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甲午海戰中方伯謙臨陣退縮被斬原是冤案

在中日甲午海戰中,中方北洋水師濟遠號裝甲巡洋艦管帶(艦長)方伯謙,是唯一參加過兩次甲午海戰的管帶。光緒20年(1894)6月23日的豐島海戰,濟遠艦以一敵三,管帶方伯謙曾得到清廷的傳旨嘉獎。但是,同年8月18日的黃海海戰(大東溝海戰)後,濟遠艦管帶方伯謙卻以逃軍罪被殺。200多年來,人們一直沿襲當年清廷的說法,把方伯謙定位為貪生怕死,臨陣脫逃的國家敗類。甚至把他說成是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戰敗的罪魁禍首,殊不知這都上了李鴻章、丁汝昌的當。因為縱觀甲午海戰的歷史檔案和資料,稍有頭腦之人,略加分析,便可得出這樣的結論:方伯謙案純屬冤案。

首先,處決方伯謙的過程本身就帶有蹊蹺:

光緒20年(1894)8月25日清晨5時,方伯謙在旅順口黃金山腳下被處決,宣布的三條罪狀是方伯謙在大東溝海戰中「臨陣退縮,首先逃回」、「牽亂船伍」、「撞傷揚威」。沒有審訊,沒有調查取證,沒有本人口供和畫押,沒有任何證據就突然宣布死刑並且立即行刑,甚至連劊子手也不敢使用(唯恐遭到主管官吏的詰問),丁汝昌便急命親兵將方伯謙上衣剝凈,拔出自己的佩刀交親兵去執行斬刑。方伯謙是副將,在武臣中屬高級官員。如此處決一員副將,實為明清以來所僅見。

第二,從當時的有關電稿看,方伯謙案屬李鴻章和丁汝昌聯袂制造:

1、光緒20年(1894)8月20日醜刻,濟遠艦打完了海戰回到旅順,方伯謙上岸後即向水陸營務總辦龔照玙敘述了海戰的大致經過和艦隊損失信況,並報告了濟遠號人員軍艦傷損情況。龔照玙於卯時致電李鴻章,緊急報告了這條最初的關於大東溝海戰和濟遠號人艦傷損狀況的消息,這是海戰後的第一封加急電報:

「旅順龔照璵效卯急電:丑刻,濟遠回旅,據稱,昨上午十一點鐘,我軍十一艦在大東溝外遇日船十二只,彼此開炮,先將彼隊衝散,但見擊沈敵船四隻,我軍定遠頭桅折,致遠被沈,來遠、平遠、超勇、揚威四艦時已不見。該輪陣亡七人,傷處甚多,船頭裂漏水,炮均不能放,駛回修理,余船仍在交戰等語,刻下勝負不知,候有確聞再續稟云。」

《效卯急電》盡管是龔照璵簡單轉述方伯謙報告的海戰情況,卻清楚地告訴了三個事實:(1)開戰不久,定遠頭桅折;(2)濟遠參戰在3小時以上;(3)濟遠艦受了重傷,炮械全部毀壞,喪失了繼續作戰的能力。這裏需要註意的是,李鴻章收到效卯急電後,沒有按常規立即上奏光緒皇帝,而是進行了蓄意扣押。

2、光緒20年(1894)8月20日中午,李鴻章接到了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的戰況:

丁汝昌旅順效巳電:昨日在大東溝外,十二點與日船開仗,五點半停戰。我軍致遠沈,經遠火,或超勇或楊威一火一駛山邊,煙霧中望不分明,刻暫定遠、鎮遠、靖遠、來遠、平遠、廣甲、廣丙、鎮中、鎮南並兩雷艇回旅,尚有兩艇未回,濟遠亦回旅。當然時,我軍先十船,因平、丙、中、南四船在港護運未趕上,後該船均到助戰。日軍十一艦,各員均見擊沈彼三船。日船快,炮亦快,且多,對陣時,彼或夾攻,或圍繞,其失火被沈者,皆由敵炮轟毀。我軍各船傷亡並各船受傷輕重速查再電稟云。鴻查比戰甚惡,飭將各船被擊傷損處趕緊入塢修理,並防日船深入。未回者設法尋覓。請代奏。

丁汝昌在效巳電中,正確的指出了失利的部分原因:「日船快,炮亦快,且多。對陣時,彼或夾攻,或圍繞,其失火被沈者,皆由敵炮轟毀」。這裏應該注意的事,電文中沒有一字涉及方伯謙逃跑問題。此時天津、旅順間尚有數封電報往來,也無片語隻字提及濟遠艦逃回。而且,李鴻章上奏此電時,仍沒有附奏效卯急電。

3、光緒20年(1894)8月20日申刻,李鴻章所寄丁汝昌回電文中稱「此戰甚惡,何以方伯謙先回」,並有「我為汝危之」等警告。第二天丁汝昌即致電李鴻章,稱傷請假,一為抵擋輿論壓力,二為秘密準備海戰報告。

4、光緒20年(1894)8月23日,在李鴻章的授意下,丁汝昌的海戰報告出籠。報告中隱去了敵強我弱,北洋艦隊開戰伊始直至終戰沒有統一指揮這兩個主要致敗原因,一反效巳電所云,突然提出濟遠艦首先逃回問題,並且把戰敗責任全部推到方伯謙頭上。報告誣稱:「當酣戰時,自致遠衝鋒擊沈後,濟遠管帶方伯謙首先逃回,各船觀望星散,日船分隊追趕濟遠不及,折回將經遠攔截擊沈……揚威艙內火起,又為濟遠攔腰碰壞,亦駛至淺處焚沒……乃濟遠首先退避,將隊伍牽亂,廣甲隨逃,若不嚴行參辦,將來無以警效尤而期振作」。李鴻章接電後,立即轉譯署並乞代奏,並在文中加上:「實屬臨陣退縮,應請旨將該副將即行正法,以肅軍紀」之語。至此,方伯謙必死無疑了。

5、依照黃海海戰中致遠、經遠的沈沒時間、濟遠返港時間和海戰終止時間等情況分析,方伯謙不僅無罪,反而是始終拖住日本聯合艦隊的精華--第一遊擊隊的功臣。結論必然是濟遠沒有在致遠沈沒後首先逃走,該艦與主力是同時脫離日艦,終止戰鬥行動的。

根據以上情況,所謂方伯謙臨陣退縮純屬丁汝昌在李鴻章授意下制造的一起冤案。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丁、李二人自己開脫罪責,同時也是在為光緒帝和慈禧太後開脫罪責。黃海海戰使北洋水師受到重創,如果要追究責任,首先要追究丁、李,因為一個在前線指揮,一個在後方部署。正因為有了方伯謙的臨陣退縮當擋箭牌,才使此二人避過了一場大難,僅受到一點「薄懲」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