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北洋海軍軍歌消失120年現世 發現於英國檔案

華西都市報
2014-07-28

寶祚延庥萬國歡,景星拱極五雲端。

海波澄碧春輝麗,旌節花間集鳳鸞。

挖掘整理:陳悅、陳紅、雪野

編曲:雪野王和聲

演唱:總政歌舞團合唱隊

軍樂演奏:總政軍樂團

出品: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寶祚延庥萬國歡,景星拱極五雲端。海波澄碧春輝麗,旌節花間集鳳鸞。」四句話,28個字,就是120年前北洋海軍將士們傳唱的軍歌再次現世。

在消失了120年後,北洋海軍的軍歌重新奏響。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出品、組織拍攝,歷時2年完成的北洋海軍歷史紀錄片《北洋海軍興亡史》將於29日在央視播出,劇中將透露很多新史料發現。其中一項比較特別的是,就是這首從歷史中復活的北洋海軍軍歌。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說,這首軍歌自甲午戰敗後,就在中國​​的歷史中被湮沒了。他在英國的外交檔案中發現這份軍歌檔案後帶回國內,經專業音樂人進行編曲和奏唱,這首軍歌得以煥發新生。



國內無記載 英國外交檔案中發現軍歌

這首軍歌自甲午戰敗後,便湮沒在歷史中,百餘年來只剩劉公島海水拍擊岸堤的迴響。

直到前年,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到英國尋訪甲午檔案時,才把這首歌重新帶回國內。

「是在英國的外交檔案館資料中發現的這首北洋軍歌」陳悅說,這份資料的軍歌是用中文寫成,同時還配有五線譜。

為何這份軍歌檔案會在英國發現?陳悅說,當時清朝在英國定制軍艦,派遣留學生到英國學習海軍知識,兩國海軍交往比較頻繁。根據相關海軍禮節,在一些特定時候需要演奏兩國的海軍軍歌,因此北洋海軍軍歌的這份檔案中還詳細標明了五線譜,就是為在演奏時使用。

陳悅說,毫無疑問,這首軍歌一定是當時北洋海軍軍內廣泛傳唱的,只是因為甲午戰敗後,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活著的北洋人流散各地,才讓這首軍歌湮沒於歷史之中。


作者成謎 軍歌中西合璧重煥新生

陳悅說,有關北洋海軍軍歌在國內的文獻資料中鮮有記載,目前國內關於北洋海軍軍歌的記錄出現在《北洋海軍章程》中。

在《北洋海軍章程》第九節中,對國樂和軍樂有簡單的要求。章程規定「國樂:凡兵船有時應奏行軍國樂,須用中國樂器,其樂章由海軍衙門撰擬,通行樽辦。」「軍樂:鐃歌、凱歇向無定章,聽提督隨時擬用。」其中鐃歌也泛指軍中樂歌。

從章程的規定中可以發現,當時只是把軍樂仿照西方海軍,作為一種禮節上製度安排,國家也並未做統一的安排。

那這首中國古詩體的軍歌究竟是誰所作?陳悅說,在英國發現的北洋軍歌檔案上沒有註明作者、編曲為何人。

是否會是丁汝昌或者北洋海軍的某位將領所作,陳悅說,軍歌的作者憑目前的資料還無法考證出來。

但陳悅說,由於檔案資料中明確用五線譜進行了記載,這為復原軍歌奠定了基礎。

經過對原曲譜的整理後,軍內資深音樂家雪野按照現代方式進行了譜曲,讓這首軍歌煥發了新生,並由總政歌舞團合唱隊進行演唱。

昨日這首復原的北洋海軍軍歌演奏時,現場效果震撼,旋律激揚。

「雖然歌詞只是短短的一首詩,但是當時是循環唱的。」陳悅說:「北洋海軍軍歌的曲子是中西合璧的,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這表明了當時北洋海軍對西方文化的一種學習態度。」



歷史記載 北洋艦隊配備專門軍樂隊

陳悅說,在《北洋海軍章程》中,對定遠和鎮遠兩艘鐵甲艦人員配置的規定中,除了在額定的329人外,艦上還有數量不等的海軍陸戰隊以及軍樂隊。

「軍樂隊大都由十六七歲的孩子組成,被稱為樂童,他們使用中式的樂器來演奏國樂、軍樂、凱歌。」陳悅說,黃海海戰時,這些英勇的孩子大都奔忙在彈藥庫通往各個砲位的道路上,搬運彈藥。

而根據丁汝昌留下的信稿顯示,為這批樂童還配備了專門設計的製服。但樂童並不在北洋水師的定額編制內,因此在北洋海軍的軍服制度中還沒發現相關的設計規章。

陳悅說,這首軍歌見證了當時北洋海軍開放、包容的外交態度,不應該讓它就此消失,從這首歌中也能夠發現,北洋海軍建軍時的那種氣魄和精神,​​是一段很有價值的歷史細節。



定遠艦設計圖揭秘

這是目前為止有關定遠最詳細的設計圖。上面為帆船裝側視圖,下面為縱刨圖。

在縱刨圖中,詳細標明了定遠艦艦長會客室、軍官餐廳、淋浴房、醫院等船上各艙室的具體位置。

這張圖是陳悅在德國一本百科全書中發現,原圖說明為「中國鐵甲艦『定遠』司坦丁伏爾鏗公司建造」1881年3月31日,定遠艦在德國伏爾鏗造船廠的100號船台上開工建造,按照中國人使用的第一號鐵甲艦的名詞,工廠臨時定名為TiIT'iehChien(「第一鐵甲」)。

伏爾鏗造船廠在二戰中毀於戰火,「定遠」艦圖紙早已散逸。定遠艦回國後,李鴻章曾將它的圖紙和模型呈送清宮,但早已下落不明。不久前,陳悅在南京偶然發現了定遠艦的原始資料--20多萬字的造船說明,但這份說明沒有圖示。

因此這份留存在德國的定遠艦解刨圖資料就顯得彌足珍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