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見政一是日本廣島県安佐區人。父親從事農業和釀製醬油。新見政一是日本帝國海軍兵學校第36期,畢業時在191名同學中成績排行14名。其後在海軍大學校乙種學生,海軍炮術學校高等科,海軍大學校甲種第17期畢業。
新見政一曾擔任海軍炮術學校教官,後調派擔任駐英副武官,期間研究一戰的戰史,回國後向日本中央對「持久戰」提出建議書。他曾任海軍大學教授歷史5年。之後還擔任過呉鎮守府參謀長、第2艦隊參謀長、海軍省教育局長、海軍兵學校長、第2遣支艦隊司令長官、舞鶴鎮守府司令長官等。他官拜海軍中將,曾獲一等瑞寶勳章。
新見政一歷任軽巡洋艦「球磨」副艦長、軽巡洋艦「大井」艦長、海軍訓練艦海防艦「八雲」艦長、重巡洋艦「摩耶」艦長等。
新見政一在1941年(昭和16年)4月4日至1942年(昭和17年)7月8日擔任第2遣支艦隊司令長官,率領艦隊配合日本的陸空軍進攻香港。
日本帝國海軍第二遣支艦隊負責華南,下轄第十五戰隊。旗艦是輕巡洋艦「五十玲」,下轄砲艦「嵯峨」、「橋立」,以廣東和廈門為根據地,特設第四掃海隊等。
「五十鈴」號是輕巡「長良」型的其中一隻。 「長良」級輕巡洋艦共有「長良」(Nagara 1922)、「五十鈴」(Isuzu 1923)、「由良」(Yura 1923)、「名取」(Natori 1922)、「鬼怒」(Kinu 1922)、「阿武隈」(Abukuma 1925)6艦,係1920年日本海軍擴軍時期的產物。
「五十鈴」艦名由來出於日本志摩半島附近的山岳地帶流出,流經伊勢神宮後注入伊勢灣的五十鈴川,該河因與伊勢神宮有關,故在日本人心目中被視為「聖河」。 「五十鈴」號由日本浦賀船渠建造。大正9年(1920年)8月10日動建造,大正12年(1923年)8月15日完成。該艦的基本數據如下:標準排水5170噸、長162.15米、寬14.2米、航速36節。裝有14cm50倍徑主砲七門、7.6cm40倍徑高角炮二門、61cm魚雷發射管八門、水上偵察機一架。該艦到了昭和19年(1944年)曾進行改裝,轉作防空巡洋艦。
「五十鈴」號在昭和2年(1927年)起加入日本帝國第一遣外艦隊,被派往中國長江作為警備。昭和12年(1937年)「中日事變」時擔任第一艦隊第1潛水戦隊旗艦。後來改組為第五艦隊。到了昭和13年(1938年)第五艦隊改稱第二遣支艦隊(即中國第二艦隊)。在隸屬日本帝國中國艦隊,主要在華南進行作戰。1941年12月6日,「五十鈴」號作為旗艦,擔任指揮從海上進攻香港的行動,負責封鎖香港附近一帶海域。以香港為基地。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9月,日本派遣艦隊司令部立即加派高須四郎中將指揮的增援艦艇兼程趕來,試圖徹底消滅華南的中國海軍力量。除原有的第一航空戰隊(航空母艦「龍驤」、「鳳翔」),第五水雷戰隊(「夕張」,第29驅逐隊,第16驅逐隊)外,共計增調了第一聯合航空隊(飛機79架)、第9巡洋戰隊(重巡洋艦「妙高」,輕巡洋艦「多摩」)、第23航空隊(水上飛機母艦「香久丸」,巡洋艦「五十鈴」等)前往華南珠江口。同時,自16日起,日海基的第一航空戰隊和岸基第一聯合航空隊派出飛機輪番空襲廣東的空軍基地和軍事設施。廣東中國當局隨即於次日晚宣布封鎖珠江口,不允許任何艦船通過虎門要塞正面。
自日軍侵華戰爭爆發後,由於中國東部的海岸遭受日軍的封鎖,廣州一帶的華南沿海地區,漸漸成為中國從海外輸入物資的重要孔道。為了切斷這條物資補給線,日軍在1938年中,決定發動廣東作戰。日軍為了侵佔廣東,從1937年8月31日首次空襲廣州起至1938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共對廣州市進行了長達14個月的狂轟濫炸,其轟炸密度僅次於當時的陪都重慶。空襲廣州的日機共有近百批900多架次,共炸死居民6000多人,砸傷近8000人,毀壞房屋4000多間,毀壞船隻近百艘。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於1941年12月8日向香港發動進攻,至同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期間。期間曾爆發「香港保衛戰」,又稱「香港攻防戰」、「香港戰役」、「十八日戰事」,日本輕易取得勝利,日軍開始了在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佔領。
戰前,香港從1935年起開始展開預算高達五百萬英鎊的防禦計劃。1937年底,當時剛上任的港督羅富國認為香港難以防守,曾建議香港列為中立的不設防城市,停止所有防禦計劃,但遭反對。1938年7月,港英政府通過了《緊急條例》,表面上保持中立,實際上積極備戰。香港的防禦計劃包括香港島及九龍多處,以及維多利亞港的東西入口,並均建立了多座重砲及口徑16吋的鋼砲,港島沿岸建立70多座機槍堡,港島沿維港北岸滿佈鐵絲網,上環及青衣對出大海也滿佈鐵鍊,只留青洲琉璜海峽供船隻出入。香港島的山頭亦建立了多座碉堡及掩蔽體,渣甸山上更有2座機槍堡,日後對阻撓日軍前進發揮了很大作用。防空方面則主要集中於香港島,劃分了多個防空區域,每區均設有聽音器來辨別敵機方向及利用高射砲擊落敵機,位置包括西灣(現時稱為柴灣)、黃泥湧峽、南朗山、龍虎山及瀑布灣等。1940年底英軍更積極訓練使用新式高射砲。港府亦於8個月的時間內,在香港島及九龍挖掘了60多個防空洞,部分仍保存至今。港大建築學院以10年時間測量和考察,發現全港共有約120個碉堡,碉堡上面都設通氣孔和潛望孔,方便防衛軍在窗口發炮。約77個碉堡目前仍然存在。但香港原有兵力有限,只有英兵和印籍英兵約11,000人(一說是11229人),再加上本地義勇軍1,387人(一說戰前義勇軍已改稱為「香港防衛隊」,共有2,200名各級官兵)。加拿大在1941年11月派遣一批為數1,975人的援軍駐守香港。空軍僅有3架魚雷轟炸機和2架水陸兩用戰鬥機及8架民航飛機。駐守香港的英國海軍有驅逐艦1艘、護衛艇4艘。一說有1艘艦齡很老的驅逐艦,4艘砲艇作突擊用途和巡邏艇多艘。一說有10艘驅逐艦。根據Chinesemhan蒐集到的戰前駐香港的英國海軍名單顯示:駐港的英艦大小共有24艘。名單中的中文艦名只是筆者根據英文翻譯,並非官方的譯法(因為找不到官方譯本),計有:
A. 主要艦隻
1. 旗艦「添馬」號(Tamar)
2. 「色雷斯人」艦(HMS Thracian)
B. 砲艦(GUNBOATS)
1.「蟬」艦(HMS Cicala)
2.「蛾」艦(HMS Moth)
3.「羅賓」號(HMS Robin)
4. HMS Tern
C. 布雷船(MINELAYER)
Redstart
D. 魚雷快艇(MOTOR TORPEDO BOATS)
MTB 07
MTB 08
MTB 09
MTB 10
MTB 11
MTB 12
MTB 26
MTB 27
E. 輔助船隻(AUXILIARY VESSELS)
Aldgate
Barlight
Indira
「水閘」號(Watergate)
Cornflower
Ebenol
「盟友」號(Alliance)
Port Chaucer
Tug Boat C 410
12月8日凌晨,日本大本營向日軍第23軍司令官發出:「花開(ハナサク)花開(ハナサク)」的特急電報。這是通知日軍已在馬來半島開始登陸的暗語。
凌晨4:45分,情報員博沙(Charles Ralph Boxer)少校截聽到日軍開戰廣播(呢位博沙精通日文,曾經係日軍做過添。戰後有人懷疑過佢係咪有少少偏幫日軍。後來入咗集中營,但係一口流利日文令佢幾受歡迎,戰後去咗研究葡萄牙歷史。)
在日本海軍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後數小時,即1941年12月8日香港時間早上8時,由酒井隆中將所指揮的日軍華南派遣軍(第23軍)之下陸軍司令佐野忠義大佐(第38師團)指派步兵司令伊東武夫屬下三大聯隊228、229、230步兵配合第66隊北島冀子雄砲兵團作先遣部隊從寶安縣分打鼓嶺、羅湖及新田3組進攻香港。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國健表示,日軍派出2.9萬人進攻香港只有約1萬人的軍隊,實力懸殊。12月13日,最後留守九龍的拉吉普營乘驅逐艦撤離到香港島,九龍淪陷。九龍失陷後,英軍總司令莫德庇少將(Major Gen.CM Maltby)把港島分為東西兩旅,東旅由九龍退回來的瓦理士準將作總指揮,主要防守銅鑼灣及深水灣以東的海岸線,包括北角至柴灣、大潭至赤柱及淺水灣,總部設在大潭道和石澳道交界的高地。西區則由羅遜準將任總指揮,把守西環及中環海軍船塢、薄扶林及以至香港仔壽臣山等西部海岸,總部設在黃泥湧峽附近。維多利亞城等要塞由蘇格蘭營軍及義勇軍4及7連防守,要塞指揮部及聯合指揮部都設在海軍要塞內。12月18日晚上,日軍擊中北角油庫,以致兩天來維多利亞港的東北部一直濃罩著厚厚的黑煙,日軍在黑暗的土瓜灣、跑道及茶果嶺一帶先用木筏靜靜地橫過維多利亞港,在微雨和濃煙的掩護下大規模快速登陸香港島,英軍曾出動幾艘砲艇攔截都失敗,日軍登陸港島北角、鰂魚涌及筲箕灣。防衛軍最終近千傷亡,已反映英軍和加拿大軍隊盡力捍衛香港。
空戰方面:12月8日香港時間上午8時左右,從台灣基地起飛的日本機群21架(一說是12架輕轟炸機,另有36架護航機)開始對香港發動進攻,空襲啟德機場,將英軍的5架空軍飛機及8架民航飛機包括訪港的泛美(PanAm)Sikorsky S-42B 飛船(flying boat) 「香港剪削者」號(Hong Kong Clipper)等八架民航客機被炸著火沈沒。日本取得香港制空權。
1930年最早期的機場平面圖。以當時的飛機當然不需要長跑道。機場北面的西貢道(Sai Kung Road,大約是今天的太子道東)是由九龍城南面九龍城警署對出一直至新九龍內地段132號。啟德機場附近原有一條啟德河,是流經衙前圍村前的天然河流,從皇家工程兵團哥連臣中尉在19世紀50年代繪製的香港地形圖已清楚看到。啟德機場之客運大樓原來的位置上,原來有一座高度35米的山峰,名叫「聖山」,山上一塊估計約有300公噸的巨岩,刻上「宋王台」三個漢字。日軍佔領香港後,啟德機場需要被擴建成兩條交叉跑道。在1943年1月9日,由日本的宇津木法師領導祭祀,然後經多次爆破,炸毀了鄰近的宋王台及拆毀九龍寨城的石牆等。日軍對啟德機場控制非常嚴格,為了不洩露機場秘密,他們在擴建機場時全部動用自己的工兵。機場建好後,四周圍架起了鐵絲網,禁止非機場人員進入或靠近。現時的啟德河是日治時期日軍為防止他們所擴建啟德機場水浸而進行的工程。現時對著舊機場跑道的一部分是舊九龍,因其他地方都是在九龍灣填海得來。現時的鑽石山大磡村在二戰之前是維修飛機的地方。日軍擴建啟德機場時,曾於荷里活廣場對出的大磡村建築過機堡及倉庫,同時亦修建了一些小型的防守工事,這些設施部分仍保留在戰後重建的大磡村當中,例如大磡村軍用碉堡,是少數現存早期啟德機場的遺跡。二戰後期,美軍對啟德機場進行轟炸,中彈之處是現今的新蒲。
同日,日軍便出動空軍轟炸深水埗軍營及啟德機場。當時,英國海軍在香港有數艘艦艇。英國皇家海軍護航驅逐艦「泰勒」艦(HMS THANET)、「斥候」號(HMS SCOUT)、「泰維仁」號、「斯雅娜」號離開香港赴星加坡。香港的有十多艘魚雷艇、砲艇作突擊用途。
海戰方面:少數參與「香港保衛戰」作戰的軍艦表現出色。如「色雷斯人」艦長84米,標準棑水量1075噸,是英國皇家海軍於1917年至1918年「造艦計劃」中採購的。1941年12月8日,「色雷斯人」號當日正在青洲及青衣對開汲水門執行布雷任務,其間受日軍機攻擊未有損傷,同時下午再於南Y島、擔干山到大大嶼山之海域間再布雷場及進行游弋。12月10日,「色雷斯人」號攔截企圖在南Y島登陸之日軍,並協助撤離施龍及昂船州船塢設備及人員。期間,「色雷斯人」號在維港及港島南岸巡弋時多次與日軍交鋒。 「色雷斯人」艦和2艘舊英艦砲艇「羅賓」艦(HMS ROBIN)、「蟬」艦(HMS CICALA)在香港島南岸向日軍據點攻擊;後來「色雷斯人」被日本飛機轟炸,在南Y島受損,仍擊沈了2艘可能載滿日軍的內河蒸汽船。12月11日,英軍決定將「添馬」艦(HMS Tamar)自沈,英軍於當天發射魚雷將它炸沉,以免資敵。 12月16日,「色雷斯人」艦被日機轟炸後嚴重受損。「色雷斯人」艦在淺水灣附近遊戈,最後於1941年12月24日在香港擱淺。12月25日,駐守香港的守軍投降後,被日軍擄去。1942年7月10日,「色雷斯人」艦被日本人浮起,在香港修理後,加入日本帝國聯合艦隊(IJN),易命名為「101號」艇,作為一艘日本訓練船。1943年2月15日,「101號」艇在橫須賀被日軍改裝為巡邏船(patrol boat)。 8月15日,「101號」艇被派往「橫須賀海軍魚軍艇學校」(Yokosuka Naval Torpedo School)作為魚軍艇訓練船。之後,該艇曾參加過一些護航的任務,到過馬尼拉。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時,「101號」艇在橫須賀。盟軍在橫須港尋獲該艦,最後於1946年拖運回香港。10月,「101號」艇(即「色雷斯人」艦)返回香港重新加入皇家海軍。
在軍嘗試清除青山公路路障時,英國皇家海軍HMS Cicala 砲艇進行阻止,該砲艇一直為Royal Scots 的左側提供掩護,成功破壞日軍所有修復清山公路的意圖。這艘小砲艇更為防守菠蘿輋的Royal Scots 營B 、 C 兩營提供側面火力。下午3 時,日本戰機發動猛烈攻勢,雖然日機的府衝式轟炸並不准確,但砲艇實在難以還擊,在4 時15 分,砲艇中彈,被逼駛回香港仔進行修復。
英國皇家海軍「斯雅那」號於南朗山對出大海助戰,但結果大敗。旁遮普營長Kidd中校被殺,義勇軍物資分配軍更被大屠殺,「斯雅那」號沉沒於東博寮海峽一帶。
英國皇家海軍「蛾」(HMS Moth)12月21日(一說12月12日)被日航空機攻撃沈沒。
在日本空軍轟炸下,造成香港不少市民死亡。砲戰期間,據當年的「華僑日報」報導,許多市民還不怕死去觀看砲戰。「昨天防衛總監,又警告民眾不可在海旁聚觀了。日來我日砲戰,不少人卻作實地觀戰而佇立海旁遙望的。」添馬艦海軍船塢和維多利亞城區被日軍炮轟而引發大火。1941年12月25日,這年的聖誕節,在砲火連天的轟炸下,羅士牧師於1941年的聖誕日早上,仍然在聖約翰堂與一百多名信眾舉行聖誕日崇拜。經過不夠三個星期的苦戰後,港督楊慕琪於當日下午決定向日本投降一眾英國殖民地官員渡海親身前往被日軍佔據的半島酒店的三樓336室的日軍總司令部投降。酒井隆隨即暫代香港總督職務,直到磯谷廉介接任為止。此日由於亦為聖誕節,因而香港市民稱為「黑色聖誕」,自此香港人口中的「三年零八個月」香港日治時期從此展開。戰爭的遺跡至今仍尚存,1995年,在青衣意外撈起了一枚直徑14吋、長44吋及重500磅的美國製造M64型空投炸彈,這是香港有史以來,發現最大型的炸彈案。2007年發現一顆由日本製造400磅炸彈。同年在赤柱黃麻角道聖士提反小學,發現一顆英國製造80磅砲彈。2008年,在中環天星碼頭地盤,發現1枚重90磅砲彈〈半穿甲彈〉。 2011年,在筲箕灣香港海防博物館附近的斜坡地盤〈175號〉,挖出一枚駐港英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遺留下的2呎長砲彈。2011年,跑馬地佈力徑聶歌信山近雷達站的山邊,發現一枚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遺留下的砲彈。2011年,筲箕灣香港海防博物館附近的斜坡地盤,挖出7枚駐港英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遺留下的砲彈及一批彈殼,其中6枚為空彈殼。 2011年,衛奕信徑介乎赤柱與淺水灣之間的孖崗山附近,發現相信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遺留下的砲彈。2011年,孖崗山發現7枚分屬駐港英軍及日本皇軍的手雷,包括2枚英制M36型及5枚日式91型,合共7枚手雷,另內檢獲兩件迫擊砲彈碎片。2011年香港赤柱聖士提反灣水上活動中心對開海底還發現有兩枚迫擊砲彈,相信是二次大戰時期遺留,砲彈距離中心約200米。
在英軍主力部隊選擇投降的同時,約15名英國高級軍官及30多名其他官兵與英國情報官員選擇跟隨當時中國駐港的最高代表--中國海軍中將陳策乘快艇從香港突圍。最後成功經廣東惠州、重慶、緬甸抵達印度。陳策亦因此獲得英皇授予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
在「香港保衛戰」中,香港守軍約有14,000官兵參戰,2,233軍人陣亡當中,約2,500人受傷,8,500人被俘。大部份戰俘被驅往深水埗兵營(今深水埗公園、麗安及麗閣村一帶),少數則被囚於北角的難民營。香港重光後,陣亡的英國、加拿大、及本地義勇軍人等便葬於柴灣及赤柱的「國殤紀念墳場」。日本方面,總軍力約60,000官兵,但實際參戰的約15,000人,共683人陣亡。
1942年9月25日,日軍將1,816名囚禁於深水埗集中營的戰俘押往日本武裝客貨輪「里斯本丸」上欲將戰俘運往日本,航行途中「里斯本丸」於中國浙江舟山對開海面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其後沉沒,沉沒後發生中國人民拯救遇難者事件。
期間,天星小輪在日軍炮火下仍維持渡輪服務,疏散那些九龍半島的難民及軍隊。隨後,天星小輪的服務停頓了三年零八個月(共44個月),是成立以來最長時期的停頓。戰火中損失了5艘天星小輪(計有:「電星」、「北星」、「天星」、「午星」、「夜星」)。戰時,不少電船仔被政府徵用而毀於戰禍。戰後,除有部份被打撈復原外,大多數電船需重新建造。
12月26日,香港淪陷翌日,日軍於港島北岸進行入城步操,陸軍司令酒井隆在海軍司令新見政一陪同下,向在軒尼詩道列隊的日軍敬禮。日本軍政府於九龍尖沙咀半島酒店發布行政指令,除實施戒嚴令外,同時制定了嚴厲的法例及設立管轄全香港市民的政府,並宣布以軍票取代本地貨幣。
日本佔領香港後,先後由新見政一、原清中將和副島大助中將統轄日本駐香港的海軍基地。
「五十鈴」於昭和十七年(1942年)9月因艦隊改編而被編到第二水雷戰隊,並擔任旗艦,派往南洋。曾參加在瓜達喀爾那爾島戰役,跟戰艦「金剛」、「榛名」一起對瓜島機場發動砲擊戰。同年「五十鈴」號在第三次所羅門海戰中遭受損傷,後來在來年(昭和十八年)6月起擔任中部太平洋的輸送任務,在卡比延(Kavieng)附近觸雷受損。然後就被送到了日本修復,日本海軍在修復的期間,對「五十鈴」號進作改造。昭和十九年(1944年)9月重新復歸,擔任第三十一艦隊旗艦。同年10月的萊特灣海戰中,「五十鈴」率領了8艘驅逐艦從事護衛空母的任務。11月19日,在馬尼拉灣外受到雷擊,送往印度尼西亞泗水修理,,到昭和二十年(1945年)4月為止。最後卻在戰線復歸後的一周的4月7日,自松巴哇島比馬出港的「五十鈴」被美軍潛艦部隊盯上。早上遭美軍聯手獵殺,牛鼻鱝號潛艦(SS-252,Gabilan)擊中1發、鮭魚號潛艦(SS-328,Charr)擊中3發,遭4發魚雷擊中的五十鈴號於當日早上8點46分沉沒於NEL Soembawa北部海域。
戰後,新見政一擔任日本自衛防隊特別教官、日本「海軍反省會」最高顧問。他至1993年才去世,是一位長壽的海軍將領。
==============
第二遣支艦隊
1939年11月15日 改称時の編制
第15戦隊:鳥海
第5駆逐隊:朝風、春風、松風、旗風
第21駆逐隊:初春、子日、初霜、若葉
第3連合航空隊(第14航空隊、第15航空隊)
附属:広東方面特別根拠地隊、厦門方面特別根拠地隊、海南島特別根拠地隊
1941年12月10日 太平洋戦争開戦時の編制
第15戦隊:五十鈴、砲艦嵯峨、砲艦橋立
雉、雁、鵯(鴻型水雷艇)
東照丸
第4掃海隊
附属:広東方面特別根拠地隊、厦門方面特別根拠地隊
======================
香港の戦い日本軍参加兵力
大陸令第572号(鷹)
- 陸軍(総兵力 39,700名)
- 第23軍 - 司令官:酒井隆中将、参謀長:栗林忠道少将、参謀副長:樋口敬七郎少将
- 第38師団 - 師団長:佐野忠義中将
- 第1砲兵隊 - 司令官:北島驥子雄中将
- 重砲兵第1連隊(四五式二十四糎榴弾砲8門)、独立重砲兵第2大隊(八九式十五糎加農8門)、独立重砲兵第3大隊(八九式十五糎加農8門)、野戦重砲兵第14連隊(四年式十五糎榴弾砲6門)、独立臼砲第2大隊(鋼製十五糎臼砲12門)、砲兵情報第5連隊、第3牽引自動車隊(牽引車32輌)(兵力 5,892名)
- 荒木支隊 - 連隊長:荒木勝利大佐、第51師団の一部(歩兵第66連隊基幹)(兵力 6,000名)
- 軍飛行隊 - 作戦機56機(九八式軽爆撃機34機、九七式戦闘機13機、九七式司令部偵察機3機、九八式直協偵察機6機)(兵力 1,300名)
- 第23軍 - 司令官:酒井隆中将、参謀長:栗林忠道少将、参謀副長:樋口敬七郎少将
- 海軍
======================
太平洋戰爭各海戰時間
珍珠港事件真珠湾攻撃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Hawaii Operation |
1941.12.7
|
空母: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瑞鶴、翔鶴(總艦載機約410架)
戰艦:比叡、霧島
第八戰隊:利根、筑摩
第一水雷戰隊:阿武隈
第一七驅逐隊:谷風、浦風、浜風、磯風
第一八驅逐隊:陽炎、不知火、秋雲、霞、霰
潛艇:I19、I21、I23
美軍:8戰艦、8巡洋艦、30驅逐艦、4潛艇、另外陸上約有390架飛機
|
菲律賓戰役
フィリピンの戦いPhilippines Campaign |
1941.12.8
|
輕空母:龍驤
巡洋艦:摩耶、長良、那珂、球磨、足柄、香取
驅逐艦:村雨、卯月
飛機:約300(英文版WIKI說600架)
(百度及英文版WIKI說:日軍有空母*1、水母*3、巡洋艦*10、驅逐艦*29,但部分艦名查不到)
受損:那珂、村雨
美軍
潛艇(數量不明)
飛機:約250
|
香港保衛戰
香港の戦い
Battle of Hong Kong
|
1941.12.8
|
巡洋艦:五十鈴
驅逐艦:栂(艦長:西野繁少佐)、雷(艦長:工藤俊作少佐)、電(艦長:竹內一少佐)
飛機約40架
受損:雷(被赤柱砲台趕走)
英軍:
驅逐艦*3、其他小船多艘
飛機5架
|
第一次威克島戰役
ウェーク島の戦い(第一次攻略戦)
Battle of Wake Island(First landing attempt)
|
1941.12.8
|
巡洋艦:夕張、天龍、龍田
驅逐艦:睦月、如月、彌生、望月、疾風、追風
潛艇:呂65、呂66、呂67
受損:夕張、天龍、龍田、追風
沉沒:如月、疾風
飛機:約30架
美軍:
無船艦
飛機:約10~15架
補:正確指揮加英勇作戰,美軍打出一場神奇勝利。
|
關島戰役(グアムの戦い)
|
1941.12.8
|
參戰:菊月、夕月、卯月、朧、青葉、衣笠、古鷹、加古
|
馬來亞海戰(マレー沖海戦)
|
1941.12.10
|
英國戰艦「威爾斯親王號」和戰鬥巡洋艦「卻敵號」被日本帝國海軍岸基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擊沉。
補:此戰是航空戰力大大發威一戰,也象徵了大艦巨砲時代終結。 |
第二次威克島戰役
ウェーク島の戦い(第二次攻略戦)
Battle of Wake Island(Second landing attempt)
|
1941.12.23
|
空母:飛龍、蒼龍
水母:聖川丸
巡洋艦:夕張、天龍、龍田、利根、筑摩、青葉、衣笠、古鷹、加古
驅逐艦:睦月、彌生、望月、朝凪、夕凪、浦風、谷風、追風
潛艇:I-72(偷襲美艦隊給油艦)
飛機:150架以上
美軍:
空母*3、巡洋艦及驅逐艦數量不明(但不戰而退)
補:相較於島上美軍部隊的英勇表現,美國海軍的表現飽受批評
|
砲擊美國本土(アメリカ本土砲撃)
|
1941.12.27
|
參戰:伊十五型潜水艦 |
蘇臘巴亞海海戰(泗水海戰、スラバヤ沖海戦)
|
1942.2.27
|
參戰:那智、羽黑、潮、漣、那珂、村雨、五月雨、夕立、神通、雪風、天津風、雷、曙、龍驤
補:工藤艦長與雷之天使傳說 |
印度洋空襲(セイロン沖海戦)
|
1942.3.31
|
參戰:一、二、五航戰,金剛四姊妹,利根、筑摩、阿武隈、舞風、谷風、浦風、濱風、不知火、霞、霰、陽炎、秋雲、鳥海、由良、龍驤、最上型四隻、川內、初雪、白雪、吹雪、磯波
補:無敵南雲機動部隊之最高峰時期 |
珊瑚海海戰(英語:Battle of Coral Sea)
|
1942.5.4
|
參戰:妙高、羽黑、翔鶴、瑞鶴、潮、曙、白露、時雨、青葉、衣笠、古鷹、加古、祥鳳、漣
莫士比港:夕張、睦月、彌生、望月、天龍、龍田 圖拉吉島攻略:菊月 喪失:祥鳳 補:史上最早之機動部隊決戰 |
阿留申群島戰役(アリューシャン方面の戦い)
|
1942.6.3
|
參戰:隼鷹、龍驤
有人認為是中途島戰役佯攻,但也有人反對
|
中途島海戰(ミッドウェー海戦)
|
1942.6.4
|
參戰:赤城、加賀、蒼龍、飛龍、榛名、霧島、利根、筑摩、長良、卷雲、夕雲、秋雲、谷風、浦風、濱風、舞風、
大和、長門、陸奧、川內、吹雪、白雪、初雪、叢雲、磯波、敷波、綾波、鳳翔、千代田、日向、扶桑、山城、北上、大井、白露、時雨、愛宕、鳥海、妙高、
羽黑、金剛、比叡、由良、五月雨、夕立、村雨、瑞鳳、三日月、神通、黑潮、雪風、天津風、初風、不知火、霞、霰、陽炎、最上四姊妹、荒潮、千歲、伊168、伊19
喪失:赤城、加賀、飛龍、蒼龍、三隈 補:168在眾目睽睽下敵前補刀,無聲潛航落跑真是十分果敢大膽。 |
瓜島海戰系列
|
||
薩沃島海戰:(第一次所羅門海戰)
|
1942.8.8
|
參戰:(旗艦)鳥海、第六戦隊(青葉、衣笠、加古、古鷹)、天龍、夕張、夕凪
喪失:加古
補:父親節 |
東所羅門海戰(第二次所羅門海戰)
|
1942.8.24
|
參戰:(旗艦)愛宕、瑞鶴、翔鶴、龍驤、秋雲、夕雲、卷雲、天津風、比叡、霧島、熊野、鈴谷、利根姊妹、長良、敷波、綾波、陸奧、高雄、摩耶、羽黑、妙高、由良、白露、時雨、千歲、舞風、神通、睦月、彌生、望月、卯月、陽炎
喪失:龍驤、睦月 補:新生南雲一航戰初陣 |
埃斯帕恩斯角海戰(サボ島沖海戦)
|
1942.10.11
|
參戰:青葉、衣笠、古鷹、吹雪、初雪
喪失:古鷹、吹雪 嗯?你說不只這些人?但嚴格來說其他沉掉者都只是這場戰爭之所帶來之後續發展。例:叢雲...... 主人公死掉了,艦これ完! |
炮轟亨德森機場
|
1942.10.14
|
參戰:金剛、榛名、五十鈴、黑潮、涼風、長波
|
聖克魯斯群島戰役(南太平洋海戰)
|
1942.10.26
|
參戰:瑞鶴、翔鶴、瑞鳳、舞風、初風、雪風、天津風、熊野、鈴谷、比叡、霧島、隼鷹、濱風、利根姊妹、長良、秋雲、卷雲、夕雲、浦風、谷風、金剛、榛名、愛宕、高雄、妙高、五十鈴、摩耶、黑潮、涼風、長波
補:日本機動部隊最後勝利 |
瓜達康納爾海戰(第三次所羅門海戰)
|
1942.11.13
|
參戰
第一夜戰:比叡、霧島、長良、天津風、雪風、村雨、五月雨、夕立、白露、時雨、曉、雷、電、陽炎、涼風、長波、望月 喪失:比叡、夕立、曉 補:所羅門之惡夢 第二夜戰:霧島、高雄、愛宕、長良、雷、五月雨、白雪、初雪、川內、敷波、綾波、鳥海、衣笠、五十鈴、朝潮、鈴谷、摩耶、天龍、夕雲、卷雲 喪失:霧島、綾波 補:戰艦對戰艦之死鬥,及鬼神綾波之猛攻。 |
塔薩法隆加海戰(ルンガ沖夜戦)
|
1942.11.30
|
參戰:長波、黑潮、陽炎、涼風
補:長波云:田中少將之名指揮,哼哼 |
K號作戰
|
1943.1.14
|
參戰:舞風、黑潮、秋雲、白雪、文月、卷雲、夕雲、谷風、浦風、濱風、雪風、大潮、荒潮、皋月、長月
喪失:卷雲
瓜島日軍撤退行動
|
俾斯麥海海戰(ビスマルク海海戦)
|
1943.3.2
|
參戰:朝潮、荒潮、白雪、雪風、敷波
喪失:朝潮、荒潮、白雪 補:司令部計畫不周事件又一樁 |
ビラ・スタンモーア夜戦
|
1943.3.5
|
參戰:村雨
喪失、村雨 |
科曼多爾群島海戰
|
1943.3.27
|
參戰:那智、摩耶、多摩、若葉、初霜、雷、電、阿武隈
|
科隆班加拉島海戰(コロンバンガラ島沖海戦Battle of Kolombangara)
|
1943.7.12
|
參戰:
第二水雷戦隊:神通、清波、雪風、浜風、三日月、皋月
輸送隊:皐月、水無月、夕凪、松風
喪失:神通 補:神通改二之由來 |
基斯卡島撤退(キスカ島撤退)
|
1943.7.29
|
參戰:阿武隈、島風、響、朝雲、薄雲、夕雲、長波、秋雲、風雲、若葉、初霜、五月雨、海防艦 「国後」 、補給船 「日本丸」、多摩、木曾
|
第一次維拉拉維拉海戰(第一次ベララベラ海戦Battle off Horaniu)
|
1943.8.17
|
參戰:漣、浜風、磯風、時雨
アメリカ海軍:駆逐艦「ニコラス」(USS Nicholas, DD/DDE-449)、「オバノン」USS O'Bannon(DD/DDE-450)、「テイラー」USS Taylor (DD/DDE-468)、「シャヴァリア」(USS Chevalier, DD-451)
|
第二次維拉拉維拉海戰(第二次ベララベラ海戦)
|
1943.10.6
|
參戰:
夜襲部隊:秋雲、風雲、夕雲、磯風、時雨、五月雨
輸送部隊:文月、夕凪、松風
喪失:夕雲 |
布干維爾島海戰(ブーゲンビル島沖海戦)
|
1943.11.2
|
參戰:
本隊:妙高、羽黑
第一警戒隊:川內、時雨、五月雨、白露
第二警戒隊:阿賀野、長波、初風、若月
輸送隊:天霧、文月、卯月、夕凪、水無月
喪失:川內、初風 |
トラック島空襲
|
1944.2.17
|
喪失:阿賀野、那珂、香取、舞風、太刀風、追風、文月
第24号駆潜艇、第29号駆潜艇、第10号魚雷艇、りおでじゃねろ丸etc
|
菲律賓海戰(マリアナ沖海戦)
|
1944.6.19
|
參戰:大鳳、翔鶴、瑞鶴、妙高、羽黑、矢矧、雪風、隼鷹、飛鷹、長門、最上、滿潮、時雨、濱風、千歲、千代田、瑞鳳、大和、武藏、金剛、榛名、高雄四姊妹、熊野、鈴谷、利根姊妹、能代、長波、島風、名取、初霜
喪失:大鳳、翔鶴、飛鷹 補:機動部隊崩壞、國防圈開始內縮 |
雷伊泰灣海戰(レイテ沖海戦Battle of Leyte Gulf)
|
1944.10.20
|
參戰:
栗田艦隊方面:大和、武藏、長門、高雄四姊妹、妙高、羽黑、能代、長波、島風、金剛、榛名、利根姊妹、熊野、鈴谷、矢矧、浦風、濱風、雪風 喪失:(旗艦)愛宕、摩耶、武藏 西村、志摩艦隊方面:(旗艦)山城、扶桑、最上、滿潮、山雲、朝雲、時雨、那智、足柄、阿武隈、曙、潮、不知火、霞、若葉、初春、初霜 喪失:山城、扶桑、最上、滿潮、山雲、朝雲(西村艦隊在スリガオ海峡海戦中除時雨外全滅)
小澤艦隊方面:(旗艦)瑞鶴、瑞鳳、千歲、千代田、伊勢、日向、多摩、大淀、五十鈴
喪失:瑞鶴、瑞鳳、千歲、千代田、多摩 |
信濃沉沒
|
1944.11.29
|
浜風、雪風、磯風同行
信濃被アーチャーフィッシュ(USS Archerfish, SS-311)魚雷命中
喪失:信濃
|
沖繩島戰役
|
1945.4.1
|
全滅!
補:愚人節快樂 |
坊之岬海戰(大和特攻)
|
1945.4.7
|
參戰:大和、矢矧、冬月、涼月、磯風、浜風、雪風、朝霜、初霜、霞
生還:涼月、冬月、雪風、初霜 |
檳榔嶼海戰(ペナン沖海戦)
|
1945.5.16
|
參戰:羽黑、神風
英軍:ソマレズ(HMS Saumarez)、ヴェルラム(HMS Verulam)、ヴィジラント(HMS Vigilant)、ヴィーナス(HMS Venus)、ヴィラーゴ(HMS Virago)
喪失:羽黑(羽黑改二之由來) |
吳港空襲
|
1945.7.24
|
被毆:榛名、鳳翔、伊勢、日向、青葉、利根、北上、大淀
觸底:榛名、伊勢、日向、利根、青葉 翻船:大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