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書評《甲午海戰之軍艦將校誌》與《甲午海戰之CNA 1871年班史詩》


王立第二戰研所 Evil Overlord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因為朋友臉書的介紹,所以看到這兩本套書

本著對甲午戰爭有興趣的心情,覺得簡介也很不錯,重要的是有全彩的重新圖畫,就買回來了。

但說實在的,筆者這兩本書的評價真的很不優,理由如下一一詳述,並將優缺點陳列出來。



簡評

一、《甲午海戰之CNA 1871年班史詩》

套書第一本讓筆者覺得踩到大地雷,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內容貧乏,就算配以大量的美術圖案,也不能改變敘述乏味的事實。第二,敘述方式落伍且不合常情,太過民族主義情緒而非客觀陳述歷史。

為何如此說?作者所列參考書目,大概都是對這段歷史有點概念的人會去看的,對於毫無概念的人來說,作者嘗試用比較「圖畫書」的概念去描述,是可以增加一些歷史知識。但對於我們這種早就知道史實的人來說,這種圖畫書內容不足,而且敘述太少,更不是甚麼綜合各參考書目來的簡述版,這比較像是作者個人的讀書感想,類似小學寫遊記。

糟糕的是,全書使用了精裝高級紙,花了大量的功夫在美工上,卻用我們小時候國立編譯館的方式描述。先不提作者以中華民族一語帶過,把清國等同一朝代,然後很刻意的連結到海軍官校歷史,要說北洋水師的軍官對未來海軍沒影響是太過分,但要把現在的海軍官校歷史扯到一百二十年前的自強運動,實在太離譜。

更加糟糕到極點的是,全書內容採用民族主義論調,充滿情緒的用語,就跟我們在大賣場賣的童書講的沒兩樣,總的就是「善惡兩分法」。只要提到北洋水師的軍官跟船艦,用語都極盡溢美,黃海海戰篇幅更加明顯,把北洋水師的奮戰真講成史詩故事。光這樣也還好,問題是提到日本聯合艦隊,很明顯的惡意躍然紙上。

這其實在全書一開始就幾乎定調,為何說是國立編譯館調調?因為這本書竟然講到鄭和下西洋!還不只短短兩頁,花了一整段說明「我中華民族海軍歷史悠久」這件事,其中把鄭和的故事說得活靈活現,真假難辨之處不僅沒有細查,反而誇大其辭。接著就跳到西方列強進犯我大中國海疆,透過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等等,後面就接上自強運動。

讓人吐血的點就在此,提到清國積極組建海軍,用語是自強救國,提到日本積極組建海軍,用語是發展侵略。白話文的翻譯就是,大清國發展海軍是為了防衛海疆,日本發展海軍是為了侵略東北、稱霸亞洲,好個把後來歷史穿越過去的說法。

我們現代研究這段戰爭歷史,都曉得那是個帝國主義的年代,國家發展海軍的目的除了防止被侵略,也有利用海軍稱霸的意圖在。也就是說,大清跟日本的基本思維根本沒兩樣,只是正好當了鄰居,而且彼此看不順眼,當大清先發展了強大海軍起來,各位讀者站在日本的立場,會怎樣想?

結論就是,這本《甲午海戰之CNA 1871年班史詩》,很像我們以前中小學念的愛國歷史。中國有一群大好人,為人愛國又正派,努力蓋出了一支很強大的艦隊,而中國的隔壁是大壞蛋日本,打一開始就為了要侵略亞洲稱霸東亞,所以才花錢去蓋一樣很強大的艦隊,而我們這群可憐的大好人除了對外要面對一個大壞蛋,對內還有一群小人當政,所以最後就被打敗了死光光了。

而這段主要描寫甲午海戰的場景更是令人絕倒,技術季節的描述偏重某個方向,簡單描述就是,北洋水師人人努力奮戰不懈,砲擊神準屢次擊中日艦,讓日本聯合艦隊泰半船艦傷亡慘重,許多船艦只好脫隊逃跑。但不知道因為甚麼理由,日方總是可以以多擊少,然後北洋水師就一艘艘被打壞、打沉,突然戰爭就結束,日方逃之夭夭而中國追之不及,而且日方每艘船都有損害但都可以開回港,中國打了平手卻損失半支艦隊蹣跚開回港口。

反正就是北洋水師奮戰努力再努力,日寇躲的躲閃的閃被打個滿天金星,但最後結果就是北洋水師覆滅了。理由就是日本艦隊實在很奸詐,而北京的保守派昏庸奸臣很壞,讓北洋水師艦隊老舊失修跟不上。



二、《甲午海戰之軍艦將校誌》

這本書的價值就比較高了,筆者之前看到的軍艦照片多半老舊,或是有一些前輩自己畫圖畫個大概,但很少見到全彩的復古再製圖。這本軍艦將校誌把北洋水師跟聯合艦隊的所有船艦資料都列出,而且兵器武裝都有列上,更重要的是依照資料重製的全彩軍艦圖,可以把外觀結構大致描繪出。

這很重要的就是,對於我們有點研究的人來說,就可以看出雙方的陣型陣勢為何如此擺,海戰的概念跟邏輯為何不一樣。這很多都是受限於軍艦本身的限制,所以當我們可以看到實際的圖樣,心中自然會有個底。

只是筆者也必須抱怨,這種珍藏用書如果要在細緻點,各種武器性能也該列出,而不是僅列出各型大砲口徑,而在重要的一些光學元件上只是一語帶過,這使得珍藏價值大打折扣。筆者必須說,這種資料有研究的人都弄得到,還更加細膩,沒有列上資料,並以這本書最大的賣點,軍艦的全彩重製圖,配合作者身為專業海軍軍官的觀點,推出一些自己的創見,實在太可惜。

其次,這本書的不必要的留白實在太多,讓人不禁想問,作者是否想拿這本當上課教材,在黑板上替學生補充資料,所以要留白來筆記?

而在將校誌的部分就令人失望了,因為這都是網路上隨處可查的,作者若可以更深入的翻找到各將校的平生資料,甚至是他們的派系與人際關係,那就更加具有價值。而因為作者沒有這樣做,使得將校誌的部分,比較像是生平的彩色圖誌版,類似我們中學國文課本的作者生平這樣。

結論是,若要筆者收藏,筆者會想把這本書的軍艦誌的部分留下。



三、個人感想

以這種兩甲子的甲午戰爭當賣點,還用了高級紙張的精裝版,結果內容僅僅如此,不僅讓人失望,也讓人再一次的對我國海軍軍官的素質有一點疑惑。因為這套書比較像是網路資料的彙整,優點是在於有找專業美工,以及身為海軍軍官的知識,使得圖片的重現度頗高,對於筆者來說,有助於釐清黃海海戰與大東溝海戰的實況。

若圖片的細節為真,那北洋水師採用雁型橫陣是不得不為,日本用縱陣也是很合理的。作者的猜想是,因為北洋水師的觀測設備太差,以及炮位射角等的計算能力不佳,所以必須採用這種方式增加視野。而日本有比較先進的光學觀測儀器,所以計算上的效率更好。

不過從軍艦的狀況來看,北洋水師都是重砲居多,聯合艦隊的速射炮很多,所以陣型上來看,雙方都是在找出可以發揮最大火力,或是使自己船身受彈面積較小的方法。不過因為北洋水師有使用魚雷的傾向,加上各艦的船速不一,所以陣型才會這麼容易被切割破壞。

回到這兩本書上,筆者真的很難得會給予負評,說實在話以這本書的廣告跟宣傳來說,內容傳達的貧乏與偏見程度,還是讓筆者非常失望。

但也必須客觀一點講,那是筆者這種對日清戰爭整體有概念的人,對於完全不懂的初學者來說,這種圖畫書倒是還蠻好入門的。只是必須要把偏見去掉,不然真的會拉低整本書的檔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