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徐源泉--南京保衛戰中第一個「開溜」的國軍將領

湖北黃岡倉埠人(今屬武漢市新洲區)徐源泉是湖北籍為數不多的國民黨上將(何成浚、朱綬光、蔣作賓、孔庚、彭孟緝),也是少數幾個因抗戰不力被「整肅法辦」國民黨高級將領。的確,徐源泉在抗戰中的表現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在南京保衛戰徐本應最後撤離卻第一個「開溜」,武漢會戰中更是抵抗不力,最終咎由自取,獲牢獄之災。
 
1937年11月9日,國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上海淪陷。為此,中方著手準備首都南京保衛戰。 20日,國民政府宣告移駐重慶。 24日,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官。 12月1日,日本裕仁天皇批准了《大陸命令第八號》令: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克敵國首都南京,這標誌著南京保衛戰正式開始。
 
南京保衛戰打響後,蔣介石先後調集15個師10餘萬人(實際上為8萬1千)人參與南京守城戰,駐湖北的徐源泉率第二軍團(軍團長徐源泉,下轄丁治磐第四十一師、徐繼武第四十八師)星夜兼程趕赴南京作戰,徐部先被派守南京城外圍棲霞山,後被派守烏龍山。然而由於此時參與南京作戰的國軍各部隊戰鬥力嚴重下滑,導致南京外圍戰略要地很快失陷。 12月9日,日軍進抵南京城下,並用飛機向城中投撒日「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致中國守軍的最後通牒,進行勸降。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對松井的最後通牒置之不理,並於當日下達了「衛參作字第36號」命令作為回答,企圖以「破釜沉舟」之決心背城死戰。
 
時在武漢大本營的蔣介石對南京戰況極為關注,當南京外圍主陣地僅防守兩三天即告失守後,為避免南京守軍被圍殲,蔣介石於11日考慮令南京守軍撤退,遂令時在江北的顧祝同以電話轉告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於是,唐生智當夜與羅卓英、劉興兩副司令研究後,決定於14日夜開始撤退。 12日,日軍5個師團對南京复廓陣地及城垣發動猛攻。中午前後,日軍攻破中華門,南京失陷已成定局。唐生智等決定改在當夜撤退。 12日17時,衛戍司令部召集南京守軍中師以上將領開會,佈置撤退行動。
 
據說因守軍司令唐生智部署撤退懷有私心以及部分國軍部隊提前撤退,導致整個撤退的計劃被打亂。除第66軍及第83軍之大部按命令實施突圍外,其餘各軍、師均未按命令執行。如負責固守烏龍山要塞的徐源泉第2軍團本應最後撤退,但徐源泉卻於當日即率其第41師和第48師從周家沙和黃泥盪碼頭乘坐其預先控制於該處的民船最早渡至江北,經安徽去江西整頓,導致日軍直接殺向城內守軍唯一退路--下關碼頭。 13日拂曉,日軍山田支隊未經戰鬥即佔領了烏龍山。與此同時,日軍各師團(8個師團,實際上有8萬9千人)已分由南京中山門、光華門、中華門、水西門等處進入南京城內,南京城不戰而亡。 14日,根據中國大本營的指示,唐生智在臨淮關宣布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撤銷,南京保衛戰基本結束。南京保衛戰後,唐至漢口向蔣「請罪」,細敘戰敗緣由,其中對徐源泉的第二軍團略有微辭。
 
及至日軍攻下南京後,一路西下,直逼武漢。為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整作戰序列,於1938年6月新編第9戰區,同時決定以第5、第9兩個戰區所屬部隊保衛武漢。時第二十六集團軍徐源泉部屬第五戰區。
 1938年5月,駐守安徽合肥的第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徐源泉部擋不住日軍第六師團的攻擊,與日激戰後退守霍山,作持久戰的準備。 6月,徐部在潛山王家牌樓一戰傷亡慘重,遂率部往平漢鐵路(京漢鐵路)以西轉移。 8月16日,徐部退至湖北。 1938年10月25日,國民革命軍軍委會下令放棄武漢,武漢會戰結束。

1939年,第五戰區最高行政區長官李宗仁以「違反軍令」罪逮捕徐源泉至西安關押,電請蔣介石將其撤職拿辦。徐源泉被關押至1942年,經軍法總監、湖北老鄉何成浚代為在蔣介石面前求情,才得以釋放。 1946年7月26日徐源泉從軍中退役。後轉型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


徐源泉(1886-1960),黃岡倉埠(今屬武漢新洲)人。又名克誠,派名繼績。

1910年(宣統二年)畢業於南京陸軍講武學堂。次年秋,聞武昌首義,率學生300餘人參加陽夏保衛戰,任戰時司令部學生隊隊長。後任上海光復軍參謀、騎兵團團長。

1914年入張宗昌軍,1919年隨張投靠張作霖,為張作霖所器重,歷任陸軍第六混成旅團長、東北第五十五旅長、師長、直鲁聯軍第六軍長等職。

1926年被授予將軍府克威將軍。

1928年其部編國民革命軍戰鬥部隊序列,歷任第三集團軍第六軍團總指揮、第十一​​軍軍長等職。次年率第四十八師駐防湖北,參加中原大戰,因功提升為第十軍軍長。

1931年後任湖北全省「清鄉」督辦兼第十六路軍總指揮、鄂湘邊「剿共」總司令、鄂湘川「剿共」總司令、川鄂湘黔邊區「綏靖」主任公署主任等職,負責「圍剿」洪湖革命根據地。

1935年4月晉升二級上將,11月當選為第五屆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後任第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參加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武漢失守後,擅自率餘部撤到平漢路西,李宗仁以其違反軍令,押解西安,電請蔣介石將其撤職查辦。

1942年,經軍法總監何成浚求情,方無事釋放至渝,任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

1947年徐以第六屆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身份參加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競選,當選為立法委員。

1949年武漢解放前夕經香港赴台灣,曾任湖北同鄉會理事長。

1960年11月11日病逝世於台北。

著有武學新書《曾胡治兵語系句解》、《我的回憶》等。  

徐在湖北有兩處公館,一處在新洲倉埠南下街,1931年建;一處在武昌曇華林街141號院內。

第二軍團
1937年9月成立,轄第十軍,該軍團於1938年12月撤銷。
軍團長:徐源泉
第十軍軍長:徐源泉
下轄
第四十一師:師長丁治磐
第四十八師:師長徐繼武

第二十六集團軍
1938年1月編成,徐源泉為總司令,轄第十(軍長徐源泉)、第八十七軍(軍長劉膺古)等部參加徐州會戰,爾後調屬第九戰區參加武漢會戰。是年底,該集團軍番號取消。
總司令 徐源泉
第十軍:軍長徐源泉(兼)
下轄
第四十一師:師長丁治磐
第四十八師:師長徐繼武
該軍參加武漢會戰,徐源泉因作戰不力而被撤職。該軍及第四十八師於1939年1月(一說1938年12月)取消番號,第四十一師調隸第二十六軍。

第八十七軍:軍長劉膺古
下轄
第一九八師:師長王育瑛
第一九九師:師長羅樹甲
該軍自1939年起該軍隸屬第二十集團軍,1942年下半年至1943年春隸屬江防軍,爾後直屬第五戰區。 1944年先後隸屬第五戰區和第十集團軍。 1945年5月被撤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