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近代國造艦船誌》後記

  福州馬尾這個地名,在每一位熟悉中國近代海軍史的人眼中,幾乎都是具有著聖地一般特殊光輝的詞。歷史上,中國近代第一座專門的軍艦建造機構便設在那裡,中國最早的近代化海軍學校也自那裡創始。小鎮馬尾曾經是一艘艘FooChow造中國軍艦的出生之地,也曾是中國海軍軍官的搖籃,羅星塔注目下的馬江之畔,曾孕育了建設強大海軍的最初夢想。

  1866年由時任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議,再經船政大臣沈葆楨苦心締造,福建船政成為當時東亞引人注目的大型造艦機構。本書就是以福建船政在清末時代所造艦船作為考察對象,連同當時國內另一大型艦船制造企業上海江南制造局所造的軍艦,按照艦型為類別分章寫成的軍艦艦史。

  有關福建船政和江南制造局所造軍艦的技術史研究,現代以來以西方學者的研究為盛。Warship International是西方著名的艦船科學類刊物,在使用一張中國福建船政造巡洋艦「揚武」上的照片作為封面的1974年1月號裡,刊登了美國海軍史學者Stephen S. Roberts所作the Imperial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895一文。該文中以簡明扼要的方式系統介紹了福建船政、江南制造局建造的軍艦情況,並附以參數和部分艦船的照片,是這一領域研究的開山之作,在當時令人耳目一新。

  20多年後,Warship International的1997年1月號上,再度出現有關福建船政的文章。美國學者Dean Stehman在其所著中法馬江之戰文章中,發布了他所繪制的中國船政軍艦的線圖,這在現代以來中國國造艦船的研究中屬於破天荒的成就。

  進入21世紀,2000年,英國學者Richard N J Wright的著作the Chinese Steam Navy1862-1945出版,成為首部涉及到福建船政、江南制造局所造艦船的專著,書中對江南制造局「馭遠」艦的照片考証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相比起海外熱鬧的研究情況,作為福建船政和江南制造局母國的中國,對她們所造艦船的研究卻始終停滯在沉寂的狀態,以至於很多本該赫赫有名的軍艦,在自己的祖國長久以來都未被加以足夠的注意。

  2006年,我在《現代艦船》雜誌上有關北洋海軍艦船史的文章寫作進入尾聲,按照和雜誌方的約定,緊接著就應開始福建船政和江南制造局清末新建海軍時代之前所造艦船的研究和寫作。還是在這一年,十分巧合的是,時任福州馬尾區副區長的林矗先生一行來到威海,一席長談使我們成為好友,我也借此了解到在船政的故鄉正如日中天地開展著船政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這種滾滾湧動的熱潮,令我倍受鼓舞。在多重契機的共同推動下,我發起了對這一課題的集中攻關和破解。

  縱觀西方學者對中國國造軍艦的研究,因為語言文字的天然障礙,以及中文材料獲取的難度,他們所依據的資料大都是近代西方軍事年鑒一類書籍上出現的介紹、參數等信息,以及當年由西方攝影師拍攝記錄的艦船影像照片,而缺乏對艦船建造背景、服役經歷等深度歷史的了解,所述都較為單薄,大多僅僅停留在陳述艦船參數的程度。

  根據中國自造的軍艦肯定會在中國檔案中留下最多痕跡這一史料找尋判斷,我的研究另辟蹊徑,以史學界常見的《海防檔》、《船政奏議匯編》等史料作為基礎,結合其他各類相關檔案、文獻、私人文集等,在這些資料中深入挖掘,系統整理其中涉及艦船建造的技術史料,並進行解讀,勾勒出各艘艦船從創議、建造到服役經歷的完整脈絡。在此基礎上,結合西方史料加以研究,將一艘艘中國建造的軍艦放入同時代西方艦船技術發展史的大潮中去檢視衡量她們的技術地位。

  由於福建船政和江南制造局所造艦船留下的照片十分稀少,主要是中法馬江之戰爆發前美國海軍情報部拍攝的一批,為使讀者對這些軍艦的外形能有直觀的把握,除盡量搜集更多照片外,繪制線圖就是另一項重要的方法。

  福建船政和江南制造局所造軍艦的線圖考証繪製,國內以往僅有以故的趙幼雄先生製做過零散的幾副。配合我的文章寫作,海軍史研究會李民、顧偉欣、劉烜赫三位先生先後參與努力,共同完成了繪製齊全全部清末國造軍艦線圖的這一重任。期間,通過波蘭學者的聯絡,現代最早進行福建船政軍艦線圖繪制工作的美國學者Dean Stehman將其所作的線圖及原始草圖提供用於參考,對中國版線圖的考証、繪制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和《北洋海軍艦船誌》的情況一樣,有關福建船政、江南制造局所造軍艦的文章最初也是以在《現代艦船》雜誌上以一月一篇的方式進行連載。今天,距連載文章發表結束近三年時,蒙山東畫報出版社的熱情相邀,對全部文章進行修訂,並補充部分新的內容,匯集成了這本《近代國造艦船誌》,使得在這一課題的國際研究舞台上,多了一份來自福建船政和江南制造局母國的研究成果。

  這些文章最初的連載,以及今天的匯集成書,分別得到了《現代艦船》執行主編崔秩亮先生和山東畫報出版社秦超先生的大力支持。海軍史研究會的方禾、吉辰、劉致、章騫、張黎源等先生在我研究過程中一起進行交流、探討,並提供資料線索和寶貴的意見,使得各篇文章能夠趨於完善。本書中的插畫分別出自海軍史研究會顧偉欣、李曉雷先生之手,這些美術作品為全書增色不少。

  《近代國造艦船誌》出版之際,還有一段不得不提的往事。

  2003年8月27日,因為參與「定遠」艦覆制工程的緣故,為了查考資料,我第一次到了向往已久的福州馬尾。在馬尾短暫的停留期間,小鎮給我的主要感覺更像是一個正在建設中的大工地,延續著福建船政血脈的馬尾造船廠內機器聲隆隆,往返於馬尾港的載重卡車在街道上奔馳而過……工業和港口業蓬勃發展的一幕之外,緊鄰著寂靜肅穆的中法馬江之戰烈士昭忠祠,滿目蔥蘢的青山下還建有一座館舍建筑十分漂亮的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令人不無遺憾的是,當時館舍內的展覽還顯得略為單薄。

  三年多過後,2006年12月6日我再度來到馬尾。儘管行前已經聽說了很多當地船政文化建設的情況,但當走進那座外觀依然,但已經更改為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的館舍後,眼前的景象仍然讓我驚訝不已。三年前的遺憾已經沒有蹤跡,代之的是完全以福建船政為主題的專項展覽,其展示美學的運用、展品之豐富程度都已遠非昔日可比,使人不得不為短短幾年前能有如此的變化深深折服。

  這以後,福州馬尾便成了我幾乎每年都會去的常往之地,和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的學術交流也日益增多,本書中的很多圖片、資料即得益於此。

  今天,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在繼續蓬勃發展,即將要前往海峽對岸舉辦展出,可以預期的是,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下,船政文化建設必將有更大的成就。

  《國造艦船誌》原文的寫作,恰好與我和船政文化博物館的交流期存在重合,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這本書還是一份與船政文化博物館以及福建諸友的友誼見証。

  陳悅

  2010年9月3日於威海

=============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內容提要

  福州馬尾這個地名,在每一位熟悉中國近代海軍史的人眼中,幾乎都是具有著聖地一般特殊光輝的詞。歷史上,中國近代第一座專門的軍艦建造機構便設在那裡,中國最早的近代化海軍學校也自那裡創始。小鎮馬尾曾經是一艘艘FooChow造中國軍艦的出生之地,也曾是中國海軍軍官的搖籃,羅星塔注目下的馬江之畔,曾孕育了建設強大海軍的最初夢想。

  1866年由時任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議,再經船政大臣沈葆楨苦心締造,福建船政成為當時東亞引人注目的大型造艦機構。本書就是以福建船政在清末時代所造艦船作為考察對象,連同當時國內另一大型艦船制造企業上海江南制造局所造的軍艦,按照艦型為類別分章寫成的軍艦艦史。

  本書為中國艦船誌系列圖書之一,已出版《北洋海軍艦船誌》,《清末海軍艦船誌》即將出版。

作者簡介

  陳悅,1978年,江蘇靖江人,現居山東威海,專注近代海軍史、甲午戰爭史研究,山東史學會甲午戰爭專業委員會委員,著有《北洋海軍艦船誌》、《沉默的甲午》、《碧血千秋--北洋海軍甲午戰史》等。 

    目錄

  序

  船政篇

  圖始維艱--福建船政的誕生
  橫空出世--「萬年清」炮艦

  附:

  1869年「萬年清」軍艦編制、薪糧清單
  福建船政「萬年清」軍艦技術考証
  星雲下凡--「湄雲」級炮艦
  閩江八傑--「伏波」級炮艦
  我武維揚--「揚武」級二等巡洋艦

  附:

  1873年「萬年清」、「湄雲」、「伏波」、「揚武」等型軍艦編制、薪費清單
  承前啟後--福建船政轉型期的軍艦
  鋼鐵風雲--「威遠」級鐵脅木殼炮艦
  巡海奇葩--「開濟」級巡洋艦
  龍騰八閩--「平遠」級近海防御鐵甲艦
  粵海雷動--「廣乙」級穹甲巡洋艦
  希望之舟--「通濟」練習艦
  羅星夕陽--「建威」級魚雷炮艦

  江南篇

  江海傳奇(上)--「恬吉」、「操江」與「馭遠」級炮艦

  附:

  1869年「恬吉」輪船編制、薪糧清單
  江海傳奇(下)--江南制造局造艦業的終止

  附錄

  近代國造軍艦線圖集
  近代國造軍艦性能參數一覽表
  近代國造軍艦編制史料匯編
  近代國造軍艦大事記

  參考書目

  後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