺(167m),型寬62英尺(19m),吃水19.7英尺(6m)
標準排水量:9,015 噸,載排水量10,840 噸
動力:4台海軍3 缸鍋爐,Parsons渦輪蒸汽機,功率80,000 軸馬力,4軸推進,最大速度32 節
續航能力:7,300 海裡/15 節 , 10,100 海裡/12 節
艦載燃料:1,700 噸
裝甲:主裝甲帶3.25英寸(83mm),彈藥庫裝甲3.5英寸-1.5英寸(89-38mm),艦體兩端裝甲2.5英寸-1.5英寸(63.5-38mm),甲板裝甲2英寸-1.25英寸(51 -32mm),防水隔艙裝甲2.5英寸(63.5mm),砲塔正面和頂部2英寸(51mm)側面1英寸(25mm)炮座1英寸-0.50英寸(25-12.7mm)
武備:主砲6英寸(152mm)/50倍徑BL Mark XXIII三聯裝砲塔3座,副砲4英寸(102mm) /45倍徑QF HA MkXVI雙聯裝砲塔4座,高炮4聯裝40.5mm(2磅炮)/40倍徑Vickers MkII 砰砰炮砲塔3座,4聯裝0.5英寸/62倍徑Vickers MkIII 高射機槍塔2座,4-8門40mm/56.3倍徑Bofors高炮(二戰期間加裝),20門20mm/65倍徑Oerlikon高炮,6具深水炸彈發射器,6具21英寸(533mm)魚雷發射管
雷達:1門高角度指揮儀控制塔(HA.DCT,High Angle Director Control Tower),284/286對空搜索雷達,271/273型對海搜索雷達,282/285型對空火控雷達(用於2磅炮)
飛機:1-2架 Supermarine 海象
編制:730-850

魁北克號:原英國皇家海軍錫蘭級(CEYLON class)輕巡洋艦烏干達號(HMS Uganda)。1939年8月20日在英國維克斯-阿姆斯特朗船廠開工,1941年8月7日下水, 1943年1月3日加入英國海軍服役。 1943年11月9日在地中海被德國空軍Do-217飛機投放的Hs-293​​制導炸彈擊傷,後前往美國修理。修理完畢後於1944年10月21日就近移交給加拿大皇家海軍。


確捷級輕巡洋艦(SWIFTSURE Class light cruiser)

確捷級的設計是在斐濟級輕巡洋艦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修改而來,所以確捷級也被稱為斐濟級巡洋艦改進第三/四批(確捷級/華麗級)。確捷級可以細化為確捷級和華麗級,兩級艦武器和排水量略有不同。這是皇家海軍二戰中建造的最後一級巡洋艦。
尺寸:全長555.5英尺(169.3m),水線處長度549英尺(167m),型寬63英尺(20m),吃水20.8英尺(6m)
排水量:標準9,155 噸 ,滿載11,130 噸
動力:4台海軍3 缸鍋爐,主機Parsons渦輪蒸汽機,功率80,000 軸馬力,4軸推進,最大速度32 節
續航力:8,000 海裡/16 節 ,2,000 海裡/30 節
艦載燃料:1,850 噸
裝甲:主裝甲帶3.25英寸(83mm),彈藥艙3.5英寸-1.5英寸(89-38mm),艦體兩端2.5英寸-1.5英寸(63.5-38mm),甲板2英寸-1.25英寸(51-32mm),防水隔艙2.5英寸(63.5mm),砲塔正面與頂部2英寸(51mm)側面1英寸(25mm)炮座1英寸-0.50英寸(25-12.7mm)
武備:主砲6英寸(152mm)/50倍徑BL Mark XXIII 三聯裝砲塔3座,副砲4英寸(102mm) /45倍徑QF HA MkXVI 雙聯裝砲塔5座,高炮4聯裝40.5mm(2磅炮)/40倍徑Vickers MkII 砰砰炮砲塔4座,10-22門20mm/65倍徑Oerlikon高炮,8-13門40mm/56.3倍徑Bofors高炮,6具深水炸彈發射器,6具21英寸(533mm)魚雷發射管
雷達:1門高角度指揮儀控制塔(HA.DCT,High Angle Director Control Tower),284/286對空搜索雷達,271/273型對海搜索雷達,282/285型對空火控雷達
飛機:1-2架 Supermarine 海象式水上飛機
編制:855-870
安大略號:原屬英國皇家海軍確捷級(SWIFTSURE CLASS)輕巡洋艦牛頭怪號(HMS Minotaur)。該級艦是英國海軍在二戰中建造的最後一級輕巡洋艦。該艦1941年11月20日在英國哈蘭德.沃爾夫船廠開工,1943年7月29日下水,1945年5月25日服役。與魁北克號不同,該艦尚在船廠建造時就已經轉讓給了加拿大海軍,並重新命名為安大略號。 1945年7月它離開蘇格蘭前往遠東,編入英國遠東艦隊第四巡洋艦隊,但未及參戰日本就投降了。二戰結束後作為訓練艦使用,1958年1月15日退役,1960年在日本大阪解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兩艘對日作戰的艦艇最後卻都在日本結束自己的軍旅生涯。


王子級輔助巡洋艦(PRINCE class armed merchant cruiser)
3艘王子級輔助巡洋艦大衛王子(HMCS PRINCE DAVID)、羅伯特王子(HMCS PRINCE ROBERT)和亨利王子(HMCS PRINCE HENRY),原是加拿大國有商船,在1939-1940年間進行武裝。戰爭初期在海上對過往商船進行攔截盤查。後來為配合盟軍在地中海和法國南部的登陸 作戰,大衛王子和亨利王子號被改裝為部隊登陸艦,並置於美軍的指揮下。羅伯特王子號則被改裝成防空船,在地中海執行護航任務。 1945年7月它前往遠東加入英國遠東艦隊,她的艦長作為加拿大代表參加了香港日軍的投降儀式。戰爭結束後亨利王子號和羅伯特王子號運送在國外的加拿大士兵回國,後作為商船被出售。倒霉的大衛王子則在戰爭結束前在希臘外海觸雷沉沒。
滿載排水量:5,736噸 (PRINCE ROBERT5,675噸)
尺寸:117.3 x 17.4 x 6.4 米(385 x 57 x 21 英尺)
最大航速: 22 節
編制: 417(438; PRINCE ROBERT)
武器:4門6寸炮, 2門3寸炮(輔助巡洋艦狀態)
2門4寸炮,2門2磅炮,8門20毫米炮(登陸艦狀態)
5門4寸防空砲,2門2磅防空砲,6門20毫米厄利孔高炮(防空艦)
艦名編號服役時間退役時間
羅伯特王子(PRINCE ROBERT) F56 31/7/40 10/12 /45
亨利王子(PRINCE HENRY) F70 4/12/40 15/4/45
大衛王子(PRINCE DAVID) F89 28/12/40 11/6/4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