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八一四空戰的烈士們:犧牲時平均年齡不到25歲

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裡,一座座普通的墓碑上,刻著簡單的碑文:姓甚名誰,家鄉在哪裡,畢業於何處,任麼職務以及陣亡時間。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一段悲壯的歷史。 八一四空戰打響時,中國的空軍將士還只是一群年輕的飛鷹,面對強大的日本侵略者,這些中華民族的愛國青年們視死如歸,碧血灑藍天,他們犧牲時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5歲。 近日,記者尋訪到了部分空軍烈士的家屬,揭開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還原最真實的中國抗日空軍烈士。
銘記歷史,銘記誓死捍衛中華民族尊嚴的抗日英魂。
 
□現代快報記者鄭文靜王凡
 

這裡,刻著3306名航空烈士的名字
 
為了找尋到參加八一四空戰的中國空軍烈士的資料,記者去南京抗日航空紀念館進行了尋訪。
 
南京抗日航空紀念館位於紫金山北麓王家灣附近,這裡集「公墓」、「紀念碑」、「紀念館」為一體,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蘇、美等國空軍在中國大地上聯合抗擊侵華日軍的英勇歷史。
 
據「抗館」工作人員介紹,航空烈士公墓始建於1932年,首批入葬的是在「一・二八」淞滬抗戰中犧牲的黃毓全、吳明輝以及在北伐等戰爭中陣亡的空軍機師30餘人。 以後,每年3月29日舉行公祭,又陸續葬入一些空軍官兵及學員。 南京淪陷後,烈士墓立即遭到日軍的破壞。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徵用了兩千多日俘將航空烈士公墓及附近的公路加以整修,此後將部分散葬於各地的空軍烈士遺骸運往公墓安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公墓遭到毀壞。1985年,國家先後撥款45萬元,對公墓予以修復,共立碑176座,全部為衣冠塚。 航空烈士公墓是我國唯一一座抗日空軍烈士墓。
 
1995年9月3日「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建成。 紀念碑後的英烈碑上,共刻有3306名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航空烈士的名字。 其中中國烈士882名,美國烈士2186名,蘇聯烈士236名,韓國烈士2名。
 
2009年,「抗日航空紀念館」建成,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展廳分為「奮勇抗戰」、「國際援華」、「壯志凌雲」、「緬懷先烈」四個部分。 目前,這裡已成為中外各界人士憑弔英烈的主要場所。
 
高志航:張學良心目中的「空軍戰魂」
 
●遼寧通化人
●畢業於法國牟拉納航校
●空軍第4大隊大隊長
●1937年11月21日在周家口空襲中殉職
●追贈少將
 
高志航,原名高銘久,1908年5月14日出生在遼寧省通化縣。 他自小就親眼看到日軍在東北的燒殺搶掠,發誓要將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後來報考了東北陸軍軍官學校。
 
1925年,張學良在學校裡挑選學生去法國學航空,高志航因為個子矮落選了。 他寫了封法語信給張學良,把名字「銘久」改成「志航」,表明了獻身航空的決心,終於如願去了法國牟拉納高等航空學校學習,畢業後回國擔任東北航空處飛鷹隊隊長。
 
飛鷹隊的駐地在瀋陽東塔。 1928年春天,高志航與一位流亡中的白俄貴族小姐葛莉亞結為伉儷。1929年,大女兒高麗良出生了。 1931年,他們的二女兒出生。 同年,九一八事變爆發。高志航來到南京,找到了中央航空署想參加抗日。 但是,航空署規定凡空軍軍官不能與外籍女子通婚,高志航陷入了痛苦的抉擇。
 
「是媽媽主動提出了離婚」,她對爸爸說:「你離不開飛機,你的國家也需要你。」媽媽跪在高家門口,將我託付給了奶奶。這是我和媽媽最後一次見面。」高麗良當時只有兩歲,父母的很多事都是後來聽爺爺奶奶說的。 但很奇怪的是,她卻能記得媽媽離開那晚的情景。 「一個黃頭髮的女人一直把我抱在懷裡哭,邊哭邊親我,我的身邊還堆滿了毛絨玩具。我當時就想玩玩具,很煩這個把我抱著親的女人,而且她滿臉是淚,一直不肯停。」後來,高志航再婚,與妻子葉蓉然生下了一男一女。
 
1937年8月14日,高志航在對日作戰中率先打下了一架日軍飛機,打破了日本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名揚四海。 同年11月,日軍18架飛機偷襲周家口,高志航沒有躲避,登上飛機想要起飛迎戰,結果被炸彈擊中犧牲,時年30歲。
 
「1993年,張學良給我父親的一本傳記題字:東北飛鷹,空軍戰魂。我看見這題字時就想,張學良一定對我父親印象深刻,當年,就是他送父親去法國學航空的。」高麗良說,她很少看關於父親的傳記,她覺得那些傳奇離真實的人生太遠。他保家衛國的信念,其實是當時中國所有熱血青年共同的願望。有時候,我寧願他不是英雄,而是一直活在我身邊的爸爸。」
 
高麗良還表示,她想謝謝南京人民。「大概是前年,我去南京的航空烈士公墓給父親祭掃,我站在他的墓前,難過得直掉眼淚。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走過來,對我說:『不要流淚,不要難過,人民不會忘記他。』我真的很感動,很謝謝你們。」


劉粹剛:中國的「紅武士」
 
●遼寧昌圖人
●畢業於中央航校第二期
●空軍第5大隊24中隊隊長
●1937年10月26日誤撞魁星樓殉職
●追贈少校
 
劉粹剛的侄子劉光義,聽父親講起過叔叔參軍的經過。「當時,家裡有兄弟三人。九一八事變爆發,國土淪亡的痛苦使叔叔放棄了工業報國的想法,毅然南下,考入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南京黃埔軍校第九期),後轉入中央航校第二期驅逐科。」
 
在航校學習期間,劉粹剛的飛行技術在同學中是最好的。 他崇拜一戰時期德國的空戰英雄、一人打下88架敵機的「紅武士」厲秋芬。 他說:「假如作戰的話,我絕不放過任何敵機,我當以厲秋芬為榜樣,打下大量敵機來。」
 
1934年,他從航校畢業。 1935年,出任空軍第5大隊24中隊隊長。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後,駐防在揚州的第5大隊幾乎每天都飛往上海,轟炸日軍軍艦及陸上據點。 8月16日,劉粹剛擊落敵人水上偵察機一架。17日,擊落轟炸機一架。20日,擊落驅逐機一架,不久又擊落艦載偵察機一架。 23日擊落驅逐機一架。9月,又先後擊落敵機五架,擊傷兩架。
 
至此,他總共擊落了10架敵機,擊傷2架,是抗戰中擊落敵機數量最多的中國機師,因戰功先後受頒七星星序獎章及二等宣威獎章,震懾日軍,被日軍稱為「中國的紅武士」。
 
10月26日凌晨,劉粹剛集合隊伍飛往娘子關掩護中國軍隊反攻,誤入晉北敵軍陣地,​​遭遇地面炮火射擊,只得連夜飛回洛陽。 晚上9點左右,劉粹剛的飛機快沒油了,情況危急。 原本,他可以跳傘逃生,可是他是那樣愛惜飛機,鎮定地方尋找著陸點。
 
當時,高平縣城中點燃了火,他以為是機場發出的降落信號,因此誤撞上了高平縣古老的城樓--魁星樓。 飛機沒有爆炸,沒有起火,但劉粹剛卻隕落了,年僅24歲。
 
11月16日,劉粹剛的遺體被送到南京,安葬在航空烈士公墓。 妻子許希麟痛不欲生,一度想自殺殉情,杭州的小阿姨得知後趕到南京,給她帶來了劉粹剛從揚州寄往杭州的三封家書。
在最後一封信裡,劉粹剛這樣寫道:「希麟:……假如我要是為國犧牲投身成仁的話,那是盡了我的天職!因為我生在現代的中國,是不容我們偷生片刻的……您時時刻刻要用您聰慧的腦子與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為我而犧牲一切……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遠記著,遇著了我這麼一個人;我的麟,我是永遠愛您的!」


 梁鴻雲:全面抗戰中首位殉國的機師
 
●山東棲霞人
●畢業於中央航校第二期
●空軍第5大隊第24中隊副隊長
●1937年8月14日轟炸上海日艦陣亡
●追贈少校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年輕的南京姑娘葛玉英離開家鄉,前往杭州求學。 在那裡,她遇見了命中註定的愛人--梁鴻雲。
 
梁鴻雲,出生於1913年,幼時家貧,熱愛讀書,最喜歡的人物一個是岳飛,二是包公,三是孫悟空。 他期待自己將來也能學一身的本領,為民除害,報效祖國。 1930年,他考入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南京黃埔軍校第八期),後被選送到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驅逐科學習。  

1934年畢業後留校任教官。 同年,與心愛的姑娘葛玉英共結連理。 1936年10月,女兒梁孟霞出生。
 
第二年,七七事變,戰局一觸即發。 8月13日,日軍全面進攻上海,長江裏佈滿了日軍的兵艦輪船。
 
8月14日凌晨,雨越下越大,能見度很低,空軍第5大隊的9架飛機騰空而起。 戰鬥中,梁鴻雲駕駛2401號飛機投擲炸彈擊中日艦。 空軍副司令毛邦初特地趕到揚州向梁鴻雲表達祝賀,他對戰士們說:「你們把日本的兵艦炸沉了,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整個機場一片歡騰。
 
下午,梁鴻雲駕機偵察敵情,不料遭到躲在雲層裡的日機偷襲,5顆子彈擊中了他的身體。 保全一架戰機,就能擊落更多敵機,梁鴻雲忍著劇痛將飛機開回上海虹橋機場。 因流血過多,傷勢過重,在下午5點20分停止了呼吸,帶著沒有親眼目睹抗戰勝利的遺憾走了。
 
當時,女兒梁孟霞才十個月大。 妻子葛玉英的肚子裡,還懷著他們的第二個孩子。 因為戰事吃緊,葛玉英甚至沒能前往上海與梁鴻雲的遺體告別,就帶著孩子離開南京開始逃難。1938年1月,她生下二女兒遺霞,因為哀傷過度,產後50天便去世了。 二女兒遺霞只活了70天,也餓死了。
 
接連失去三位至親的梁孟霞成了孤兒,是外婆頂著兵荒馬亂的壓力養大了她。抗戰勝利後,她跟著外婆回到南京生活。 如今,中國人民早已站起來了,父輩飽受欺辱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 梁孟霞感慨:「父親,可以安息了。」只是她筆下的回憶,仍然深深印刻著童年時失去父母的傷痛:「人皆有父,係我獨無;人皆有母,係我獨無……」


湯卜生:獨自駕機空中晉謁孫中山陵墓
 
●湖北黃梅人
●畢業於中央航校第三期
●空軍第3大隊25隊隊長
●1938年8月18日衡陽空戰中陣亡
●追贈少校
 
湯卜生1912年出生僅三個月後,母親就去世了。 長期在山西任軍醫的父親只能將湯卜生託付給遠親撫養。湯卜生在自傳中提及這段童年艱苦的經歷時有著自己的見解:「命運,奪去了我的母愛,卻賜我一個最好磨練的機會,一個最適於練習搏鬥的環境,使我能在現在,對於任何一項事件,認為非做不可,即無人助,亦得勇往直前。」
 
「這樣的想法也就決定了,當祖父成為一名戰士他會在戰場上拼著命與敵人廝殺。」湯卜生的孫女湯偉華體味著祖父作為一個抗日航空戰士的心路歷程。
 
1937年8月14日至20日,作為空軍第2大隊第14隊的一名機師,湯卜生連續一周,每天都飛往上海作戰三四次,轟炸楊樹浦、吳淞口外匯山碼頭、公大紗廠等處的敵軍駐地以及虹口的日本兵營。 1937年9月18日,中國空軍組織了對上海日軍目標的徹夜轟炸,湯卜生參加了此次轟炸並擊中了位於四川北路的日軍倉庫,使敵人遭受重大損失……
 
湯卜生一生的「壯舉」中,發生在南京上空的那次必是載入史册的。 1938年3月,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十三週年,時任空軍第5大隊第25隊隊長的湯卜生,接受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單機飛臨已淪陷的國都南京晉謁孫中山陵墓。這項任務被安排在1938年5月7日。 這一天的午後,湯卜生駕駛著一架偵察機,從漢口出發向南京飛行。幾個小時後,他飛到了南京,駕機在中山陵的上空緩緩繞行三週並空投了一束白玉蘭以表達對孫中山先生的緬懷之情。這是謁陵,也是宣告:我們會收復淪陷的國土!中國抗戰必勝!日軍發現湯卜生的飛機後立即追趕,在安慶攔截未果,他得已安然無恙地飛回基地,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回到漢口後,湯卜生在《中國的空軍》雜誌上發表了《五七飛京謁陵記》一文,湯偉華正是從這第一手的史料中,和祖父有了跨時空的「接觸」。 生活在南京的湯偉華,在清明節和祖父的殉國祭日都會去中山陵,「雖然一輩子都不可能見面,但是血緣使然,他是我心裏永遠的親人。我會為祖母遺憾,為父親傷感,但是祖父的英名永遠留在史册上,也是值得欣慰的。」
 
可就在空中謁陵發生3個月後,湯卜生就犧牲了。 那時,日軍為了盡快攻下武漢,不斷轟炸宜昌衡陽。 1938年8月18日上午,第3隊大隊長吳汝鎏率機七架、湯卜生率機三架協同迎敵。

在雙方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湯卜生奮勇當先,連續對敵機多次發動進攻,在第二次進攻中,湯卜生擊落敵機一架,當他第三次單槍匹馬衝入敵機群與9架敵機廝殺時,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6歲。


駱春霆:不做俘虜,飲彈自盡
 
●浙江杭州人
●畢業於中央航校第六期
●空軍第5大隊17中隊機師
●1938年3月8日犧牲
●追贈中尉
 
駱春霆從小在青島上學,父親是青島的書法界名人,堅持不為日本人工作。 駱春霆受父親影響,一心希望能通過強國來抗擊日本的侵略,他發現中國的空軍太弱了,就想加入空軍,「航空救國」。
 
父母認為空軍太危險,不讓他去。 駱春霆說:「幹甚麼不危險呢?汽車倒是四平八穩,可是前不久不是才軋死了一個孩子嗎?還有一輛卡車不是突然衝進民宅了嗎?坐在家裡也可能會禍從天降,我寧願去當空軍,哪怕犧牲,也是有價值的。」
 
父母被駱春霆的信念感動,支持他考入了位於杭州筧橋的中央航校。 畢業後,他成為空軍第5大隊17中隊的一名機師,被派駐到南京大校場機場擔任空中警戒。
 
1937年,他參加了著名的814空戰。
 
1938年3月8日,他與其他11名機師駕駛12架戰機,前往山西風陵渡附近的日軍砲兵陣地執行轟炸任務。 完成任務返航時,遭遇日本敵機,數量倍於我方。 雖然又打下兩架日機,但中國空軍也有兩架飛機被擊中。 其中,機師容廣成陣亡,機師駱春霆「失踪」。
 
駱春霆的弟弟駱為龍回憶,當時,家人所住的青島已經是敵佔區。3月16日,青島的《新民報》刊登了一則消息,標題是《日軍仗義埋葬義士》,說日軍在風陵渡擊落中方多架戰機。其中,駝春遷作戰勇敢,日軍予以厚葬,並 立一木碑,上書『中國英勇空軍駝春遷墓』。」當時,駱春霆的父親猜測這個「駝春遷」應該是「駱春霆」的誤寫,但一直沒有證據證實。
 
1957年10月29日,青島市人民政府追認駱春霆為烈士,但他的具體犧牲過程,還是沒人清楚。
 
直到幾年前,作家薩蘇結識了一個日本記者的後代,他的曾祖父在抗戰打響後,做了《每日新聞》的隨軍記者,保存了很多戰地照片。 其中有一張,是日軍為一位寧死不屈的中國機師修建的「故中國航空士駱春霆之墓」。
 
駱為龍告訴記者,薩蘇將這張照片放上網後不久,在美國的姐姐就聯繫上了薩蘇,最終確認了哥哥的犧牲經過,「跟日方有關人士進行了聯繫,確認了當時是日軍竹野隊搜尋到了中方墜毀的飛機殘骸,當時,哥哥駱春霆的雙腿已經被切斷。看到日軍逼近,不願做俘虜的哥哥拔出手槍飲彈自盡。日軍對他的勇氣頗為欽佩,埋葬了他,並豎立了墓碑。」駱春霆犧牲時年僅22歲。


陳懷民:放棄跳傘求生,撞擊敵機殉國
 
●江蘇鎮江人
●畢業於中央航校第五期
●空軍第4大隊23中隊機師
●1938年4月29日撞擊敵機殉國
●追贈中尉
 
在南京抗日航空紀念館,走過陳懷民烈士單獨的一個展區時,記者被深深地撼動了--1938年4月29日,年僅22歲的第4大隊機師放棄跳傘機會,用自己的飛機撞向一架日機,英勇殉國。
 
南京航空聯誼會會員、陳懷民烈士親屬陳功多年前第一次了解陳懷民烈士的故事時,也像我們每一個普通的聽眾一樣被震動。 對陳懷民的了解,陳功是通過父輩、祖輩的講述以及史料的查詢。
 
陳懷民人長得帥氣,武藝也十分高強。 1936年從中央航校畢業後編入中國空軍第4大隊任機師,參加了八一四等戰役。
 
其實,在四二九空戰前,陳懷民就曾有撞飛機之舉。 1938年4月10日,他駕機飛台兒莊低空偵察,返航途中與日機遭遇,陳懷民孤軍奮戰,以座機撞毀一架日機,他跳傘脫險,腿部受了重傷。
 
4月29日,是日本天皇的生日。 日軍出動36架驅逐機、18架轟炸機,意圖炸平武漢。 空軍第4、5大隊,蘇聯志願隊的機群在武漢近郊迎敵。 陳懷民的戰機在擊落一架敵機後受到5架敵機圍攻,戰機多處中彈,他本可以尋機跳傘,但他毅然放棄了求生機會,向附近的一架敵機高速撞去……6月5日,國民政府在漢口為陳懷民等四烈士舉行了追悼會,武漢有兩萬多人前來祭拜。周恩來還代表中共中央駐漢辦事處獻上花圈和寫著「義薄雲天」的橫幅,輓聯上則寫的是「捐軀報國」。 中共創辦的《解放》周刊還為此發表題為《英勇的中國空軍萬歲》的短評。
 
戰後,在清理被陳懷民撞落的那架日機殘骸時,發現了日機機師高橋憲一妻子美惠子的照片及她寫給丈夫的信。 陳懷民的妹妹陳難讀後,揮淚寫下了《一封緻美惠子女士的信》,憤怒地控訴了日本軍國主義者製造侵華戰爭的滔天罪行,也訴說了兩個女人失去丈夫、失去兄長的悲痛心情。 香港的《讀者文摘》把兩人的信一併登出,還介紹她們通信,形成了強大的反戰輿論。
 
此外,還有另外一件事鮮為人知,陳功聽陳難的兒子親口說過,就在四二九前夜,陳懷民與妹妹陳難散步至武漢中山公園門口時,曾將航校畢業的一條手鍊送給了妹妹陳難,陳難後來將手鍊捐給了南京抗日航空紀念館。「我們今天想來,也許當時陳懷民就想到可能會回不來,所以留給妹妹一個紀念。」陳功說。


黃文模:負傷後堅持將飛機安全降落
 
●安徽亳州人
●畢業於中央航校第六期
●空軍第6大隊3隊機師
●1937年9月7日殉國
●追贈少尉
 
今年61歲的黃江對大伯黃文模的印象,始於一張老照片。 那是上世紀50年代,黃江的父親從美國回來,帶回來一張合影。 那時還不滿10歲的黃江只記得照片上的那個男人二十五六歲的模樣,個頭很高,長得英俊,穿著一身白色軍裝,旁邊站著的是他新婚的妻子。 黃江的父親告訴他:「那就是你的大伯。」黃江後來漸漸知道,大伯是空軍,參加了抗日戰爭。
 
「我的祖父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但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了抗日戰場。」黃江說,黃文模參加抗戰時,才剛剛新婚。不過因為黃文模早年就離家,黃江的父親對大哥參加空軍後的經歷也並不知曉。他們獲知黃文模的生平,也是通過史料。
 
航空史愛好者祁顥向記者提供了一份當時國民政府編寫的《空軍陣亡烈士錄》,當中對黃文模的記載是「性活潑,喜運動」,特別著墨的是8月16日的戰鬥,就是那一天,黃文模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在那場戰鬥之前的8月14日凌晨2點,空軍總指揮部頒發了「空軍作戰命令第二號」,黃文模所在的第6大隊被命令負責追擊海上的敵人。 當天24點,中國空軍又發布「第三號空軍作戰命令」,要求前線空軍部隊全力出擊,尋殲敵艦,配合陸軍殲滅上海市內日軍。
 
8月15日,中國空軍分8批進攻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和艦艇。因受颱風影響,第6大隊第5中隊的5架輕轟炸機於9時冒雨轟炸了敵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司令部,多枚炸彈命中目標……
8月16日當天,中國空軍第6大隊第3中隊隊長孫省三率領「道格拉斯」式轟炸機8架從蘇州起飛,分三路轟炸上海敵陸戰隊司令部、公大紗廠和匯山碼頭等地點。當轟炸機逼近目標上空時,遭敵機襲擊。中國303號飛機被擊傷,機師桂運光中彈犧牲,黃文模負傷後仍堅持把飛機安全降落在中國陣地後方,終因傷勢重,於9月7日殉國。《空軍陣亡烈士錄》中這樣記載道:「八月十六日,隨桂烈士運光出發炸滬敵司令部,被敵圍攻,桂烈士登時殞命,君實重傷,仍忍痛將機駛回,以流血過多,終不治。」
 
黃江的父親跟他說過:「你大伯的墓地在南京。」所以2010年,黃江將尋找大伯足蹟的第一站定在了南京。當他輾轉找到南京抗日航空紀念館,在英名碑上的幾千個名字中找到了黃文模的名字時,用雙手反覆觸摸著,內心裡抑制不住地激動。 小時候第一次看到大伯照片一晃已是半個世紀之前,這一次,是黃江第二次覺得距離大伯如此之近。「大伯永遠是家人的驕傲,中國人的光榮!」黃江飽含崇敬之情地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