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此張非彼張:張自忠(血戰殉國) vs 張治中(張惶失措)

雖同樣是國軍二級上將

但此 張 非彼 張

張自忠 vs 張治中

血戰殉國:張惶失措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1891年8月11日張自忠生於山東 省臨清縣唐園村。張家為臨清望族,其父張樹桂(字冬榮)曾任江蘇省贛榆縣知縣,1905年卒於任內。張自忠6歲入私塾,後隨父至江蘇,由父親教導。父親過 世後隨母扶柩返回臨清,1908年進入臨清高等小學堂就讀,1910年畢業後進入位於天津市的北洋法政學堂,1911年加入同盟會,並轉入濟南法政專門學 校。1914年前往奉天(今瀋陽),投效駐屯在新民屯的陸軍第20師第39旅87團(團長車震),加入軍籍。

1916年,護國戰爭爆發, 已升為旅長的車震率第39旅至湖南長沙以鎮壓護國軍。當時湖南將軍湯薌銘將第39旅擴編為湖南陸軍第1師,由車震任師長,張自忠被委任為軍官,任師部幕 僚。但該師旋即被湖南護國軍第1師擊敗,所部瓦解。張自忠遂改投馮玉祥的第16混成旅,歷任排、連、營長等職,1924年任團長,參與第二次直奉戰 爭,1926年任第15混成旅旅長,入山西與晉軍作戰。因戰事不利,恐為其直屬長官,第6師師長石友三所害,遂率部入晉(但並未加入晉軍)。直到1927 年4月馮玉祥加入國民政府的北伐序列,改編西北軍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後,張自忠方從山西回歸馮玉祥麾下,任集團軍總部副官長。1927年底,任第28 師師長兼第二集團軍軍官學校校長。1928年北伐結束後,任第25師師長,該師曾在1929年的全國軍風紀考察中列為全國第一。

1930 年中原大戰爆發,張自忠任第6師師長,先後擊敗國民政府的第48師(師長徐源泉)與教導第2師(師長張治中)。西北軍失敗後率第6師殘部入晉追隨馮玉 祥,1931年1月接受張學良節制與改編,西北軍殘部編為東北邊防軍第3軍(後改番號為第29軍,軍長宋哲元),張自忠任第38師師長。

當 承德於1933年 3月4日被日軍佔領後,日軍繼續往南佔領長城各隘口。第29軍原奉命至冷口接應萬福麟部,但途中即接獲該部已退至喜峰口附近,於是第29軍改道至喜峰口阻 敵。3月7日 ,第29軍第37師(師長馮治安)與第38師在距喜峰口30公里 處設立前近指揮所,9日開始雙方在喜峰口周邊激戰,於是張自忠,馮治安,與在喜峰口的第109旅旅長趙登禹商議後,決定進行夜襲。11日夜間由趙登禹率 領,分三路從日軍後方突襲陣地;由於西北軍的傳統,第29軍士兵均配一副大刀,因此突襲隊又稱為大刀隊。該役共殲敵千餘人,此後雙方僵持於喜峰口,日軍一 部轉攻羅文峪,於是從第37師與第38師各抽調一團至羅文峪,歸第29軍暫編第2師(師長劉汝明)指揮,再度擊退日軍。

不過當商震部在冷口為日軍突破後,第29軍為避免腹背受敵,遂向西南方向退卻。由於在喜峰口與羅文峪等地的戰功,第29軍的高級軍官共11人,在1935年7月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1937 年的七七事變爆發後,張自忠與宋哲元均認為日本還不至於對中國發動全面戰爭,但7月17日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在廬山發表談話,已拒絕對日方做進一步的讓步。7月25日 ,冀察政務委員會中止對日軍協商,同日日軍發動攻擊,28日第29軍軍部被日軍攻破,佟麟閣副軍長與趙登禹師長殉國。於是宋哲元決定將第29軍撤到保定, 將冀察政務委員會與北平市長都交由張自忠代理,以掩護第29軍的撤退。但這麼一來,張自忠就成為眾矢之的,全國各大報刊紛紛發表痛斥張自忠的文章,報界一 度凡提及必稱「張逆自忠」。待第29軍撤出平津之後,張自忠從8月1日 試圖逃離北平,但一直到9月3日才成功抵達天津,10月10日 才在秦德純與張樾的陪同下,在南京市與蔣中正見面。之後張自忠以軍政部中將部附的身份留在南京,中央政府於12月遷至武漢後,才發表張自忠為第59軍軍 長,編入第一戰區戰鬥序列。

1940年,由於日軍在國軍的冬季攻勢損失嚴重,為消除第五戰區的威脅,遂調集6個師團,裝甲與航空大隊,向 棗陽與宜昌一線進攻,拉開棗宜會戰的序幕。5月1日 ,日軍第3師團(師團長山脇正隆),第13師團(師團長田中靜壹),第15師團(師團長渡邊右文),與第39師團(師團長村上啓作)對右翼兵團襄河以東各 陣地發動攻擊,以其會師於棗陽。3日,右翼兵團長壽店陣地被突破之後,張自忠決定在7日率領第74師至河東以增援第38師與第179師。

臨 行前張自忠寫了封信給集團軍副總司令馮治安,內容是:「仰之我弟如晤:因為戰區全面戰事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 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38D、179D取得聯絡,即率該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設若與179D、38D取不上聯絡,即帶馬之三個團,奔著我 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做好做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小兄張自 忠手啟五月六日於快活鋪」。

張自忠渡河之後,便與第38師與第179師取得聯繫。由於日軍第3與第13師團已於8日會師,第39師團亦已 佔領棗陽,於是張自忠在11日親率部隊往北追擊(此時張自忠所指揮的部隊共第38,74,179,180等師,與騎兵第9師,共5個師的番號,但戰鬥兵力 僅2萬人),以求截斷日軍退路。為避免此一結果,日軍第13與第39師團便往南正面攻擊張自忠的部隊。13日,由於第179與第180師為日軍所阻,因此 張自忠命第38師為左縱隊以接應第179師,他率第74師與騎9師的四個團為右縱隊,以接應第180師。日軍以第39師團攻擊右縱隊,在15日將張自忠與 第74師圍於南瓜店,16日所部損失殆盡,血戰殉國。

日軍驗明身份後,在陳家集徵集一口棺木將他下葬。第38師師長黃維綱獲報後率便衣隊 將遺體奪回,18日送回集團軍司令部,以上將禮服重殮,經宜昌轉送回重慶。28日,靈柩抵達重慶,蔣中正率軍事委員會高級將領與國民政府五院院長親臨致 祭,蔣還撫棺痛哭。7月7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揚張自忠,並追贈陸軍二級上將 。

榮譽:

相成忠傑

國民政府在1942年 12月31日,明令入祀全國忠烈祠,1944年8月,將宜城縣改名自忠縣,以資紀念。1946年,獲頒榮字第一號榮哀狀。

1947年3月13日北平市政府頒令將鐵獅子衚衕改為張自忠路。

1951年蔣中正至阿里山視察,發現該區有一遺留日本式地名「兒玉」,為紀念張自忠,下令更名自忠。

張自忠與夫人李敏慧在1908年結婚。育有二子張廉珍、張廉靜和一女張廉雲。張夫人後於上海因癌症過世,國民政府特頒「相成忠傑」匾額以嘉節行。





張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10日),字文白,安徽省巢縣(現巢湖)人,蔣中正四大心腹之一。

張治中1916年畢業於保定軍校3期步科。之後曾參加護法,並在滇軍、桂軍、川軍中任連長、營長。1924年,張任校長的廣西桂軍軍校結束,蔣介石調張到黃埔軍校,任上校代理入伍生總隊隊長。不久,國民黨黨軍成立,張任第二師參謀長。黃埔軍校後來成立軍官團,由張任團長。1926年北伐開始後,設立學兵團及 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張任學兵團長及分校教育長。1927年蔣介石清黨以後,張從武漢到南京;蔣介石下野後,張出國考察。

1938年11月,日軍進犯湖南一帶。當時中國的焦土政策規定日軍進入城郊30華里以內時,即實施之,破壞任何可能對敵人有用的東西。但因訊息傳遞錯誤,和長沙民兵自衛隊自作主張,在日軍進攻長沙前即告焚城,11月12日上午,日軍向岳陽以南離長沙還有250里的新牆河進犯時,譯電員竟將前方電訊漏一「牆」字,致將「新 牆河」變成離長沙僅有12華里的「新河」。首先得知此訊息的民兵自衛隊在未接到指令的情況下,即擅自提早放火(即文夕大火),造成嚴重的人命財產損失。張因而被革職,但在部下酆悌等三人的頂罪以及蔣中正的介入下,並未遭到槍斃,僅獲留任負責善後。但是由部下頂罪的行為使得張失去了軍中威信,也不可能繼續從 事實質軍職,1939年2月,張到重慶,任軍委會委員長待從室第一處主任,負責軍事機要,成為蔣介石身旁的重要助手。

1941年皖南事變後,張治中即代表國民黨與共產黨談判。之後國共雙方的談判一直持續到抗戰結束,張多次代表國民黨。1945年日本投降,毛澤東首次飛重慶與國民黨會談。張治中與美國特使赫爾利一同飛到延安接毛澤東,在重慶代表國民黨參與會談九次。國共雙方簽署雙十協定後,張再隨機送毛澤東回延安。之後美國特使馬歇爾於1946年初來華,並與張治中、周恩來組成三人小組,負責國共雙方的軍事整編。此間,張治中經常向馬歇爾抱怨國民政府,為中共宣傳。

與共 產黨談判的同時,張治中亦負責談判統一新疆的工作。1944年到1946年6月,張任全權代表多次赴迪化,在蘇聯領事的調停下,與伊寧事變領導人談判解決新疆問題。1946年3月,張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北行轅主任,7月,兼任新疆省主席,直到1947年方才卸職,改任西北軍政長官。

張治中在新疆任期內,已逐漸親共,新疆政府所任用的重要人員盡是共產黨,如以屈武任廸化市長,劉孟蒓任省政府秘書長。因此當時有人認爲張為中共長期之間諜。如郭寄嶠、上官業佑等人,均提交中央舉報,蔣介石亦密諭他人,注意張的行動。

1948 年下半年,國民黨在軍事、政治及經濟都遭受嚴重打擊。蔣介石於1949年初下野。李宗仁代總統,並立即展開與共產黨的和談,派出親共人士如張治中、邵子力、章士釗、黃紹竑、李蒸、劉斐(中共間諜)等六人為代表的和談代表團,張任代表團長,於4月1日到北平進行和談。其後談判的結果未為南京接受,作為國民政府代表的張治中亦沒有回到南方,而是留下在北平,並於6月宣佈脫離國民黨。

1949年中共篡國後,張治中先後曾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民革副主席,和平解放台灣委員會主任等職。張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在周恩來的提議下,毛澤東批准了一個「一份應予保護的幹部 名單」,主要包括高級民主人士,宋慶齡被列為第一位。完整名單如下:宋慶齡、郭沫若、章士釗、程潛、何香凝、傅作義、張治中、邵力子、蔣光鼐、蔡廷鍇、沙千里、張奚若、李宗仁。才倖免了直接人身迫害。1969年4月逝於北京,火化後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評價:

橫批:張惶失措
上聯:治績云何,兩大方案一把火(治術如斯,新官上任三把火)
下聯:中心何忍,三顆人頭萬古冤(中正何忍,三個頭顱萬古冤)

張治中在長沙人印象中評價極差。因此,有一台籍鄭姓七歲神童做了一副對聯和匾額譏諷他,流傳在民間很廣:上聯是「治績云何,兩大方案一把火(指文夕大火)」;下聯是「中(指蔣中正)心何忍,三顆人頭萬古冤」;橫批則為「張惶失措」,第一個字連起來正好是張治中。

因張治中脫離國民黨加入共匪陣營,中華民國在戡亂時期稱其為「張逆治中」。而張積極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工作,更在張治中等人的建議下五星紅旗成為共匪國旗。

PS:對聯當中

三把火:是指張治中將軍任湖南省主席時做的三件事情。

第一把火,湘西剿匪,火燒芷江城,改編土匪十餘萬為國民黨地方部隊,參加抗日。
第二把火,禁煙,火燒煙槍10000餘,鴉片數以噸計。長沙從此不再有煙患。
第三把火,火燒長沙(至少燒死兩千多人,焚毀房屋五萬餘棟)。

前兩把火,為國為民。最後一把火,乃是華夏之罪人也!

三個頭顱:代罪羔羊
長沙警備司令酆悌
警備第二團團長徐昆
長沙警察局局長文重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