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八個民主黨派排序考
民進海南省委會《民進簡訊》2013年第1期
關於八個民主黨派排序的問題,由於說法比較多而又缺乏翔實考據,至今似乎還是一個說不准確的問題,有必要再加以考究。
一、民主黨派排序形成的歷史回顧
1. 非常重要的「五月五日通電」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著名的「五一口號」,其中第五條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1948年5月5日,12位民主人士聯合致電毛澤東,響應「五一口號」。這裡面有一個細節,史料往往說是12位民主人士聯名致電,但請看這封電報最後署名的方式: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李濟深、何香凝
中國民主同盟:沈鈞儒、章伯鈞
中國民主促進會:馬敘倫、王紹鏊
致公黨:陳其尤
中國農工民主黨:彭澤民
中國人民救國會:李章達
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蔡廷鍇
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譚平山
無黨派:郭沫若
從這一署名,可作如下分析:
第一,當時12人的聯名致電,並不是以個人名義發出的,而代表所在黨派的。
第二,這一順序與最終形成的八個黨派排序也有相似之處。比如,民革、民盟在民主黨派中排在1、2位,並且此後從未變化。民進、致公黨、農工黨的排序也有影子可循。
那麼,上述12人做如此排序的依據是甚麼?顯然是這些黨派代表人物及其所在黨派的社會地位、所做貢獻,而這種排序在各黨派之間是有共識的。
2. 中共中央的兩個指示
1948年10月8日,由周恩來起草,毛澤東審定了一份中央關於徵求民主人士對《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的意見給高崗、李富春等的指示。其中提出,組成一個籌備會,「籌備會的人選,提議即以五月五日香港簽名通電響應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無黨派人士的9單位代表,加上上海民主建國會,平、津教師,國內少數民族及南洋華僑的民主人士代表」,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細節。「五月五日通電」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來看都是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成為了政協籌備會人選的重要依據。此文後附了一份提議邀請參加新政協的單位代表如下: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致公黨、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人民救國會、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民主建國會……共39家單位。這個表中,在前十名的序列中,民革、民盟、民進、致公黨、農工黨的順序已經初具,民建排在第10位。
10月15日,中央再次就有關原則和問題給高、李指示。這個指示裡有三處值得注意:
(一)提出了一份參加新政協的七個黨派及團體的名單,為民革、民盟、民進、農工黨、救國會、民促、民聯。這裡面沒有致公黨,也沒有民建。
(二)這個指示明確指出:「向他們申明,我們所提出的名單,只是我們的希望,他們有權加以增減或完全改動」。可見,這個意見還是初步的。
(三)指出「向蔡廷鍇聲明,我們對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不熟悉,請他提名單,至蔡本人則以代表民革為宜還是代表促進為宜,請他酌定」。為甚麼中國共產黨並不清楚民促而還邀請民促呢?還是要回到「五月五日通電」,民促大名列9單位之中!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五月五日通電」的重要性,也說明了這個通電的排序在最終形成的民主黨派排序中的重要性。
3. 一份重要的商談協議
1948年底,中央統戰部有一份「關於召開新的政治會議諸問題」的商談協議和各方面意見彙編。這個彙編是解開排序問題的一個重要鑰匙,把這個彙編中的一些內容弄清楚了,離最終搞清楚排序問題也就只有一步之遙了。
此文件基本明確了兩個問題:
(一)籌備會由23個單位組成:
(1)中國共產黨
(2)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3)中國民主同盟
(4)中國民主促進會
(5)中國致公黨
(6)中國農工民主黨
(7)中國人民救國會
(8)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
(9)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
(10)民主建國會
(11)無黨派民主人士等。
(二)新政協的參加單位來自38個方面,其中前10個方面與籌備會排序完全一致。
4. 排序基本形成
1949年4月20日,中共和國民政府南京當局在北平的和平談判最後破裂。 4月20日夜,毛澤東和朱德發布命令,指示解放軍向全國進軍,解放全中國。 20日晚至21日,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 4月23日,中國各民主黨派聯合發了一個聲明,竭誠擁護進軍命令。這次,各民主黨派的落款如下: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李濟深
中國民主同盟常務委員長會:沈鈞儒、章伯鈞
民主建國會常務理事會:黃炎培
中國民主促進會常務理事會:馬敘倫
中國國民黨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常務委員會:譚平山
中國農工民主黨檢察委員長會主席:彭澤民
中國人民救國會中央委員執行委員:李章達
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主席:蔡廷鍇
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主席:陳其尤
這個排序只要去除後來解散的救國會,以及與民革合併的民聯、民促,再加上九三學社、台盟,就與目前的排序完全一致了。因此,可以認定,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史料。
二、結論
新政協召開時,各民主黨派的排序已經基本固定下來。根據以上史料和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民主黨派的排序是以「五月五日通電」為基礎,以黨派組織及其代表人物在民主革命時期所做的貢獻和社會地位為依據,在新政協籌備會議期間經各方充分協商逐步確立的。
以上觀點,需作四層理解:
第一、「五月五日通電」是基礎,不是依據。即民主黨派的排序雖然後來有所調整變化,但大框架在此通電的落款中即已基本成形。
第二、依據是民主革命時期的貢獻和社會影響,但不僅是組織的,更主要是組織中的代表人物的。
第三、排序有調整變化,是逐步明確並固定下來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第四、排序在中共和各民主黨派之間是有基本共識的,並經充分協商形成。
那麼,現有八個民主黨派排序最早出現在甚麼時候?1949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民黨民主派第二次代表會議,決定將民革、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統一成為一個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因此,之後的黨派排序中不再出現民聯、民促。救國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49年12月18日在北京宣告結束。
據目前史料,1950年11月4日,中共和各民主黨派為美國侵略朝鮮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各民主黨派在落款中的排序為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盟、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除去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即與現有排序完全一致。建國後,新民主主義青年團逐漸向「群團」方向而非「政黨」方向發展;在1957年召開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其更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再具有黨派性質,不再列入民主黨派序列。據此,應該是1950年11月4日以後就固定了八個民主黨派的排序。
1959年9月29日,各民主黨派就慶祝新中國成立10週年向毛澤東主席獻辭。落款即為八個民主黨派加工商聯,順序與現在通行的完全一致。
老老柒柒,梁妖婦冇講錯嘅,中国「名義上」並非一黨專政。中国還有八個政黨被稱為「民主黨派」。中国政府對該國政黨制度之定義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也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理論上「民主黨派」通過政治協商會議參與國家政治事務,發揮監督、輔佐中共執政之作用。
中共解釋是,該黨與這八個「民主黨派」關係是「執政黨」與「參政黨」,而非「執政黨」與「在野黨」。目前中国政府認可之政黨共有9個(包括中共),黨派排
名順序不可隨意變動。不過,有人識以下八個「民主黨派」嗎?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
中國民主同盟(民盟)
中國民主建國會(民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
中國農工民主黨(農工黨)
中國致公黨(致公黨)
九三學社(九三)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