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李星:漫談「列寧叛國案」的神話與事實

蘇東陣營覆滅後,新統治者忙於拼湊自身合法性。扯地連天的文宣攻勢、教授文痞的干嚎「我知道事情真相啦!」、校園內氾濫的神權「關愛」見怪不怪。「歷史還原」的一出重頭戲,是「列寧叛國案」。 2004年1月25日,原蘇共頭牌理論家、九十年代反共砲手阿‧雅科夫列夫(已死)出席中央一台政論節目《時代》並嗷嗷亂叫「眾所周知,解密文件證實(十月革命)是德國總參謀部的策劃結果」。 2004年12月22日,國家電視台播出官制記錄片《世紀之謎:誰是列寧的金主? 》①,重複了上述觀點。復辟道路的東方同行者--中國也經歷著相近的思想改造,後進的有產文化一面借鑒北鄰同道的招數,更從老民國及列強「真理部」販來陳年庫存②,炒得刀勺亂響。

獨聯體泛左翼怎樣應對洶湧的洗腦潮?原蘇共「老左」遺少雖未摘下牆上的列寧像,卻攥著拳頭高喊「俄羅斯強大政權的悠久傳統,無非是對外敵不斷入寇的唯一有效回答」③(俄共主席久甘諾夫);主流左翼「去馬列化」背景下,那位1917年入京疾呼「對護國派主張就容不得絲毫退讓!」④的革命者著實有一股通敵味道。自詡馬克思主義傳人的各類紅色小組投入工運維權領域後,實用主義傾向已難遏止,私下常嚷嚷甚麼「列寧也拿過德國人的錢,這叫變通思維!」替自己遮羞⑤。

實踐中,工人先鋒組織如何解決經費(物質保障)來源?何種籌款方式可能衝擊、腐蝕本階級的原則立場?反剝削鬥爭與金錢資助存在哪些互動?首先,向讀者簡要介紹「列寧案」的來龍去脈。



「帕爾烏斯的密謀」

帕爾烏斯(Alexander Lvovich Parvus,俄文名:Парвус, Александр Львович)本名阿.吉爾方特,曾積極參與20世紀初的國際共運。俄國一九零五革命失敗後,他脫離第二國際轉向經商。1915年3月,帕爾烏斯與德國總理府某特使在柏林密談,向後者遞交建議書《在俄進行大規模政治罷工的準備》(又稱《吉爾方特博士備忘錄》)⑥。文件中,他建議拉攏諸多持反戰立場的俄國民族獨立團體和激進的社會主義組織(含列寧派),從內部摧毀敵國。他確與自家企業某些社民黨身份的僱員(比如亞.甘涅茨基)保持商務聯繫;同時,甘涅茨基確與流亡中的列寧有過聯繫;十月革命後,帕先生聲稱1915年在瑞士見過列寧,卻又說列寧拒絕了他的「合作」主張⑦。

歐戰期間,帕先生試圖在1916年1月「運作」一場俄國起義,但全無下文。時任彼得格勒保衛局首腦的格洛巴喬夫--洞悉異端內情的行家--輕蔑批駁了類似傳言的無稽:「(帕爾烏斯領導的起義)是注定破滅的夢想。建立一個龐大運動不僅需要錢,也需要威信。他(在俄國工運)已無威信可言」⑧。也許,帕先生打著幕後指導曲線暴動的主意?那麼至少他得向有威望的左翼幹部圈注入資金。對此,格局長的證言可供參考:「(社民黨地下網絡)窮得要死,無法相信存在德方的大力援助」⑨。歐戰時期,德國情報機關的確不吝銀兩,僱傭各類自吹神通廣大的對俄行動聯絡人⑩(帕先生一次即收到一百萬盧布);然而,俄國社民黨各派的海外機構一直掙扎於赤貧中⑪。假設存在情報部門與革命者的合作,天文數字的「顏色革命專款」去向何方?莫非特工們犯了冒功請賞的職業病?抑或老狐狸列寧把錢儲備起來「後發制人」?轉眼爆發二月革命,皇冠亂滾天地巨變。漂泊的同志們匆匆回國,流言也隨車而去。






列寧回國的「密封車廂」

協約國拒絕流亡者通過所轄區域回國後,俄國社民黨海外領導層決定與德方接觸。談判的首倡者是孟派領袖馬爾托夫,中間人是第二國際的反戰派人士弗.普拉登⑫,旅費自理(列寧被迫借錢買票⑬)。商談期間,帕爾烏斯曾急於約見列寧「伸出援手」,吃了閉門羹⑭。當然,這一切仍可解釋為掩飾交易實質的煙幕彈。

1917年4月4日,列寧向彼得格勒工代會執委會匯報了談判及回國的全過程(匯報全文次日見報),並得到執委會的肯定⑮。對共產主義者來說,以上談判最值得注意之處,在於流亡者未向德方作出任何政治擔保,僅承諾勸說臨時政府放歸同等數量的德籍滯留公民⑯。如何與敵對階級打交道,不損原則地落實「各取所需」的目標?列寧用行動告訴我們:階級之間的任何談判均以力量--並僅僅以力量--為後盾和前提;談判決不意味著收起自家旗幟和模糊固有立場;先進工人與有產者--身為各自階級的政治代表--的技術合作,應伴隨公開、清晰的利益教育:提醒大眾勿忘「合作夥伴」的異己本質、合作的非政治性與局部性。



「帕爾烏斯的密謀」II

1917年夏,臨時政府身陷空前危機:資產階級要戰爭和利潤,工農大眾要和平與土地。有產盟友來幫忙了。法國國防部長(社會黨人)阿爾伯特.托姆指示「必須使克倫斯基政府逮捕列寧,並在社會輿論面前搞臭他及其追隨者」⑰。法軍總參謀部旋即有所動作。槍殺首都工人遊行的「七四事件」後,臨時政府正式啟動「列寧叛國案」的調查與公訴。調查的基礎,建築在某陸軍準尉的供詞和帕爾烏斯手下僱員甘涅茨基的商業文件。調查不可謂不賣力,愛國輿論不可謂不支持,結果如何?某準尉的供詞太過荒唐⑱,被迅速取消了證人資格⑲。至於甘涅茨基的跨國匯款,結論也很搞笑。俄軍總參反諜報局對截獲的66份商業電報予以分析,發現一個哭笑不得的事實:匯款一直從俄國流向境外⑳。不過,臨時政府倒也小有斬獲。它確實破獲了一條境外資助俄國政界的輸血線:協約國假手美國紅十字會資助右翼社會革命黨的渠道㉑。

復辟後,原蘇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瓦卡岡諾夫(軍銜上將)成了揭批共產邪惡的明星專家。撰寫《紅朝三魔頭》(列寧、托洛斯基、斯大林)系列時,他仔細研究了臨時政府編制的十一卷「列寧案」調查審訊記錄,悻悻搖頭道:「調查試圖建立德方情報部門直接收買列寧及戰友的假說。從已知材料來看,這一指控缺根少據」㉒。

那麼,列寧派的宣傳經費從何而來? 1917年7月5日,當局突襲《真理報》編輯部並繳獲全部財政文件。《真理報》首席財務主管被捕,五次審訊澄清了報紙資金的主要來源:工業區工人和警備區士兵的定期小額捐款。

或許,裝窮的列寧分子把巨額黑錢投入了決定性一擊--瓦解前線的活動? 「國軍在前線打得很好,本來我們會是戰勝國。共黨俄奸背後捅刀子」的憤激言論,十月革命前後廣泛流傳於有產階層及知識界,更在復闢後的世紀末發揚光大,成了不容辯駁的「真相」。不過,帝俄老軍人另有看法。原西線戰區司令、白軍運動的一位領袖鄧尼金將軍否認了戰鬥力下降純屬赤匪蠱惑軍心的流行看法:「恕我直言,布爾什維主義不是軍隊崩潰的決定因素。它僅在土崩瓦解的肌體找到了氾濫的良好環境」㉓。一九一七年三月至十月,前線共出版了170種報紙,其中20種宣傳列寧派的階級立場,100種宣傳社會革命黨或孟派的愛國立場㉔。鄧尼金作證說,布爾什維克的辦報經費來自各部隊的軍款㉕,甚至得到少數高級長官的有條件支持:「最能打的水兵都是熱烈的列寧分子。最近的戰鬥中他們表現了無窮的英雄主義」㉖(北方戰線司令切列米索夫)。不久的將來,「最能打的」戰士將構成蘇俄紅軍的核心,為自己的階級解放衝鋒陷陣。

但列寧的「德國尾巴」遠未消失。太多熱心的政治畫家趴在地上,替陽光下的革命者形象勾描暗影。「西遜文件」登場了……



「西遜文件」

1918年,美國公共信息委員會的官員艾德加.西遜在彼得格勒購得一批文件,同年在北美部分出版。文件內容豐富--從德軍情報部門給​​列寧的指示,到布爾什維克「拿錢幹活」的具體過程。文集「整理者」是兩位首都的愛國記者,「七四事件」後一度是痛打革命工人的輿論主將。他們試圖把忙活的成果賣給協約集團各使館,卻遭冷遇。回憶錄中,英國駐俄情報官員羅.拉卡爾特做了簡短解釋:「它們純屬露骨偽造的劣質贗品」㉗。稍後,文集終於引起美國使館與西遜先生的興趣,買賣成交了㉘。

首批問世的文件漏洞多多引起質疑:所謂的德方文件竟採用俄式--而非德式--日曆寫法。或許,少數文件確屬特工邀賞動機的產物,但多數仍是真品?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文中諸多事件的陳述有背史實㉙,更臆造了不少子虛烏有的機構,某些俄德文件出自同一台打字機㉚!種種跡象指向「文集整理者」--愛國記者費.奧新多夫茨基。看來,自1917年1月至1918年4月,這位憂憤國事的青年文人前後砲製了大約150份「揭發赤色國賊」的假文件㉛。鬧劇似乎該收場了​​,但它不肯謝幕,耐心貓在階級復仇的白俄文化亂麻堆內等待時機。世紀末的俄國,「揭密」大戲重上舞台,贏得不錯的票房與掌聲。

腳前腳後的中國資產階級,也搭建著自家的意識形態神廟,煞是辛勞。老民國的抗戰史,已成了新民國財東巨富開發思想整合資源的頭號礦脈:「切斷民族精神的這個最好的活水源頭,還能給我們留下甚麼?我們到哪裡去找尋我們民族的榮耀、我們民族的自信和自尊?」(笑蜀)㉜。奴隸的造反史,則要密封深埋外貼鎮妖字符。先進工人與進步青年不必對幫閒垃圾的滾滾濁流痛心疾首,嘀嘀咕咕「知識界、思想界本該主持公道」;抱怨老闆的碼字兒槍手不替苦力說話,是天大的笑話。



工人先鋒與物質保障:怎樣堅持無產者的獨立立場?

回到列寧派的經費謎團。或有人問,究竟如何把握原則操守與「實踐變通」相輔相成的分寸?我們答:先鋒黨(或個別共產主義者)的一切活動,以維護本階級歷史利益為唯一目標。也就是說,無產先鋒參與任何鬥爭的原則不變:最大限度地增強群眾的覺悟、自我組織程度(及吸引更多工農)、凝聚力、對自身力量的信心和經驗積累。這一原則高舉「永不信任有產階級、堅持工農獨立綱領」的旗幟,蘊涵著--如何念叨都不嫌多!--性命攸關的「歷史利益」。以俄國革命為例。日常拉鋸階段,列寧派的花消大體依靠運動內部(左翼工人學生、少數條件優越的骨乾及同情分子)和國際同志的零散捐助;先鋒組織腳下的階級土壤越堅實,越有機會得到覺悟無產者的更多奉獻。破浪前行階段,勞資搏殺的躍進誕生了工農紅軍的雛形--工人戰鬥隊。它們的一個基本職能,是剝奪有產者及國家的資財以維持群運的大宗開銷(政治罷工、難友救助、群眾宣傳、代表會、黨機關和起義)。

先鋒團體及左翼群運的物質需求絕非一個抽象物,它與階級實力的對比及整體環境密切相關。工人組織不需要無限多的錢,鈔票買不來大眾的覺醒、鬥志和經驗。運動低落時,誤以為「發動群眾」沒效果的根子在於「沒銀子」,是顛倒了階級鬥爭諸元素的主次;運動復興時,不惜政治代價「拜財神」談交易以求「有所作為」,是踐踏勞動者對先鋒領導的(潛在)階級信任。兩種行為,均源於實用主義第一的權謀邏輯。懷揣「奇謀」兵書的左翼小政客以玩弄欺哄對抗各方為取勝之道,視自身(集團)為各階級之上(之外)的超然角色。具體活動中,他們傾向於貶低、否定工人自我組織的決定意義,敵視乃至迫害工人的基層倡議。

誠然,俄國經驗絕非包羅萬千的封頂實踐。同時期的歐洲社民黨辦有合作社乃至工人銀行;當代亞非拉鄉村密布眾多左翼割據,「紅槍隊」遍地開源(抽稅、灰色生意和秘密投資)握有不弱的財力。有人會問:共運開舖子賺錢,一定腐蝕變質麼?我們答:宿命地斷言「沒救了,準墮落!」或「要相信中央」,等於無視階級對抗的動態現實。共運是有組織工人的最覺悟部分,它的韌性、洞察力和犧牲精神,或長或短地抵禦著有產環境的「勸降」㉝;但它的堅忍度取決於階級運動的盛衰,它的全部身心更無法自外於天羅地網的資本主義存在。

群運衰退和先鋒組織削弱的殘局,戰鬥隊強悍的籌款能力難以變戲法似的扭轉乾坤,卻對一線隊員產生巨大誘惑。各國左翼黨下屬的合作社系統,主管「同志」貪污自肥早非驚天新聞。各色「共產」軍事割據,催生了黨產利益糾紛和「紅頂商人」現象。重複一遍:工人組織不需要無限多的錢,鈔票買不來大眾的覺醒、鬥志和經驗。無疑,「黨內有派、批評自由」的民主集中制,克制妥協苗頭的效果遠高於「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官僚集中製,但一切終歸取決於「總突破」快些,或左翼幹部們的下滑快些。工人革命的一大前提,是與長久實踐嚴絲合縫的階級利益教育。它將鍛造一支高度覺悟的工人隊伍,它將帶動奴隸大軍走向光明。

20/06/07

作者後記:本文幾乎等於兩篇文章的捏合。筆者的本意,是以後半部分為主。寫作中參考了以下作品,特此感謝。

Соболев Г.Л. Тайна <немецкого золота>. СПб.: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дом <Нева>; М.:
ОЛМА-ПРЕСС Образование, 2002.


安.卡岡諾夫(А.И.Колганов)教授《德國黃金的神話》。

①記錄片的投資方包括國有「俄羅斯電視台」和俄羅斯文化基金總統項目管理局。
②中文互聯網上廣泛流傳著日諜石明以大筆資金「發動」1905革命的「歷史還原」,很受年輕職員階層的歡迎
③http://www.kprf.ru/personal/zyuganov/zarticles/29118.html
08.12.2004 Г.А.Зюганов 「Строитель Державы. К 125-летию со дня рождения И.В.Сталина」

④見列寧在1917年4月彼得格勒本派全國中高級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⑤九十年代末,「馬克思主義同盟」的骨幹阿.巴比奇以工運活動者身份接受某財團贊助,並以「列寧做得,我們為甚麼不能做」的說法替自己辯護。
⑥這份文件由西德外交部於1958年首次發表,並被下列書籍收入,介紹給廣泛讀者:Zeman ZA, Scharlau WB Freibeuter der Revolution. Parvus-Gelphand:Eine Politische Biographic. Koln, 1964. 

⑦Шуб Д. Ленин и Вильгельм II. Новое о германо-большевистском заговоре // Новый журнал. Кн. 57. Нью-Йорк. 1959, с.238.
⑧Соловьев О.Ф. Парвус: 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портрет // 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91, ?1, с. 178.
⑨Соловьев О.Ф. Парвус: 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портрет // 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91, ?1, с. 178.
⑩Германия и русские революционеры в годы Первой мировой войны. Документы. - Николаевский Б.И. Тайные страницы истории. Составитель Ю.Г. Фельштинский. М.: 1995, с. 257, 260-261.

⑪Катков Г. Революция и германское вмешательство. - Тайна октябрьского переворота. СПб.: 2001, с. 150
⑫латтен Ф.Проезд Ленина через Германию (предисловие К.Радека). Берлин, 1924
⑬Ленин В.И. Полн. Собр. Соч., т. 49, с. 425, 427
⑭Parvus A. Im Kampf um die Warkheit. Berlin, 1918, S. 51
⑮Суханов Н.Н. Записки о революции. Т. 2, кн. 3-4. М. : 1991, с. 18.
⑯Ленин В.И. Полн. Собр. Соч., т. 49, с. 417-419
⑰Попова С.С. Французская разведка ищет <германский след> // Перв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 дискуссион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истории. М.: Наука, 1994, с. 266.

⑱他的供認大致如下:德軍總參情報機關招募他做間諜,並立即告訴他列寧是間諜,然後不分配任務就打發他回俄國。
⑲彼得格勒軍區反間諜局局長尼奇京回憶錄(Никитин Б.В. Роковые годы. М.: 2000, с. 85-86).
⑳Lyandres S. The Bolsheviks' "German Gold" Revisited. An Inquiry into 1917 Accusations. Pittsburgh, 1995, p. 94, 63 и др.
㉑Саттон Э. Уолл-Стрит и большевист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 М.: 1998, с. 90-91; Вольная воля, 1917, 26 ноября.
㉒Волкогонов Д.А. Ленин. Кн. 1. Москва.: 1999, с. 220-221.
㉓Жилин А.П. К вопросу о мораль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м состоянии русской армии в 1917 году // Перв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 дискуссион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истории. М.:Наука, 1994, с. 164.
㉔Журавлев В.А. Без веры, царя и отечества. 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иодическая печать и армия в марте-октябре 1917 года. СПб.: 1999, с. 43.
㉕25Деникин А.И. Очерки русской смуты. Т.1. Париж, 1921, с. 83.
㉖25Деникин А.И. Очерки русской смуты. Т.1. Париж, 1921, с. 83.
㉗Локкарт Б. Буря над Россией. Исповедь английского дипломата. Рига, 1933,с. 206.
㉘Sisson E. One hundred red days. New York, 1931, P. 291-292
㉙在一份自稱1914年起草的德國文件中,起草者告訴下家的收件人「意大利是我們的交戰敵國」,儘管意大利僅在1915年參加協約國陣營。

㉚Ibid., p. 142-143
㉛Старцев В.И. Ненаписанный роман Фердинанда Оссендовского. Спб. 2001, с. 190.

㉜www.observechina.net/info/artShow.asp?id=36177 笑蜀「理直氣壯地捍衛抗戰勝利的尊嚴」
㉝1920年葛蘭西的一份報告指出:都靈的職員合作社儘管獲利豐厚,但職員股東大都自覺放棄分紅,幫助城裡的政治總罷工(葛蘭西:「都靈的工人委員會運動」)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