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蘇洵:《權書.項籍》

吾嘗論項籍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曹操有取天下之慮,而無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無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終其身無成焉。且夫不有所棄,不可以得天下之勢;不有所忍,不可以盡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勝有所不就,敗有所不避。其來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為而餘制其後,乃克有濟。嗚呼!項籍有百戰百勝之才,而死於垓下,無惑也。吾觀其戰於鉅鹿也,見其慮之不長、量之不大,未嘗不怪其死於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關,籍於此時若急引軍趨秦,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據咸陽,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區區與秦將爭一旦之命,既全鉅鹿而猶徘徊河南、新安間,至函谷,則沛公入咸陽數月矣。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則其勢不得強而臣。

故籍雖遷沛公漢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還定三秦,則天下之勢在漢不在楚。楚雖百戰百勝,尚何益哉!故曰:兆垓下之死者,鉅鹿之戰也。或曰:雖然,籍必能入秦乎?曰:項梁死,章邯謂楚不足慮,​​故移兵伐趙,有輕楚心,而良將勁兵盡於鉅鹿。籍誠能以必死之士,擊其輕敵寡弱之師,入之易耳。且亡秦之守關,與沛公之守,善否可知也。沛公之攻關,與籍之攻,善否又可知也。以秦之守而沛公攻入之,沛公之守而籍攻入之,然則亡秦之守,籍不能入哉?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趙何?曰:虎方捕鹿,羆據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則碎於羆明矣。軍志所謂攻其必救也。使籍入關,王離、涉間必釋趙自救。籍據關逆擊其前,趙與諸侯救者十餘壁躡其後,覆之必矣。是籍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功於秦也。戰國時,魏伐趙,齊救之。

田忌引兵疾走大樑,因存趙而破魏。彼宋義號知兵,殊不達此,屯安陽不進,而曰待秦敝。吾恐秦未敝,而沛公先據關矣。籍與義俱失焉。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圖所守。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且彼未嘗見大險也,彼以為劍門者可以不亡也。吾嘗觀蜀之險,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繼,兢兢而自完猶且不給,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漢之故都,沃土千里,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烏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劍門者而後曰險哉!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達之都,使其財佈出於天下,然後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櫝而藏諸家,拒戶而守之,嗚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盜​​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

1、《幾策·審勢》蘇洵                      2、《權書·權書引》蘇洵
3、《權書·心術》蘇洵                      4、《權書·法制》蘇洵
5、《權書·強弱》蘇洵                      6、《權書·攻守》蘇洵
7、《權書·用間》蘇洵                      8、《權書·孫武》蘇洵
9、《權書·子貢》蘇洵                      10、《權書·六國》蘇洵
11、《權書·項籍》蘇洵                     12、《權書·高祖》蘇洵
13、《衡論·衡論引》蘇洵                    14、《衡論·遠慮》蘇洵
15、《衡論·禦將》蘇洵                     16、《衡論·任相》蘇洵
17、《衡論·重遠》蘇洵                     18、《衡論·養才》蘇洵
19、《衡論·用法》蘇洵                     20、《衡論·議法》蘇洵
21、《衡論·兵制》蘇洵                     22、《衡論·田制》蘇洵
23、《六經論·易論》蘇洵                    24、《六經論·禮論》蘇洵
25、《六經論·樂論》蘇洵                    26、《六經論·詩論》蘇洵
27、《六經論·書論》蘇洵                    28、《六經論·春秋論》蘇洵
29、《洪範論·洪範論敘》蘇洵                  30、《洪範論》蘇洵
31、《洪範論·洪範論後序》蘇洵                 32、《太玄論》蘇洵
33、《太玄論·太玄總例引》蘇洵                 34、《史論·史論序》蘇洵
35、《史論》蘇洵                        36、《史論·諫論》蘇洵
37、《史論·制敵》蘇洵                     38、《史論·嚳妃論》蘇洵
39、《史論·管仲論》蘇洵                    40、《史論·明論》蘇洵
41、《史論·辨奸論》蘇洵                    42、《史論·三子知聖人汙論》蘇洵
43、《史論·利者義之和論》蘇洵                 44、《上皇帝十事書》蘇洵
45、《上韓樞密書》蘇洵                     46、《上富丞相書》蘇洵
47、《上文丞相書》蘇洵                     48、《上田樞密書》蘇洵
49、《上余青州書》蘇洵                     50、《上歐陽內翰第一書》蘇洵
51、《上歐陽內翰第二書》蘇洵                  52、《上歐陽內翰第三書》蘇洵
53、《上歐陽內翰第四書》蘇洵                  54、《上歐陽內翰第五書》蘇洵
55、《上王長安書》蘇洵                     56、《上張侍郎第一書》蘇洵
57、《上張侍郎第二書》蘇洵                   58、《上韓舍人書》蘇洵
59、《上韓丞相書》蘇洵                     60、《上韓昭文論山陵書》蘇洵
61、《與梅聖俞書》蘇洵                     62、《答雷太簡書》蘇洵
63、《與楊節推書》蘇洵                     64、《與吳殿院書》蘇洵
65、《謝趙司諫書》蘇洵                     66、《與孫叔靜》蘇洵
67、《譜例》蘇洵                        68、《蘇氏族譜》蘇洵
69、《族譜後錄上篇》蘇洵                    70、《族譜後錄下篇》蘇洵
71、《大宗譜法》蘇洵                      72、《蘇氏族譜亭記》蘇洵
73、《張益州畫像記》蘇洵                    74、《彭州圓覺禪院記》蘇洵
75、《極樂院造六菩薩記》蘇洵                  76、《木假山記》蘇洵
77、《老翁井銘》蘇洵                      78、《王荊州畫像贊》蘇洵
79、《吳道子畫五星贊》蘇洵                   80、《仲兄字文甫說》蘇洵
81、《名二子說》蘇洵                      82、《題張仙畫像》蘇洵
83、《送吳侯職方赴闕序》蘇洵                  84、《送石昌言使北引》蘇洵
85、《丹棱楊君墓誌銘》蘇洵                   86、《祭史彥輔文》蘇洵
87、《祭任氏姊文》蘇洵                     88、《祭亡妻程氏文》蘇洵
89、《祭侄位文》蘇洵                      90、《祭史親家祖母文》蘇洵
91、《議修禮書狀》蘇洵                     92、《賀歐陽樞密啟》蘇洵
93、《謝相府啟》蘇洵                      94、《雲興於山》蘇洵
95、《有驥在野》蘇洵                      96、《有觸者犢》蘇洵
97、《朝日載升》蘇洵                      98、《我客至止》蘇洵
99、《顏書四十韻》蘇洵                     100、《歐陽永叔白兔》蘇洵
101、《答二任五言二十韻》蘇洵                  102、《丙申歲余在京師鄉入陳景回自南來棄其官得太》蘇洵
103、《憶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韻》蘇洵               104、《上田待制》蘇洵
105、《途次長安上都漕傅諫議》蘇洵                106、《答陳公美四首》蘇洵
107、《送李才元學士知邛州》蘇洵                 108、《送陸權叔提舉茶稅》蘇洵
109、《送王吏部知徐州》蘇洵                   110、《藤樽》蘇洵
111、《送任師中任清江》蘇洵                   112、《送吳待制中復知潭州二首》蘇洵
113、《從叔母楊氏挽詞》蘇洵                   114、《次韻和縉叔遊仲容西園二首》蘇洵
115、《香》蘇洵                         116、《老蘇先生墓誌銘(歐陽修)》蘇洵
117、《武陽縣君程氏墓誌銘》蘇洵                 118、《老蘇本傳》蘇洵
119、《老蘇先生哀詞〈並引〉》蘇洵                120、《老蘇先生哀詞》蘇洵
121、《老蘇先生祭文》蘇洵                    122、《老蘇先生祭文》蘇洵
123、《老蘇先生會葬致語並口號(闕名)》蘇洵           124、《老蘇先生挽詞一十五首》蘇洵
125、《薦表》蘇洵                        126、《墓表》蘇洵
127、《東坡謝張太保撰先人墓表書》蘇洵              128、《審敵》蘇洵
129、《廣士》蘇洵                        130、《與雷太簡納拜書》蘇洵
131、《雷太簡墓銘》蘇洵                     132、《上張益州書》蘇洵
133、《孔子論》蘇洵                       134、《上六家謚法議》蘇洵
135、《謚法總論》蘇洵                      136、《論諸家謚法》蘇洵
137、《遊嘉州龍巖》蘇洵                     138、《初發嘉州》蘇洵
139、《襄陽懷古》蘇洵                      140、《寄楊緯》蘇洵
141、《和楊節推見贈》蘇洵                    142、《答張子立見寄》蘇洵
143、《送蜀僧去塵》蘇洵                     144、《九日和韓公》蘇洵
145、《題仙都觀》蘇洵                      146、《遊陵雲寺》蘇洵
147、《過木櫪觀〈並引〉》蘇洵                  148、《神女廟》蘇洵
149、《題白帝廟》蘇洵                      150、《萬山》蘇洵
151、《荊門惠泉》蘇洵                      152、《昆陽城》蘇洵
153、《題三遊洞石壁》蘇洵                    154、《與可許惠所畫舒景以詩督之》蘇洵
155、《題仙都山鹿〈並序〉》蘇洵                 156、《自尤〈並敘〉》蘇洵
157、《水官詩》蘇洵                       158、《老翁井》蘇洵
159、《菊花》蘇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