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北洋軍閥人物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北洋軍閥人物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魏福陞

1925年10月4日:魏福陞,授陸軍少將。(察哈爾警備旅旅長

魏益三

1884年2月25日-1964年 1月26日)字友仁,直隸藁城人。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炮科、北京陸軍大學第5期畢業。

1920年任西北邊防軍第3混成旅騎兵4團團長。

1921年,任奉軍第39團團長,1923年兼任東三省教導隊隊長,並兼任東北講武堂教官,後任東北軍第27師參謀長。

1924年,任鎮威軍第1、3聯軍參謀長,參加直奉大戰。

1925年初,任京榆駐軍司令部參謀長,不久改任東北軍砲兵第2旅旅長,同年10月任東北軍第10軍參謀長兼砲兵司令,12月加入西北軍。

1926年1月,任國民軍第4軍總司令兼灤河防守司令部副司令,2月兼任國民軍第3 、4、5軍總指揮,5月加入直系軍隊,任討賊聯軍第4軍副總司令,6月任討賊聯軍第3路總司令,12月加入北伐軍,任國民革命軍第30軍軍長。

1927年1月,任第8軍軍長兼第2方面軍副總司令。

1928年1月,兼第2路代總指揮,10月任第4集團軍總參議,未就職。

1929年3月,任第54師師長。

1930年,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

1933年6月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8月任廬山軍官訓練團教官。


1935年4月6日,魏益三、門致中、王均、徐庭瑤、何柱國、王以哲、孫桐萱、郝夢齡、劉茂恩、譚道源、李雲傑、李韞珩、毛炳文、蕭之楚、周渾元,任陸軍中將。


1935年,任武昌行營陸軍整理處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

1936年10月,赴歐美考察軍事。


1937年,任中央傷兵管理處中將處長。

1940年5月,任軍政部榮譽軍人總管理處處長,後兼任軍政部特別黨部執行委員。

1944年7月,兼任中訓團黨政訓練班指導員。

1945年5月,任軍政部中將參議。

1946年6月,任軍風紀巡查團第4團副主任委員,同年8月退役回北平。

1947年,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中將顧問

1948年,初任國防部中將部員,11月改任國防部榮譽軍人總管理處中將處長,12月在昆明參加起義。後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員室專員。

1964年1月26日在北京病逝。




魏宗瀚

(1884-?)字海樓,河北正定人。

清末赴日本留學,入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後入軍界。

1913年任北京政府陸軍部軍學司司長、陸軍第一模範混成團團長。

1916年投靠段祺瑞,成為皖系骨干人物。

1917年任陸軍第五混成旅旅長。

1918年任陸軍第九師師長。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任皖系定國軍參謀長兼第三路軍司令,率部與直軍作戰,皖系戰敗後去職,赴天津租界寓居。

1935年4月5日,薛岳、劉建緒、劉興、趙觀濤、羅卓英、谷正倫、王樹常、鮑文樾、賀國光、蔣伯誠、戢翼翹、榮臻(因投降汪偽政權,1943年11月4日被國民政府免去中將軍銜)、吳光新、魏宗瀚、高維岳,任陸軍中將。

穆春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26--中華民國十五年丙寅
1.21(一二.八)

甲、奉軍穆春佔昌黎,國民軍開往灤州抵禦,孫岳電請馮玉祥復職主持大局,段祺瑞電勸奉軍勿入關,並下令停止軍事行動。 


=========== 


 (1872-1945)字祝三,遼寧黑山縣人。

1892年20歲時投在張作霖部下為營長,1912年40歲時進東北陸軍講武堂。後當騎兵十四師師長,統轄的一個騎​​兵團,團長王永清他是接受招安的土匪,匪號「天下好」為人粗率、匪性不改。

穆春隸屬於黑龍江督軍吳俊陞指揮。郭夫婦在遼中縣境老達房被騎兵團長王永清所俘。穆春使軍用電話報告張作霖(沒及時報告吳俊陞,也沒報告張學良)吳俊陞聽到後、就記下了穆春的這筆帳。

1926年二次攻多倫時,穆春仍隸屬於吳俊陞的第六方面軍,吳俊陞對穆春的這筆帳採取陰謀的報復,吳俊陞到奉天手捧八十多張狀子呈給張作霖面前請罪。穆春師長攻入新民縣城由於所部王永清騎兵團的軍紀不隹,曾有搶劫行為。攻克多倫後,所屬官兵進城大肆搶掠,把清廟、喇嘛廟內的一些古寶文物掠奪一空。張作霖看了,又接到喇嘛的控電,勃然大怒,命張學良將穆春師長全部繳械,士兵由萬福麟的十七師收容改編,穆春師長番號取消。將穆春、王永清撤職、抄家、下獄查辦。 穆春在郭松齡反奉時,捕獲郭松齡夫婦,保關外「東北王」的寶座,是奇功一件;爾後攻克多倫,打敗馮玉祥的方振武部,本應論功行賞,卻因王永清騎兵團竟搶劫罪,全團被處槍決。

查抄穆春家,由郭松齡部下于芷山親臨監督,穆春除宅院一處和日常所用家具、器皿以外,別無房產、地業。于芷山頗受感動,善言安慰穆夫人,並嚴令部下不准騷擾。

穆春入獄後,聽說王永清騎兵團被處槍決,心裡甚是難過,要求面見張作霖請罪,謁張作霖後,穆春說:「穆春治軍不嚴有罪,使無幸商民受害,請大帥處決穆春,以謝百姓。」張作霖沉思不語,想起穆春南征北戰,說:「唉!從查抄家情況看,你原來是老公騎騸馬有屌無蛋,還清廉,回家去吧!好生休息,以後還得幹一場哪!」當場返還家產。穆春獲釋不久,升任軍長隨張作霖進駐北京。皇姑屯事件後,穆春脫卻征袍,掛冠回家賦閒、頤養天年。

享年73歲,經常是從大北關元記油坊胡同的公館,步行到小北門裡的會蘭亭浴池,與百姓共浴。「九三」勝利後,張學思出任遼寧省主席,到任第二天就以父摯之禮,拜謁穆春。

憨玉琨

(1888年-1925年),字潤卿,河南省嵩縣人。清朝光緒末年,他殺死了豪紳郭八仙之後投奔楊山,同孫琯(行大)、馬超運(行二)、張屏(行三)、孫炳(行四)、陶福榮(行五)、王天縱(行六)、張治公(行七)、柴雲升(行八)、關金鐘(行九)等結為楊山十兄弟,他排第十。

1911年10月,河南響應武昌起義,憨玉琨隨王天縱攻洛陽未克,遂往潼關,加入張鈁領導的秦隴豫復漢軍東征軍,隨該軍在潼關到新安一帶和清軍作戰。南北議和後,鎮嵩軍成立,憨玉琨任該軍第二標標統。他回到豫西剿匪,親自將為患鄉里的二哥憨玉琳斃於嵩縣舊縣的街頭。

1917年(民國6年)冬,陝西督軍兼省長陳樹藩遭到陝西靖國軍圍攻,遂邀請鎮嵩軍到陝西支援。鎮嵩軍統領劉鎮華命憨玉琨任先鋒,率兵援助陳樹藩,解了西安之圍。此後,劉鎮華任陝西省省長,憨玉琨升任鎮嵩軍第三師師長。後來直系的吳佩孚將憨玉琨的第三師編為中央陸軍第35師,企圖拉攏憨玉琨,但憨玉琨並未為其所動。

1924年(民國13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吳佩孚在山海關兵敗,逃回洛陽,令駐潼關的憨玉琨向東進取鄭州,防止馮玉祥的國民二軍南入河南。憨玉琨未執行吳佩孚的命令,而是率兵直逼洛陽,迫使吳佩孚離開了洛陽。

佔領洛陽後,憨玉琨所部擴編為6個混成旅,共4萬餘人。憨玉琨企圖得到河南督軍的位子,但國民二軍軍長胡景翼遵照臨時政府的決議率所部入河南並任河南督辦。

1925年(民國14年)2月下旬,胡憨戰爭爆發,劉鎮華率陝西的鎮嵩軍進入河南援助憨玉琨,雙方投入的兵力共計20多萬。國民二軍利用鐵路向西迅速推進,遭到憨玉琨反擊,但是由於李振亞旅陣前倒戈以及張治公師袖手旁觀,憨玉琨部遭到慘敗。3月8日,國民二軍佔領洛陽。劉鎮華率鎮嵩軍主力退到陝西靈寶縣一帶,憨玉琨率殘部60多人向南逃往嵩縣。逃到大章後,憨玉琨眾叛親離,其親信旅長楊景榮也避而不見。憨玉琨遂吞食鴉片自殺身亡。

顏景崇


字恕成,直隸人。行伍出身,入北洋軍部隊。1916年袁世凱殆後,北洋軍閥分裂,歸入直系,為孫傳芳部屬。1925年參與孫傳芳對浙、皖奉軍的進攻,任五省聯軍第八混成旅旅長、第五軍軍長。1926年在北伐戰爭中,任孫傳芳部第六方面軍司令,在江西與國民革命軍對抗,不久兵敗。

==============

1926年10月12日《北平世界日報》孫傳芳擢升顏景崇 第六軍司令
內文:【東方社九江九日電】孫傳芳任顏景崇為聯軍總司令部新編......



潘榘楹

(1882年-?)字丹庭,山東省濟寧州(今濟寧市)人。

加入新建陸軍後到日本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3期步兵科畢業。歸國後順利晉升,1911年(宣統3年)任陸軍第二十鎮統制。

1914年(民國3年)4月,他任歸化城副都統。同年7月,他任綏遠都統。

1915年(民國4年)12月,袁世凱稱帝時封一等男。

1916年(民國5年)10月,他辭任綏遠都統。

1918年(民國7年),他任川湘贛粵四省經略使署參謀長。

1920年(民國9年),他任直豫魯巡閲使署參謀長。同年11月,他改任北京政府高等顧問。

1921年(民國10年)7月,他署理北京政府航空署署長。

1922年10月19日,他授「矩威將軍」。

1923年(民國12年)11月,他任張作霖的高等顧問。

潘鴻鈞

(?-1927年11月25日)字子和,河南魯山人。

畢業於保定講武堂。後來升任陸軍第五鎮步隊第十協步隊第十九標統帶。中華民國成立後,該標改稱陸軍第五師步兵第十旅步兵第十九團,駐濟寧。

1913年二次革命時,陸軍第五師炮五團團長鄭士琦率步隊一營、炮隊一連自濟南驅車趕至韓莊投入戰鬥,向南轟擊,轟毀了利國驛車站。7月18日,陸軍第五師駐濟寧的步兵第十九團團長潘鴻鈞也率部自濟寧連夜徒步冒雨趕到韓庄,隨即投入戰鬥。最終,討袁軍被迫撤出利國驛。

1914年7月30日,張樹元被北京政府任命為陸軍第五師師長。

1914年8月3日,陸軍第五師步兵第十旅奉命改為陸軍第一混成旅,仍由施從濱任旅長,原步兵第十旅步兵第十九、第二十團團長潘鴻鈞、張克瑤分別出任陸軍第一混成旅步兵第一、第二團團長。

1918年1月4日,大總統發布任命施從濱、潘鴻鈞、張克瑤署山東暫編陸軍第一師師旅長令,任命施從濱署山東暫編陸軍第一師師長,潘鴻鈞署山東暫編陸軍第一師步兵第一旅旅長、張克瑤署第二旅旅長。

1918年(民國7年)6月27日,北京政府陸軍部裁撤山東暫編陸軍第一師,該師的第一、第二旅改設為兩個混成旅。

1918年6月27日,大總統令任命潘鴻鈞為陸軍第一混成旅旅長,張克瑤為山東陸軍混成第一旅旅長。潘鴻鈞率陸軍第一混成旅駐濟寧。

1921年(民國10年),陸軍第一混成旅旅長潘鴻鈞率部赴湖北。他出征湖南同唐繼堯部作戰獲勝,後來回到濟寧後建造了潘家大樓作為私宅。

1923年12月22日,獲將軍府廓威將軍。

1924年(民國13年)江浙戰爭時,受山東督軍鄭士琦派遣,旅長潘鴻鈞率部援助江蘇。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開始時,潘鴻鈞出任討奉援軍第九路司令。1924年北京政變後,岳維峻任國民二軍前敵總指揮兼第二師師長,率部在天津、馬廠之間阻擊直軍。1924年11月2日黎明,國民二軍李紀才旅向楊村後方進攻,切斷鐵路,吳佩孚軍被包圍,旅長潘鴻鈞及大部分官兵均被俘。戰事結束後,國民軍方面的學兵團住北京旃檀寺。被國民軍拘留的張敬堯、俘虜的旅長潘鴻鈞、逮捕的李彥青等人均由學兵團負責看押。後來,張敬堯、潘鴻鈞獲釋,李彥青則因剋扣軍餉與武器而被押赴天橋執行槍決。

1924年11月,奉軍鎮威軍第二軍副軍長張宗昌命令第三混成旅旅長褚玉璞佔領兗州、濟寧。兗州鎮守使張培榮率領山東陸軍第六混成旅、胡翼儒率領山東陸軍第七混成旅、潘鴻鈞率領陸軍第一混成旅、吳長植率領陸軍第二十混成旅投歸,被改編為奉軍。其中,陸軍第一混成旅被改編為直魯聯軍1 個師,駐魚台地區。

1927年2月1日,直魯聯軍第24軍軍長潘鴻鈞(陸軍中將)、直魯聯軍第9軍軍長朱泮藻(陸軍中將)加陸軍上將銜。

1927年6月29日,南京方面的北伐軍第十軍逼近鄒縣,暫編第十一軍馬祥斌及王金韜部佔領金鄉,擊敗直魯聯軍潘鴻鈞、杜鳳舉部,進逼濟寧。

1927年11月,潘鴻鈞率部同國民二軍作戰。11月24日,孫良誠軍開始進攻,將劉志陸的二十三軍、潘鴻鈞的二十四軍包圍於考城地區,經過五天戰鬥,共俘虜旅長以上軍官四人、官兵兩萬多人、槍萬餘支,其間11月25日軍長潘鴻鈞遭擊斃。

潘國綱

字鑒宗,號鑒園,永嘉(今瓯海區北林垟鄉廟後村)人。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考入福建武備學堂,畢業後任江北督練公所委員等職。

1909年(宣統元年)進保定軍官學校。

1911年(宣統三年)八月武昌起義後,杭州新軍成立軍政府,國綱回浙任都督府參謀部科員,續任革命軍司令部第一參謀。

1912年8月,重回保定復學。

1913年底畢業,授陸軍中校參謀,南旋後任浙江督署上校參謀,不久調任第六師上校團長。其後六師和二十五師合編爲第五軍,任軍部上校參謀,續升第六師參謀長。

1915年,六師改稱浙江陸軍第一師,仍任參謀長。次年升任浙江第二師四旅少將旅長。張勳復辟,國綱率混成旅北上討逆,張勳潰敗。

1918年,廣東軍政府陳炯明、許崇智率護法軍進攻閩南,段祺瑞電浙督就近增援,楊善德令浙江第一師援閩。次年爲浙江第一師師長,晉升中將。8月,楊善德病亡,盧永祥繼任浙督,浙江第一師回浙整頓。

1921年,彙巨款委托巨溪表叔鄭佩煥,代購良田800畝,並在巨溪建築宅第,占地17畝,歷時四年建成,其豪華爲溫州私宅之最。

1924年,閩督孫傳芳入浙,國綱率浙江第一師赴江山堵截,軍敗,退至甯波,通電下野。

1925年2月,段祺瑞召開善後會議,電召國綱赴京,加上將銜,列席善後會議,並任執政府參議。

1927年上半年因病,攜眷南歸杭州。抗戰爆發,全家返溫,住巨溪潘宅。

熊炳琦

(1885年2月5日-1959年1月19日),字潤丞,山東濟寧人。撰有《武漢戰紀》。

1904年(光緒三十年)清廷廢除科舉制,他遂輟學經商,赴兗州城內的沽衣市街(位於中御橋西),進入延盛沽衣店向親戚學做生意,因打碎店中茶壺受責,乃辭職當兵。他進入袁世凱在小站編練的新建陸軍,不久因善於書寫小楷而升任司書生,獲保送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後來他又從天津武備學堂炮兵科和參謀學堂(北京陸軍大學的前身)畢業。畢業後,他最初在北京的禁衛軍參謀處任二等參謀,後升少校參謀,其間曾三次到日本考察軍事及觀摩演習。

1911年武昌起義後,隨馮國璋赴前線鎮壓,任第一軍司令部機要參謀官,獲得馮國璋信任。南北議和、清室退位後,升任直隸都督署參謀長、江蘇都督署參謀長、北京陸軍大學校長等職務。此後他獲直魯豫巡閱使曹錕賞識,任直魯豫巡閱使署參謀長,1921年魯案發生後,他會同外交使團的王正廷到青島同日本方面進行交涉。

1922年6月4日,曹錕派熊炳琦為代表,和國務院代表高恩洪一同到天津迎接黎元洪復職。7月4日,熊炳琦獲將軍府授「昌威將軍」。

1922年9月30日,他出任山東省省長。同年11月30日起,他兼任膠澳商埠督辦,成為膠澳商埠的首任督辦。

1923年8月,黎元洪辭去大總統一職後,攝政的國務院備文,促請國會選舉總統。此後熊炳琦被曹錕召到北京,幫助曹錕賄選。10月5日,曹錕當選大總統。

1924年9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曹錕被囚於延慶樓。熊炳琦遂通電辭職,11月14日被免去山東省省長一職。

1925年,他到天津經營利中公司,此後長期擔任利中酸廠的董事、監事。他還投資東亞毛呢廠,並任該廠董事長。

1926年6月3日,正值奉系和直系聯合討伐馮玉祥期間,他應吳佩孚邀請出任河南省省長。其間,他曾代表吳佩孚參加了孫傳芳發起召開的段祺瑞、吳佩孚、孫傳芳三角聯合會議,討論共同防禦國民革命軍北伐。吳佩孚在北伐中倒台。

1927年6月馮玉祥上台,熊炳琦去職。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日軍佔領天津,此後他拒絕出任日本傀儡政府的官職。晚年,他信仰佛教,隨北京的釋真空參禪學佛。


中共篡國後,他當選天津市人民代表,任天津市民革副主委。

1959年1月19日,熊炳琦病逝,享年74歲。



管金聚

1916年11月1日:管金聚、劉世瓏,授陸軍少將。

靖國聯軍第八軍參謀長向岩在陜西省境內長驅500里,生擒北洋陜南鎮守使管金聚。

闞朝璽

(1888年7月10日-1952年8月11日),字子珍,奉天省錦州府廣寧縣(今盤山縣)人。

1906年(光緒32年)他任張作霖的巡防營司書、書記長。

1913年(民國2年),他畢業於奉天陸軍講武堂步兵科。此後他歷任第27師少校參謀、軍官團教育長。

1918年(民國7年),他從砲兵第27團團長升任奉天陸軍第2混成旅旅長。

1919年(民國8年)他兼任吉長鎮守使。

1920年(民國9年)他兼任東省鐵路護路軍總司令。

1921年(民國9年)他任洮遼鎮守使兼暫編第1混成旅旅長。

1922年(民國11年)他參加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慘敗,而他率領的第1混成旅則很善戰,獲得張作霖好評。此後,他回到洮遼鎮守使的管轄地域,抓緊軍隊訓練以及管轄地域的産業振興,準備伺機報復直系。

1924年(民國13年)他升任東北陸軍第3師師長,並兼任熱河都統。在熱河都統任內,他通過大力推進鴉片栽培以及大量發行熱河興業銀行紙幣,擴張和充實自己的軍隊。

1925年(民國14年)11月郭松齡起兵反對張作霖,他旁觀而未參與戰事。郭的兵變被鎮壓後,他的熱河都統職務被罷免。

1927年(民國16年)春,他任安國軍大元帥府軍政執法處處長。6月奉系敗北,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遇刺身亡,他隨之解職,後逃到大連。

1931年(民國20年)九一八事變後,他投降日本軍,任9月24日成立的奉天地方自治維持會(9月26日改稱遼寧省地方維持委員會)副委員長(委員長為袁金鎧)。9月28日他任遼寧四民臨時維持會委員長,10月20日他通電取消四民臨時維持會,否認有賣國行爲。11月臧式毅組織遼寧省政府,並武力接收遼寧省地方維持委員會,他因爲不滿而被日本憲兵逮捕。在發誓不再從事一切政治活動後被釋放。獲釋後他將自己的名字由「朝璽」改為「潮洗」。

滿洲國建國後的1933年(大同2年)他任滿洲中央銀行監事。

1937年(康德4年)他任該行副總裁,1940年(康德7年)他升任該行總裁。1944年(康德11年),他被免去總裁一職。此後,國民政府接收瀋陽,他在國民政府治下活動。

中共竊國後的1951年4月,他被人民政府在「鎮壓反革命運動」中逮捕。1952年8月11日他在獄中病逝,享年64嵗。

譚慶林

(1878年-?)字英甫,山東省泰安府泰安縣人。

早年任直隷口北鎮守使兼察哈爾軍務幇辦。

1922年(民國11年)5月一度護理(任下級職位者代行上級職務)察哈爾都統。9月6日,獲授邁威將軍。

1924年(民國13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他任直系的討逆援軍第10路司令、討逆軍獨立騎兵前敵總指揮。直系敗於奉系後,譚慶林於1926年(民國15年)閻錫山向投誠。之後,譚慶林跟隨閻錫山投向了國民政府。

1927年(民國16年)7月,譚慶林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8軍軍長。此後,譚慶林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軍事參議院參議。

1935年(民國24年)1月,獲授陸軍中將銜。

裴春生

裴春生,字振東,奉天省磐石縣人,1875年生。

1900年7月奉天忠義軍步隊前營前哨哨官。

1902年8月奉天西路巡捕中營馬隊右哨正巡長。

1906年4月奉天副右路中營左哨哨官,7月代理本營幫帶。

1908年5月奉天左路巡防馬隊二營左哨哨官,代理本路步隊三營管帶。

1910年9月左路馬隊二營中哨哨官。

1911年3月後路巡防馬隊七營管帶,11月步隊三營管帶。

1914年5月授陸軍步兵少校。

1917年7月暫編奉天陸軍第二十九師騎兵五十八旅一一五團第三營營長。

1918年6月授陸軍步兵中校。

1919年5月奉軍第三補充旅三團二營營長。

1920年1月暫編奉天陸軍第一師步兵二旅三團一營營長。

1921年4月奉天陸軍第七混成旅步兵一團團長,10月授陸軍步兵上校。

1922年5月鎮威軍前路第三梯隊第二支隊隊長,鎮威軍第三路暫編步兵第一旅旅長,6月暫編奉天陸軍第一師步兵第一旅旅長,11月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部顧問。

1923年12月東三省陸軍步兵第二十七旅旅長。

1924年1月東三省陸軍步兵第四旅旅長,陸軍少將加中將銜。

裴建準

(1885-1969),字孟咸,甘肅省廣河縣三甲集裴水家村人。少入私塾,好書畫,喜武術。

入河州鳳林書院,學業超群。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考入甘肅武備學堂,次年保送保定陸軍學堂。

1910年(宣統二年)加入同盟會,積極參加孫帝象領導之民主革命,陸軍學堂畢業後在段祺瑞部下任下級軍官。武昌起義後,在蘭州秘密聯絡革命黨人,欲響應起義,事泄被解除軍職。

1912年(民國元年)3月被選為甘肅省臨時參議會議員,民國二年參加東蒙戰役,與入侵內蒙的外蒙軍隊作戰,後任北方邊防軍教育長、參謀長。

1919年(民國八年)裴建準回甘肅,初任「忠武軍」週務學部教練,不久即任河州鎮總兵、鎮守使。在任期間,為官清廉,體恤民情,提倡新文化。創辦「軍民學校」,開設國文、圖畫、音樂、體操、國術等現代課程,開河州現代教育的先河。

1926年裴建準調任肅州鎮守使,後任甘(州)、涼(州)衛戍司令。

1931年(民國二十年)成為主持甘肅政務的「八大委員」之一,後任省政府軍事處長、蘭州市參議會議長等職。甘南農民起義爆發後,任甘肅宣慰委員會第二宣撫團團長,赴康樂、會川、岷縣等地「宣撫」,看到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他不願混跡政界,辭去一切軍政職務,潛心從事佛學研究。

中共竊國後任甘肅省政協常委、蘭州市佛教協會理事長,「文革」中受衝擊批鬥,病逝於家中。生平愛好書畫,寫字重法度,大字雄渾而有氣勢,喜畫馬,所作《八駿圖》為識者鍾愛。

裴其勳

(1870-1927年),字坡田,河南光山縣人。

1884年(光緒十年)入天津武備學堂學習,後充任清軍教習督操。

1894年(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隨軍東征,與日軍作戰數十次,屢建戰功,升任千總。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裴其勳任中國駐日本使館武備隨員。在此期間,為了考察日本軍政新法,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回國,寫成《留日考察軍政報告書》24章,受到朝廷嘉獎,被提升為守備加游擊銜。時值直隸提都創辦北平戰備學堂,聘他為監督。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山東巡撫袁世凱為訓練新軍,委裴其勳為提調。新軍的訓練方法多出裴其勳之手。後裴其勳相繼擔任新軍先鋒隊幫帶、砲隊管帶,繼而升任都司。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江西巡撫胡廷於奏調裴其勳創辦新軍,先後任新軍督練處參議、常備軍管帶和統帶等職。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江北提督廕昌奏請清政府,調裴其勳統領江北江蘇各營。這時海州一帶饑民四起,裴其勳剿撫兼施有功,清政府授以參將。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裴其勳調奉天,因間島界務交涉告急,清政府命陸軍副都督吳祿貞持節操辦,以裴其勳所部陸軍,赴延吉「從而佐之」。時日軍強渡圖門江,陰謀佔領間島,裴其勳同吳祿貞依據公法條約據理力爭,日軍被迫中止入侵。延吉、琿春與俄國、朝鮮接鄰,日俄侵略分子常潛入搶掠,侵犯中國主權。裴其勳到此,首先肅清潛伏的外國入侵分子,接著召令在這一帶行使中國的行政權力,使當地人民得以安居。惟黑頂子一帶,俄入侵分子常偷移中國界碑,侵占中國領土。為此,裴其勳親自登山涉水,視察疆界,從歷史淵源的地理位置,整理劃圖,按本來的國界,恢復國疆200餘里。

1910年(宣統二年),延吉界務得以解決,並締結了中俄界約。裴其勳禦敵護疆有功,翌年晉升為陸軍督統(地方軍事長官),移鎮吉林防務。

1912年,俄入侵外蒙,策動庫倫脫離中國政府,內蒙一些地方亦隨聲附和。裴其勳奉東北都督趙爾巽之命,前往抗阻。裴其勳偵知俄兵艦駛往蒙邊,當即率部直追,至柴火堆截獲俄艦隻。艦上暗藏山炮8門,步槍千支。裴嚴詞遣責沙俄入侵分子無視中國主權,策動民族分裂分子叛亂的罪行,依照中國法令沒收武器。在內蒙,裴其勳依靠當地各族人民,爭取上層愛國人士,接連收復札旗、鐵旗、麻子濠、那罕明、後舍利和陶什堡等蒙塞要地,並建議政府召集10旗王公會議,宣布共和真義,得到哲里木10旗支持。為此,政府授裴二等文虎章,晉升為陸軍少將。

1913年,裴其勳任東北第一混成旅旅長,駐守長春。

1915年升任吉林長春鎮守使,仍兼任混成旅旅長。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北洋政府擬收回中東鐵路管理權,命裴其勳為總指揮。不及兩月大功告成,被授為陸軍中將。

1919年,裴其勳任吉林長春鎮守使兼第一師師長。

1920年,裴其勳上書北京政府辭職,為將軍府將軍。後被趙​​倜請為河南清鄉督辦,但他很少到職視事。

1927年病逝於北京。


===========

        政事堂奉 策令
        癸丑之際長江流域獨立三省海軍總長劉冠雄次長湯薌銘親率各艦由上海以達湖口節節攻剿江面肅淸南北不致阻隔大局因得保全其援應各省巡 緝江面卓著勤勞予深嘉許除湯薌銘已予加封外劉冠雄特封爲二等公司令林葆懌饒懷文特封爲一等男艦長曾兆麟林永謨杜錫珪湯廷光特予一等輕車都尉世職以彰勞勩此 令 特封雷震春爲一等伯此令 特封陳光遠米占標張文生馬繼增張敬堯爲一等子此令 特封倪毓棻張作霖蕭良臣爲二等子此令 特封吳金彪王金鏡鮑貴卿寶德全馬聯甲馬安良白寶山崑源施從濱黎天才杜錫鈞王廷楨楊飛霞江朝宗徐邦傑李進才呂公望馬龍標吳炳湘爲一等男此令 特封吳俊陞王懷慶吳慶桐馮德麟王純良李耀漢馬春發胡令宣莫榮新譚浩明周駿劉存厚葉頌淸張載陽張子貞劉祖武石星川爲二等男此令 特封石振聲何豐林臧致平吳鴻昌王懋賞唐國謨方更生張仁奎陳德修殷恭先周金城李紹臣康永勝常德盛張殿如馬福祥張樹元李長泰許蘭洲朱熙孔庚方玉普馬龍潭裴其勳朱福全隆世儲方有田陳樹藩陸裕光楊以德爲三等男此令 特予王賓周文炳齊燮元夏文榮吳新田榮道一張聯陞張建功劉躍龍丁效蘭劉啓垣蕭安國盧金山徐廷榮汪學謙馬廉溥蔡成勳范國璋楊春普劉詢聶憲藩董崇仁劉銳恒商德全 范書田馬麒陸洪濤管雲臣田應詔陶忠洵王正雅望雲亭伍楨祥馬良王麒吳長植田友望高鳳城徐世揚唐天喜徐占鳳李奎元成愼柴得貴劉鎭華田作霖劉金標殷貴吳起恒鶴春 袁得亮一等輕車都尉世職此令 特予李煥章褚恩榮朱廷燦吳佩孚徐鴻賓鄭士琦王汝勤張九卿由猶龍車震關忠和田憲章蕭廣傳趙俊卿范樂田李鴻舉李得勝劉富有申振林二等輕車都尉世職此令 任命孫武署叅政院叅政此令 特授徐國樑崔振魁王桂林鄧瑤光以勳五位此令 楊士琦錢能訓均給予一等嘉禾章此令 范國璋給予二等文虎章此令 張軼歐給予三等嘉禾章惲棨森給予四等嘉禾章此令 車震張建功均給予三等嘉禾章陳寶龍周子寅張紀孫積孚均給予四等嘉禾章此令 侯元勝李進德黃占斌張孝儒均給予三等文虎章馬文漢陳得勝胡遵法劉金城謝宗夏均給予四等文虎章此令 閻永陞唐之道均給予四等文虎章此令 農商部奏僉事上任事李恩慶資勞較深擬請特予進官等語李恩慶陞授爲少大夫此令 司法部奏請任命邵箴爲湖南長沙地方審判廳廳長郭秀如署常德地方審判廳廳長應照准此令 司法部奏請任命顔希魯署京師地方檢察廳檢察官應照准此令 陸軍部呈請將陳福祥授爲陸軍步兵中校應照准此令 十二月二十三日


臧致平

(1869年-1944年),安徽省太和縣(今界首市城關)人。

先在第一協統張懷芝部任標統,後為馮國璋轄部。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被選送吉林講武學堂學習,肄業後返部。

1913年(民國2年)11 月,被北洋政府任命為第十四混成旅旅長。

1917年(民國6年)9月12日,任漳汀鎮守使。翌年移駐廈門被提升福建第二師師長,屬皖系李厚基部。

1923年(民國11年),因反對李厚基、陳炯明「聯省自治」的主張,被削去師長職務。遂投靠皖系盧永祥部。在盧的授意下,於11 月7 日夜發動倒李(厚基)兵變,將李驅逐出福建,臧致平自任閩軍總司令。北京政府看到臧兵力強大,想利用臧為其賣力,以總統黎元洪的名譽任命臧致平為漳廈護軍使。臧對此表示冷漠。

1924年(民國12年),北京政府命直系孫傳芳督閩,臧致平與王永泉聯袂電京,力拒孫督閩。及孫入閩抵南平,臧致平於3月9日赴福州與劉冠雄等協商阻止,並調兵北上,聯合王永泉部抵禦孫傳芳。因王背臧投孫,臧致平於4月17日正式發表通電,反孫獨立。於4月30日在廈門召集福建各軍將領舉行聯合討伐孫傳芳的軍事會議。會議決定民軍、粵軍、閩軍分三路進攻福州。此時臧以廈門為中心,包括金門、同安、海澄、龍溪、南靖、平和、潼浦、雲霄、東山、詔安、長泰等11縣皆屬其勢力範圍。廈門成為各派軍隊反孫的指揮部,臧致平成為左右閩局的重要人物。

是年5月,因許崇智被陳炯明部林虎擊敗,臧致平率部救援,不料賴世璜、蘇世安兩部戰敗向林虎投降,許崇智部黃大偉叛變,聯軍腹背受敵,臧致平無奈,退守廈門,聯軍解體。7月,林虎、王永泉聯合海軍三面襲擊廈門,在多方受敵的情況下,臧致平堅守廈門,後在孫中山派許崇智等部援助下,轉危為安。

1925年(民國13年)2月5日,臧致平獲悉日籍浪民聯絡王獻巨部準備襲擊廈門,遂令警察收繳浪民槍械,雙方發生槍戰,浪民被打死7人。日本駐廈門領事向臧致平提出懲兇賠償,並電召軍艦到廈門示威,臧致平不懼。後經談判解決。

孫帝象為鞏固與閩軍、海軍的聯盟,與臧致平協商將廈門交海軍管轄,以換取海軍支持孫中山在福建活動。臧致平遵照孫帝象意見,交出廈門。盧永祥將其部編為浙江邊防軍,委臧致平為邊防訓練處處長。
他積極響應孫帝象主張,追求進步,卻遭到孫傳芳、林虎和王永泉等反動軍閥的多面圍攻。失敗後,他退隱江蘇常州市。

在孫帝象出師北伐時,因浙軍叛逆,臧致平被迫同盧永祥、何豐林下野。後隱居常州,抗戰時期,臧致平不畏強暴,嚴辭拒絕日本人的邀請,表現出應有的民族氣節和民族大義。

1944(民國33年)病逝。



臧家公館是臧致平於1924年(民國十三年)在家鄉建造的府邸,現保存比較完整,包括大門樓、二門樓及西院牆外的房屋,共計30多間,均高大寬敞、莊重質樸、簡潔渾厚,具有典型的民國建築風格。據界首市文物管理所負責人馬文娟介紹,1985年,界首縣人民政府將臧家公館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列入界首市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文管所正積極想辦法,向省和國家申報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臧家公館已經被列為省重點保護特色文化建築,但因保護不當,住內居民粉刷了一部分臧家公館,造成破壞。

蔡成勳

(1871年-1946年),字虎臣,天津人。

1900年(光緒26年)他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此後他歷任京畿附近駐屯軍副司令、督練處參議官、浙江第21鎮協統領。

1912年(民國元年),他任北京大總統府侍從武官。翌年,他任陸軍第1師第1旅旅長。

1914年(民國3年)他升任陸軍第1師師長。

1916年(民國5年)6月袁世凱死後,他投靠直系。翌年,他升任第7軍軍長。同年8月,他兼任綏遠都統。1920年(民國9年)9月,他兼任甘肅督軍。

1921年(民國10年)5月,他任陸軍總長,同年12月辭任。

1922年(民國11年)6月,他任督理江西軍務善後事宜,統治該省。

1924年(民國13年),他被手下的贛南鎮守使方本仁逼迫下野。此後他在天津隠居。

1946年(民國35年)去世。

蔡成勳故居為原綏遠特別區域都統、陸軍總長、原江西督理、將軍府將軍、原江西省長蔡成勳在天津的寓所,建於1935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新加坡道即33號路(Singapore Road)(今天津市和平區大理道1號)。該建築現為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和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12月1日,蔡成勳被免江西省兼省長後輾轉返回家鄉天津,在天津英租界五大道地區建造了寓所和祠堂。並從事房地產、實業投資和慈善事業。曾於1931年任天津市慈善事業委員會委員和天津市救濟水災委員會幹事。

蔡成勳故居是一座中西合璧建築風格的公館式建築。建築面積達2100平方米,外部設有圍牆,中央為朱褐色大門,院內的主樓為磚木結構的三層法國羅曼式西洋建築。大樓正門兩側為對稱式,樓房外立面為青磚牆體,以白色窗楣作為裝飾,樓房的第三層設有凸出檐的平台。主樓內部的裝修兼具中西特色,其中,房型均為大開間型,並且各居室功能不同,地面均鋪設硬木地板、牆上裝飾有護牆板,樓梯也為硬木質地。其中,一樓的隔斷牆有月亮門造型精雕細刻的紅木落地透雕隔扇。主樓西側是蔡成勳為祭祖而建的祠堂,為一排中國廟宇式的平房建築,至今保存尚完好(在今天津市醫療急救站內)。該祠堂最初與主樓同在一個院落,中共篡國後,這兩處被圍牆阻隔。此外,在主樓東側也建有廟宇建築,於1988年之前陸續拆除,現為一座現代化的科研辦公樓。

蔡平本

        大總統令 九月十八日任命胡念先爲陸軍第二混成旅步兵第一團團長張沛雨爲陸軍第十三混成旅步兵第二團團長此令
        任命梁朝棟爲暫編奉天陸軍第一混成旅旅長鄭殿陞爲第二混旅旅長蔡平本第三混成旅旅長王良臣爲第四混成旅旅長劉香九爲第五混成旅旅長此令
        陸軍總長段芝貴呈請任命劉乃昌爲陸軍第二混成旅步兵第一團第一營營長歐陽鵬爲步兵第二團團附韓光裕爲陸軍第十三混成旅步兵第一團第一營營長陳德興爲步兵第二團團附龐廣蔭爲第二營營長均照准此令三混成旅步兵第一團第一
        營營長陳德興爲步兵第二團團附龐廣蔭爲第二營營長均照准此令

鮑德山

第六混成旅

張作霖懲處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臨陣退縮、貽誤戰機、焚劫擄掠者,一律槍決。有第六混成旅旅長鮑德山,第二十七師第一〇六團團長閻玉成,第十混成旅第一團團長許益三。槍斃了一個旅長和兩個團長,震動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