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厭離穢土欣求淨土

厭娑婆也。往生要集上本分要集一部之所明為十門。曰:「一厭離穢土,二欣求淨土三極樂證據,四正修念佛,五助念方法,六別時念佛,七念佛利益,八念佛證據,九往生諸業,十問答料簡。」

============

往生要集卷上

天台首楞嚴院沙門源信撰

夫往生極樂之教行。濁世末代之目足也。道俗貴賤誰不歸者。但顯密教法其文非一。事理業因其行惟多。利智精進之人未為難。如予頑魯之者豈敢矣。是故依念佛一門。聊集經論要文。披之修之。易覺易行。總有十門。分為三卷。一厭離穢土。二欣求淨土。三極樂證據。四正修念佛。五助念方法。六別時念佛。七念佛利益。八念佛證據。九往生諸業。十問答料簡。置之座右備於廢忘矣。

============

《往生要集》(おうじょうようしゅう)

三卷(或六卷)。日僧源信(惠心僧都)撰。收在《大正藏》第八十四。全書輯錄經、論、注等一百六十餘部經卷中之往生要義,以闡述其淨土思想。自永觀二年(984)十一月於比叡山橫川首楞嚴院起稿,翌年四月成稿。

本書內容分厭離穢土、欣求淨土、極樂證據、正修念佛、助念方法、別時念佛、念佛利益、念佛證據、往生諸行、問答料簡等十門。此中,正修念佛門敘說念佛之實踐方法,又細別為禮拜、讚歎、作願、觀察、迴向等五念門。觀察門所敘之念佛修行之具體方法,可謂本書之中心。所謂具體方法,是指將阿彌陀佛之佛身相好(白毫等身體之特徵)之意義,與天台教學結合而作觀想之特殊觀相念佛,而對於沒有觀想能力之眾生,則以口稱念佛為救渡方法。整體之思想傾向,是試圖將淨土教和天台教義相融合。

本書自發表以來,日本宗教界、文學、藝術等均受到很大激勵,尤其是在教義方面受到直接感化之比叡山淨土教。其影響所及,經良忍、睿空等人,至法然上人開立淨土宗,乃成為日本淨土教史上之精萃。甚至遠至中國宋代也受其影響。據說此書完成之翌年,宋人周文德傳之入天台山國清寺,乃即有五百人隨喜。後來明代雲棲袾宏著《阿彌陀經疏鈔》,其中所讚歎之淨土十樂,也深受本書之影響。

文學方面,《源氏物語》、《榮華物語》、《枕草子》等平安文學作品,均廣引此書所說。在造形美術方面,此書曾促使〈聖眾來迎圖〉、〈地獄變相圖〉等淨土藝術興盛,並使之取代在其前期之密教藝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