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士林來鴻:李秀成自白書作偽小考

香港文匯報:【2005-06-29

■香 山 

  曾國藩以湘軍起家,其幕僚中有趙烈文(1832-1893)其人,江蘇常州人,字惠甫,足智多謀, 可與國藩、國荃接席傾談。他寫了《能靜居日記》,對湘軍、太平軍及晚清朝野動態,有較詳實的記敘。《能靜居日記》凡六十四冊,原藏常州趙家。抗戰期間,其孫逃難到「孤島」上海,將書售出,輾轉由南京圖書館收藏。 

  太平天囯忠王李自成被俘後,其自白書有真偽之爭,真相如何,不妨從趙烈文日記中以窺端倪。 


曾國荃本想凌遲俘虜

  同治三年(1864)湘軍攻陷天京(南京),曾國荃縱兵焚掠。方山老百姓陶大蘭將李秀成縛送蕭孚泗營,曾國荃火爆性格,見到宿敵,一時性起,竟欲細割秀成,以消心頭之恨,根本不曾考慮獻俘、供錄之事。這在趙氏六月二十日日記中有記述如下: 

  「聞生擒偽忠王至,中丞(指曾國荃)親訊,置刀錐於前,欲細割之。或告余,余以此人內中(指朝廷) 所重,急趨至中丞處,耳語止之。中丞盛怒於座躍起厲聲言:『此土賊耳,安足留,豈欲獻俘耶!』叱勇割其臂股皆流血,忠酋(李秀成)殊不動。少選,復縛偽 王(洪秀全)次兄福王洪仁達至,逆首之胞兄也。刑之如忠酋,亦閉口不語。余見不可諫,遂退。少刻,中丞意忽悟,命收禁。延余入問當如何?余言:『獻俘與否不必自我發,但此係巨酋,既是生擒,理當請上裁決。譬如公部將擒之而擅殺之,可乎?不可乎?』中丞無以應。因命備文諮詢中堂(曾國藩),言蕭孚泗追擒,其實方山百姓所擒也。」 

  在此,曾國荃是因趙烈文咬耳勸阻而中止細割酷刑的。這也看到湘軍謊報軍情,明明是方山老百姓縛送李秀成,卻把功勞記在蕭孚泗名下,蒙騙朝廷。 

指李秀成有乞活之意 

  當晚,趙烈文到拘囚處和李秀成詳談,日記中說: 

  「(李秀成)又曰:『今天京陷,某已縛,君觀天下遂無事耶?』余(趙本人)曰:『在朝政清明耳,不在戰克,亦不在縛汝。』因問:『汝今計安出?』曰:『死耳!顧至江右者皆舊部,得以尺書敢遣之,負戕賊彼此之命,則瞑目無恨。』言次有乞活之意。余曰: 『汝罪大,當叫中旨,此言非統帥所得立也。』遂俯首不語。」 

  這段記敘可以看到是趙烈文向李秀成做游說工作,隨後引出審問李秀成,李秀成自白書,都是趙氏一手策劃的。可是湘軍多年來的軍報,每多誇大功績,隱瞞挫敗,都是虛構失實的,倘若和口供一對照,便會露了馬腳。是以更改李秀成自白書是必然的了。當然,更不能解送京中獻俘的了。 


曾趙合謀先斬後奏 

  曾國藩兄弟就在請旨得覆前,斷然將李秀成處死了。在七月二日日記中趙烈文寫道:

  「晚至中堂(曾國藩)處久譚,擬即將李秀成正法不俟旨以問余,答言生擒已十餘日,眾目共睹,且經中堂錄供,當無人復疑;而此賊甚狡,不宜使入都,與中堂意同。」

  曾趙兩人合謀即將李正法,還找好了托詞。

  趙烈文不愧為深思遠慮的幕僚,他一步又一步的策劃,使曾國藩、國荃兄弟受到了朝廷的殊榮。七月初八 的日記中云:「下午得悉恩旨,中堂(國藩)封一等侯,中丞(國荃)封一等伯,宮相(宮文)李撫(李鴻章)亦一等侯。入內賀喜。余笑言:此後當稱中堂抑稱侯 爺?中堂笑云:君勿稱猴子可矣!大噱而出。少頃,中丞歸,復詣賀。」這裡,可見曾趙賓主間談吐不拘行畺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