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論述蒙古和滿洲入主漢地,香港中學中國歷史科的教科書,一定會從分析朝代的長短與統治政策的關係,得出「滿洲王朝較蒙古王朝成功」這一結論。不
過,這是單純從漢人的歷史觀出發,不免有所偏頗。如從蒙古滿洲的長遠發展看,結論會是完全兩回事。這對處於歷史十字路口的香港有重要啟示。
蒙古人於1234年滅金、1276年攻陷南宋首都臨安、1279年消滅南宋海上朝廷、1368年撤回漠北,入主漢地前後134年
(1234-1368)。滿洲人1644年入關、1683年掃平大陸及台灣的反清力量、1912年清末帝遜位,入主漢地前後268年
(1644-1912)。單從統治漢地的年期看,滿洲比蒙古長了整整一倍,的確是較成功,這與其統治政策,尤其是完全融入漢文化有莫大關係。然而,正因文
化上的融入程度不同,蒙古和滿洲就有完全不同的命運。
滿洲自努爾哈赤統一各部、建立後金(1616年,當時滿洲仍稱「女真」)起,就以漢地為主要擴張目標,力求統治整個漢人地域,到了康熙帝,這一目標
全部完成。滿洲人入主漢地後,極力漢化,到了乾隆年間,滿洲由貴族到一般平民,能說滿語(滿洲人稱為「國語」)、寫滿文的已極少。大貪官和珅得乾隆帝恩寵前,因會說「國語」而引起乾隆帝注意,可見那時皇帝身邊懂滿語滿文的人已非常難尋。本族的語言文字消失了,統治者反倒成了被統治者,今天的滿洲人,名義上
仍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但已永遠失去了真正民族和文化的身份。滿洲,實際上是滅亡了。
蒙古就不一樣。成吉思汗於1206年建立蒙古帝國後,最初也是以南方金人統治的漢地為主要目標,故有三次大規模伐金,金朝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但是,
成吉思汗於1219年發動第一次西征,從此,蒙古人的視野不再局限於特定的地方和特定的文化,而是全世界。無論是統治漢地還是世界其他地方,蒙古人都不會盲目地認同一種文化,更不會不顧一切地將自己與其他文化融合,令自身的語言、文字、文化得以保存。今天,蒙古人仍說蒙古語、寫蒙古文,保有自己的民族文化
和精神,更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國家。滿洲和蒙古,哪一個更經得起歷史考驗?哪一個稱得上成功?答案明顯不過。
看完滿洲蒙古,再看香港。香港人多看不起自己的母語廣府話,面對外來語言和文字(包括英語、英文、普通話、五十年代起以行政手段製造出來的簡化漢字)時,只會盲目配合和學習,以「搵食」視野代替真正的國際視野。現在,廣府話和正體漢字,在香港正加速淘汰。當真正香港人(不是所謂「新香港人」)的語言、文字、文化、身份不再存在時,真正的香港就會正式滅亡。真香港人,要讀懂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