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馬克思評太平天囯:只有破壞給人民的驚惶超滿清

本文摘自《青海日報》2013年4月26日第7版
作者:佚名
原題為:南京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大屠殺

南京是不幸的,1937年30多萬人被日軍屠殺。不過,南京苦難的深重和滄桑的浩遠,遠不僅僅是1937年的這一次大屠殺。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南京歷史上總共發生六次大屠殺。

548年梁武帝時,侯景叛亂,建康(南京)28萬戶居民死亡十之八九,按每戶兩口人統計,至少50萬人死亡。

1130年,北宋滅亡後第四年、南宋建炎四年,金軍掠奪宮廷上萬宮女妃子之後,火燒建康,3日屠殺17萬居民,僅剩十分之一。

1853年洪秀全太平軍攻下南京。按照上帝教的教義,屬於「妖孽」的滿人必被殺死,於是八旗連滿族婦女「俱登城佐守」。太平軍「屠駐防嬰孺無遺,復驅隱匿之婦女出聚寶各門盡於橋上殺之,河水皆赤」。《金陵省難紀略》記載為:「數百萬生靈,城初破死者蓋已不下數十萬矣。」

,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他們沒有任何口號,他們給予民眾的驚後來,馬克思對太平天囯運動的評價是:「除了改朝換代以外惶比給予老統治者們的驚惶還要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醜惡萬狀的破壞來與停滯腐朽對立,這種破壞沒有一點建設工作的苗頭。」

洪秀全在假冒偽劣的龍椅的屁股還沒坐熱,1864年,曾國荃率政府軍中最善戰的湘軍攻佔天京(南京),見人就殺,見屋就燒,見財物與女子就搶。直殺得天京城內血流成河,屍體湧進長江,幾乎使江水不流。曾國藩稱:「秦淮長河,屍骨如麻……自五代以來,生靈塗炭,殆無愈於今日。」清人記載:「金陵之役,伏尸百萬,秦淮盡赤;號哭之聲,震動四野。」

清滅亡後,中華民國成立,蔣介石在南京當政後開始屠殺異己,在雨花台這個刑場,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10萬之多。其中,有我黨的早期領導人鄧中夏、惲代英、羅登賢,有劉少奇的第一位夫人何保珍、黨的一大代表陳潭秋的妻子徐全直,有毛澤東介紹入黨的毛福軒、曾任新四軍秘書長的朱克靖、八路軍359旅政治部副主任劉亞生等等。

1937年12月初,5萬日軍兵臨南京城下,僅僅傷亡2000多人就攻克南京,獲命「全部殺掉俘虜」,對平民「斷然處置」。第6師團首先攻陷南京中華門,師團長谷壽夫立馬揚刀,「解除軍紀三天」。

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中國軍人的英勇抵抗,加劇了日本侵略軍的報復心理,使他們在後來的暴行中表現得更加殘忍、瘋狂。 30萬同胞,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一個又一個地走進了血寫的歷史,走進了屈辱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年,南京雨花台建烈士陵園,毛澤東題詞「死難烈士萬歲」,比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建設早30多年。這一時期南京主要紀念在雨花台被蔣介石和國民黨反動派屠殺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因此很長時間裡沒有宣傳南京大屠殺,以致無人知曉。日本戰犯來南京都被組織去雨花台默哀,中國人去日本反戰反美、紀念原子彈轟炸死難者,卻沒有人去祭奠南京大屠殺同胞。

而今南京大屠殺紀念深入人心,但是我們也要了解歷史上那五次屠殺,不能只有日本人屠殺才是屠殺,也不是只有被日本人屠殺的生命才值得紀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體現對生命的尊重,對歷史的敬畏。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下一次屠殺和不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