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最早被遣送回國的留學人--處理文化差異的失敗是近代留學人遭遣返的致命原因

最近有新聞說,中國留美在讀博士翟田田因與教授發生口角被控恐怖分子入獄,移民局因此下了驅逐令,決定將其遣送回國,引起國內外人士的喟嘆和不安。其實,把眼光放遠一點,我們會發現被遣送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不在少數,就是近幾年的例子也是很多的。追本溯源,最早被遣送回國的學生始自近代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教育活動--大清幼童留美。

1870年代,在珠海人容閎的催動下,當時的洋務大員曾國藩、李鴻章上奏清王朝,促成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教育活動,四批一百二十名大清幼童陸續留學新大陸,開近代中國留學教育之先河。

雖然成行,但其曲折的命運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當時的中國和外界,雖然經過了三十餘年尷尬或屈辱中的交往,但依舊僅限於沿海一帶及官方高層。對於更大範圍內的人民和士子,對國外事物都含有一個幾乎生而就有的偏見甚至蔑視。這種國內暗中湧動的勢力的存在,使大清幼童在留學美國期間被迫行走在中西方文化之間的鋼絲上。他們出國要學習西方科技文化,以求在新的國際形勢下更好地維護清王朝統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容閎的救國夢想。不過,他們又面臨著太多清政府及國內絕對大多數人士設定的雷區--不能實現過度的西方化,要銘記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僵化的舉措就是在國外用大量的時間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和皇帝的道德經典,甚至在特殊的日子裡要遙遙向皇帝所在的方向跪拜。

西方科技和中國傳統的錯位定位,中西體用的人為破裂,給這些年輕的孩子們的留學帶來了極大地心理負擔和現實壓力。其中很多人在全新的美國環境下,自然而然地頻頻逾越了這個在國內人士眼中犯了大忌的度,被零零散散地以各種名目遣送回國。到1881年,幼童回國時,只有93名幼童歸來,其他的二十餘名,除了極少幾個夭折在美國的,其他超過二十名幼童應該都是被遣送回國的學生,他們是中國留學史上最早被遣送回國的學子,可謂最早的歷史遺憾。

1879年,吳子登(第四任留美幼童監督)的到來,激化了問題的嚴重性,在中西文化的鋼絲上行走的中國少年步伐蹣跚,最終止步不前,大清幼童留美教育因此於1881年夭折了,93名幼童分三批被撤回國。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說,這些幼童和上面提及的二十餘名學生一樣,也是被遣送回國的,而非按正常秩序回國的。只是,由於中國官方政策的原因,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對比古今,一百多年前有留學生被遣送回國,是因為中國方面限制學習西方文化的深度而自動遣送回來;一百年後的今天還有留學生遣送回國,內中隱含的是現在學生留學國外過多地局限於專業或校內,對於西方習俗文化認識不夠,依舊是中西文化的差異在作崇,只是遣送的主動方轉移到了國外。一切,還是文化解構或差異造就的悲劇,關注一下文化的區別,多了解一點目的地的文化習俗的情況,應該成為留學前準備工作的重頭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