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航校二期

1932年8月31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將軍下令將位於筧橋的"軍政部航空學校"擴大,並更名為「中央航空學校」(以下簡稱「中央航校」或「航校」)!

於該年9月1日正式成立(這天成為空軍官校校慶),第一批招收來的飛行生(主要由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8、9期在校生以及部分普通高中畢業生)也在這天正式開學,蔣中正自兼校長,而由毛邦初任副校長。

首先於9月17日考核第一批中國現役飛行軍官50名,按照美國陸軍航空隊標準,最後只剩下27名完成4小時20分的單飛訓練,裘以德在其中甄選出高志航等7名,留在航校擔任美國顧問的飛行助教。
 

教官確定之後開始飛行生的初級訓練,全部學生88名分15組,每組5至6人,分別由一名美國或中國教官帶飛。

1933年春第一批學生完成初級訓練(使用Fleet機),近半數學生遭到淘汰。


由於航校所在地筧橋接近日本租借地,時常受日軍偵查,同時3月開始進入梅雨季,不利飛行訓練,於是3月11日及12日校部遷往洛陽,同行有大部分教職員與所有飛行科學生。然而洛陽的氣候過冷同時風沙大,對人機的負擔都過於嚴苛。於是4月27日又回到筧橋校本部,並闢建附近的喬司(普明)機場,作為輔助。

航校二期生(其實是第一批)於7月分開始使用道格拉斯機進行中級訓練了。9月份第一批飛行生開始進行高級組專長分科:驅逐、偵查與轟炸。

其中驅逐科共有22名飛行生,驅逐科的教官則為美國顧問Sansbury、高志航、劉超然、張遠北、王天祥五人。


使用美造寇蒂斯鷹二型(Curtiss Hawk II,國人習稱霍克二or老霍克)單座戰鬥機當作教練機。這型飛機於1933年分三批抵達筧橋:5月8日18架,6月19日至7月19日17架,8月14日至9月1日14架。

原訂於12月30日前畢業的第一批飛行生,由於蔣校長要親臨主持以及諸多事件的延誤,直到1934年2月初才畢業,也由於原先在南京的航空班追認為中央航校第一期生,所以這批實際上是航校第一批入學生在畢業時被改為二期。一共48名畢業生,
這些畢業生在抗戰開始大半都是空軍部隊的中隊長級幹部,依序如下:

1.林文奎;

2.黃褚彪;
3.蕭作楫;
4.毛瀛初(毛邦初族弟);
5.蕭起鵬;
6.黃光漢;
7.胡莊如(胡世霖之父);
8.冷培基(冷培澍將軍哥哥);
9.李克元;
10.周庭芳;
11.賴名湯(在台任至四星上參謀總長);
12.王漢勳;
13.李桂丹;
14.陳有維;
15.全正熹;
16.孟廣信;
17.彭允南;
18.劉福洪;
19.韓錫倫;
20.蔡錫昌;
21.范伯超;
22.靳懷志;
23.武維志;
24.謝郁青;
25.董明德;
26.歐陽旭輝;
27.唐元良;
28.汪雨庭;
29.許思廉;
30.洪養孚;
31.鄭長庚;
32.張旭夫;
33.韓德輝;
34.梁亦權;
35.梁鴻雲;
36.劉志漢;
37.郝鴻藻;
38.劉粹剛
39.石隱(石貝波之父);
40.徐卓元;
41.方長裕;
42.韓文炳;
43.賴遜岩;
44.田超;
45.陳恩偉;
46.曾鎮南;
47.陳偉略;
48.胡克靜

60多年前,暴日瘋狂侵略我中華,抗日烽火燃遍祖國大江南北,中華民族無數優秀兒女,為了救亡圖存,前赴後繼,浴血疆場,寫下無數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劉粹剛烈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是中國空軍在抗日戰爭中被譽為「四大天王」的優秀機師之一,生前擁有擊落敵機11架的官方記錄。因戰功被國民政府授予七星星序獎章及二等宣威獎章。
   
劉粹剛,生於1913年,中國空軍第五大隊第24中隊隊長,他在抗戰期間保持了最高擊落記錄,並首開以性能落後的霍克III擊落日本海軍航空隊新銳戰機三菱96艦戰的先例,鼓舞了中國機師的士氣,他的英勇和機智,連日寇也不得不稱讚,被譽為「空中趙子龍」。惜英雄於37年10月26日馳援山西戰場時,撞上高平縣魁星樓上,機毀人亡。「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是為劉粹剛在抗日空戰中短暫而又壯烈的戰鬥生涯的最好寫照。


- 維基百科

劉粹剛(1913年-1937年),原籍安徽宿縣(今宿州),生於遼寧昌圖縣。中華民國空軍王牌機師。抗戰烈士。

劉粹剛早年有「工業救國」思想,高小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校址在瀋陽市的遼寧省立第一工科學校。因「九一八事變」爆發,流亡北平,後去南京考入黃埔軍校第九期步兵科。1931年春,中央航空學校(筧橋航校)正式成立。他在中央陸軍官校未等畢業,於1932年一二八事變時經過嚴格的學科考試和體格檢查,進入中央航校第二期學習飛行,在校期間其飛行技藝居全校之冠。1934年底,中央航校第二期驅逐科舉行結業考試,劉粹剛成績最優。在中華民國空軍中,最好的空中射擊紀錄保持者有兩個人:一個是「空軍戰神」高志航,另一個就是「飛將軍」劉粹剛。

1934年12月航校畢業後,初任中華民國空軍驅逐第一大隊准尉見習官。此後的幾年中,他由准尉見習官轉遷少尉飛行隊員,再遷中尉分隊長;1937年遞升為第五航空驅逐大隊第二十四隊上尉本級隊長,率隊駐防南昌。第五航空大隊清一色是中央航校畢業的,大隊長是丁紀徐。配備的飛機全部是美製霍克三式驅逐機。劉的座機是「2401」號。

1937年8月3日,五大隊因戰火擴大奉命移防揚州。翌日,全隊離開南昌秘密飛抵揚州。8月13日夜,第五航空大隊接到蔣介石親自下達的命令,轟炸從長江撤退的日軍軍艦。這是蔣介石給中國空軍下達的第一個真正的抗戰命令。8月14日凌晨,該大隊首次參加對日作戰,但沒有發現長江中的敵艦。劉粹剛領隊飛行,由吳淞口南下,經過川沙上空時,劉率先發現一艘日本軍艦,並第一個投彈;二十四隊梁鴻雲副隊長根據劉投彈的彈著點修正,第一個炸中日艦,立了第一功,中華民國空軍第一個犧牲的也是梁鴻雲。

從8月14日至10月26日,五大隊在淞滬前線奮戰的紀錄中幾乎都有著劉粹剛的身影。8月16日,劉粹剛擊落日軍水上偵察機一架,從此開始了這位「飛將軍」個人擊落敵機的首次紀錄。劉粹剛短暫的一生宣稱擊落紀錄為擊毀11架日軍飛機,空軍的官方認定戰果為7架,在官方戰史上排名第四。

8月22日,第五航空驅逐大隊奉命由揚州移駐南京,與高志航的第四大隊共同擔負南京的空防任務。同時,繼續配合淞滬戰場上的中華民國軍隊作戰。

10月12日,劉在南京城上空擊落日本海軍於9月投入實戰的九六式艦載戰鬥機,創造了中華民國空軍第一次擊落日軍王牌飛機的紀錄,克服了國府空軍機師對日軍新型機的恐懼心理。劉粹剛的英名從此脫穎而出,一時成為南京人街談巷議的新聞人物。 此戰,劉獨創直「8」字機動,連續三次重複直「8」動作,擺脫敵機追擊,化被動為主動,以劣勢裝備霍克三戰勝了敵人的優勢裝備九六式,南京市民湧上街頭觀戰,親眼目睹了日軍王牌機師墜毀陣亡的現場。在太湖上空與劉粹剛的2401號機進行遭遇戰的王牌機師加藤建夫大尉(かとう たてお、1903年(明治36年)9月28日 - 1942年(昭和17年)5月22日,時任陸軍航空兵大尉・飛行第2大隊第1中隊長)在日記中稱讚劉是趙子龍式的勇士。為了表彰劉的巨大功勛,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航空委員會、中華民國空軍總部曾多次通令嘉獎,並頒發給他七星星序獎章和二等宣威獎章各一枚。

10月25日,劉奉命率3架飛機掩護反攻娘子關。26日,劉帶2架僚機從江蘇溧水機場起飛,到達洛陽加油。劉從未飛過山西航線,當時氣象條件很差,劉仍然堅持起飛,當晚8時飛到娘子關附近,但未能取得陸空聯絡。因未能找到太原機場,劉決定飛回洛陽,在返回途中,三架飛機油量耗盡,劉發信號彈幫助兩位僚機駕駛員跳傘,自己堅持駕機迫降,但在高平縣城撞上魁星樓,當場死亡,時間是當晚9時許,年僅24歲。殉職後追贈少校。

劉粹剛烈士的遺骨在高平縣妥為收斂。同年11月16日,遷到南京,後安葬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

劉妻許希麟1949年去台灣。兩人1935年結婚,沒有子女。



1 則留言:

  1. 寫得好! 歷史考據確切。

    Happy New Year

    林中明
    LCM20001gm@gmail.co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