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首位太古華人見習生  77歲三料碩士 研英商文化


蘋果日報

學海無涯,正修讀第三個碩士課程的林秀誠,77歲還未畢業,已籌劃未來要到英國讀歷史博士課程。恒生銀行創辦人之一林炳炎是他長輩;他是太古集團首位華人見習生,比港英時期非官守議員鄧蓮如早三年入太古,見盡英資集團的人與事,他將以太古文化作為畢業論文「回饋」太古。

林秀誠現居於天水圍酒店,之前與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為鄰居。胡曾叫他到仁大讀歷史,笑言不收他學費,結果去年他果真入了仁大,攻讀該校與北京大學合辦的中國近代史碩士課程。他說,該課程原本收生年齡上限為65歲,經校方向北大爭取,他和另一超齡學生才得以入讀,修學需三年。
獲大班鈕魯詩親自開門

自言家底「過得去」的林秀誠,好不容易才肯透露,78年倒閉的佳藝電視老闆林秀榮和林秀峰,是他的堂兄弟,因此二人之父、恒生銀行首任主席林炳炎,也是他的叔伯。

林秀誠中學畢業後入讀港大文學院經濟及工商管理科,「嗰時港大生好有優勢,唔使申請工作」。61年經教授推薦,到太古面試做見習生,「以前請開都係番鬼佬,都喺英國嚟,唔係牛津,就係劍橋」。

見完人力資源經理,再見當時大班彭勵治(John Bremridge),過了關才見「真大班」鈕魯詩(William Knowles)。當日離開鈕魯詩大班房一幕,他至今仍然深刻,「佢幫我開埋門,但原來佢係跛,平時邊會有大班咁做」。彭勵治即81至86年的財政司,制 訂了港元與美元掛鈎的聯繫滙率制度;鈕魯詩64年退休,65年出任港大校長一年。

林秀誠入了太古做見習生,鄧蓮如、立法會前議員楊孝華和現任議員石禮謙都遲他數年才加入。他在84年憤然離開太古,驚動英國太古大班,指示香港大班安排新工作給他,結果他入了公益金做董事總經理,直至94年退休。

四書、《資治通鑒》等古典,林秀誠早在中學時已看過兩次,對歷史興趣極大,因此他在古稀之齡想起讀碩士,先於2011年完成新亞研究所的史學碩士,再於 2013年完成中文大學比較歷史碩士,現時攻讀第三個歷史碩士。他計劃畢業論文研究早期英商經營手法,作為給太古的「回饋」。



記者:倪清江

===========

明報

太古老臣子讀3碩士 研「太古歷史」回饋

 「活到老,學到老」,76歲的太古集團退休老臣子林秀誠,是第一個華人進入英資太古當見習生,比港英年代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鄧蓮如等更早,在1960至1980年代見盡英資在香港商界的歷史。他後來離開太古轉職公益金,1994年退休後自己讀書,數年前起更先後攻讀3個歷史碩士學位,並正研究以「太古文化」作為畢業論文,研究早期香港英商的經營手法,透過寫歷史「回饋」太古。

太古首名華人見習生

林秀誠中學時已經愛讀四書,史書《資治通鑑》也看過兩次,預科修讀西史,其後在當時只有一所大學的情下,考入香港大學的經濟及工商管理科,「那時港大生很有優勢,不用申請工作」。1961年,在教授推薦下,他獲得太古集團面試機會,成為首個考入太古當見習生的華人,比鄧蓮如及現任立法會議員石禮謙,更早成為太古見習生。

難忘鈕魯詩親切待人

林秀誠在太古工作20年,令他最留戀的是「太古文化」,印象最深刻一次,是在面試最後階段和太古「大班」(即一哥)鈕魯詩見面,臨走時鈕魯詩親自打開門送他出房間,但其實鈕魯詩本人不良於行,令這剛踏足社會的小伙子非常感動。

林秀誠在太古任職至經理,後來離開太古到公益金工作,於1994年退休,他此後並無停下來,而是樂於「苦鈬辛」。他愛讀歷史,卻覺得欠缺一套系統,所以決定在古稀之齡再攻讀歷史系碩士,包括在2011年完成新亞研究所的史學組碩士、2013年完成中文大學比較及公眾史學碩士,現正攻讀樹仁大學中國近代史碩士。

讀樹仁北大合辦課程

他相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此會把歷史和旅行結合,去年讀國民黨的事舻,便到廣州、武漢及南京三地考察。他只有興趣前往自己熟悉當地文化的國家,曾和兒子去前蘇聯,感到無聊,但去英國卻是百看不厭。

然而,歲月催人,他說記性開始變差,約2011年寫的論文已經漸漸忘記,幸好聽寫能力及精力尚在,仍能應付上課。他現時正考慮以「太古文化」作為畢業論文,研究早期香港英商的經營手法,以回饋太古。該課程由樹仁大學和北京大學合辦,由北大教授來港授課,證書亦由國家教育部頒發,與北大學生無異,課程現時共有18人修讀,為三年制。28歲的李志文是班內最年輕學生,他指前輩非常認真,而且會堅持個人的觀點,林秀誠時常會指教他英文。

明報記者:姚文基

===========

77歲翁成仁大最年長碩士生

【大公報訊】

中國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吸引到年屆77歲、自小對歷史深感興趣的林秀成,重拾書包修讀樹仁大學與北京大學合辦的「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課程,成爲樹仁大學最年長碩士生。

近年越來越少中學生在文憑試選修中國歷史,但身爲中國人應該加以認識中國歷史,正如國學大師錢穆所言:「欲其國民對國家當前有真實之改進,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以往歷史有真實之了解。」爲讓學生及專業人士更深入了解中國歷史發展,樹仁大學與北京大學早于1994年合辦「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課程,課程爲期三年,每年學費4萬元。

  
爲興趣再背書包

課程首兩年學生在港上課,北大則派出教授來港到樹仁講課指導,第三年學生需要寫論文,并到北大通過論文答辯,成績及格就由北京大學頒發碩士畢業證書,并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發碩士學位證書,課堂主要以普通課及簡體字授課,報名日期于5月15日截止。現就讀課程一年級的林秀成,即使年屆77歲仍堅持晚上變身碩士生,從天水圍到寶馬山樹仁校舍上課,他笑說對歷史深感興趣,《資治通鑒》也看了兩篇,奈何中學及大學時期因家人主張修讀理工及經濟等課程,故未有修讀歷史,曾于太古集團及公益金任職的林,94年退休後亦曾于新亞研究所修讀課程,爲了興趣,再次背起書包修讀中史。

===========

76歲翁學到老 仁大再修碩士

星島日報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司馬遷為榜樣,七十有六的林秀誠退而不休,活到老學到老,修讀樹仁大學與北京大學合辦中國近代史碩士學位課程,更計畫畢業後出國繼續深造。

深信「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林秀誠,先後取得新亞研究所及中文大學的歷史碩士學位,去年再報讀仁大與北大合辦的中國近代史碩士學位課程。相比前兩個學位,林秀誠認為仁大課程的研究風氣佳,「同學是專程來上學,有下班過來的,有澳門過來的」。

林秀誠曾因年紀太大,一度被北大拒收,惟對方本「學海無涯」原則,最終順利入學。他坦承身體退化確實會為學習帶來不便,「記性較差,寫中文時會執筆忘字」,課程為遷就
在職同學而在晚上授課,亦令他精神較難集中。


自九四年退休後,林秀誠除每日史書不離手外,足更踏遍廣州、武漢、南京等地,將各地見聞與史對照。他表示為開拓更廣闊更國際化的視野,畢業後計畫前往英國報考博士課程。

專程從北大來港的教授郭衛東稱,課程的內容、上課時間和難度,與北京當地學生一致,授課的全是教授級別,師資甚至比北京更好。他又認為本地學生質素與北大相若。

中國近代史碩士課程為期三年,首兩年在港上課,由北大教授來港親自教授,學生畢業前須完成一份學術論文及到北大答辯。畢業生將獲國家教育部簽發的證書,規格與內地學生完全相同。課程申請者須為香港永久居民,並已取得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學費每年四萬港元。

2014-04-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