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7-27 14:13:54 太原道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廣播《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天皇、政府及日本大本營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日本投降書籤字不久,原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即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提出,「華中長江與黃河尚有30萬日軍,建議暫不繳械,由本人率領,在貴司令的統一指揮下,幫助國軍圍剿共軍。」這一圖謀,遭到中國政府嚴辭拒絕。
部分日本人「捲土重來和確保海外日本人勢力」的戰後構想成了泡影。但是在山西省,由於經濟、政治方面特殊的原因和條件,日軍殘留的圖謀卻得以實施。經濟方面的原因,是山西具有軍國主義勢力圖謀戰敗後復興所必須掠奪、利用的豐富資源和潛在生產力。政治方面的條件,是軍閥閻錫山的存在和日本侵華期間開展
「對伯工作」(閻錫山,字「百川」)的基礎;特別是抗戰勝利后閻錫山想利用日軍對抗解放軍的企圖。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與現實條件,駐晉第一軍及其他侵晉軍國主義分子,醞釀、策劃並實施了「山西殘留」:利用軍閥閻錫山留用日軍對抗解放軍的企圖,在閻的「屋檐」下暫時蔭庇,而以具有獨立控制力的軍隊殘留下來,
輔之以經濟、政治、文化、情報和社會殘留,把山西變成日本實際的殖民地,用戰勝國的資源服務於戰敗國的經濟復興,等待國際局勢變幻,山西就是日本重新向大
陸擴張的前進基地。
1945年8月初到9月初,山西軍閥、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就日軍投降與二戰區受降,與日本華北派遣軍參謀長高橋坦、第一軍司令澄田睞四郎、參謀長山岡道武等接觸交涉。在此期間,雙方便談及「日本寄存武力於中國」問題。隨後即派員秘密談判,達成協議:將投降後的日本軍人編成部隊,置於閻錫山的編制下;閻錫山對「殘留」下來的日軍提供優越條件,官佐階級在原基礎上提高二級(一說三級),兵士全部給予軍官待遇……到1946年4月,殘留日本主體部隊編制日本軍人已有6600多人。
殘留活動策劃、組織者還企圖使「殘留」下來的日人勢力與山西這個中國社會結合,紮根、生存,進而重新佔有山西。據現有檔案資料綜合分析,編入殘留部隊的日軍,安插在山西經濟、政治、情報、文化等組織機構的日本軍人和僑民,連同所帶家屬,總數約在12000人左右。為殘留日軍開辦消費合作社、「慰安所」,為殘留日僑創辦學校、俱樂部,建立殘留日人社團、創辦殘留日人報刊,也在實施或籌劃中。
日軍有組織地殘留,保留武裝繼續戰爭,引起「軍事調處執行部」關注。1946年1月,八路軍即向日軍發出通告:「日軍在投降後仍然和戰爭結束前保持同樣的武器,不將兵力集結一處,而是部署各個要點,這違反《波茨坦公告》。」2月,軍調部太原執行小組共產黨方面代表,專門到原日軍獨立步兵第十四旅團元泉馨殘留部隊駐紮的「東沁線」視察。3月,軍調部美方代表、美國總統杜魯門特使馬歇爾與國民黨代表張治中、共產黨代表周恩來到太原視察。
為避免違反《波茨坦公告》而引發國際問題,殘留組織者採取將殘留日本軍人「就地復員」,及偽造技術人員身份和名册的辦法,瞞天過海,繼續殘留。
1946
年4月,從形式上下令撤回編入特務團人員,旋即著手部隊改編。5、6月間,殘留日軍部隊特務團、鐵路(公路)修復部隊編為山西保安總司令部。1947年3
月,保安總司令部編為山西野戰軍。1947年6月,即正式編為陸軍暫編獨立第十總隊。總隊部設在太原市新民正北街原侵華日軍第一軍司令部,辦公處稱「復興樓」,從總隊長今村方策到各團骨幹力量,基本是日本人。1948年3月,十總隊改稱「太原綏靖公署教導總隊」,實質並無變化,習慣上仍稱十總隊。
由於殘留活動的組織實施,侵華日軍第一軍司令澄田睞四郎掀去戰犯的帽子,被聘為閻錫山的軍事顧問。第一軍參謀長山岡道武有專門設立的
「武顧問室」,一一四師團師團長三浦三郎有專門設立的「蒲研究室」,獨立步兵第十四旅團旅團長元泉馨有專門設立的「元副總司令辦公室」。日商山西產業株式會社社長河本大作等,被聘為閻錫山的經濟顧問。這些軍國主義分子,仍舊住著公館,坐著小車,享受著優厚待遇。殘留日軍在主體總隊之外,還組建了由日軍軍官任總司令、總教官及部隊骨幹的機甲隊。數百日本官佐並被派往閻錫山軍事組織擔任教官,對部隊進行日式訓練。日本軍人則唱著「將士的紅領章,恰似萬朵櫻花
開」的日本軍歌,在汾孝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等作戰中,頑抗中國人民解放軍,屠殺和殘害中國人民。
然而,在解放戰爭摧枯拉朽的炮火聲中,軍閥閻錫山逃身海外,附植於閻錫山軍隊的殘留日軍,也隨閻軍的覆滅而覆滅。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原第一軍參謀岩田清一、原日偽山西省公署顧問城野宏,及十總隊日軍殘寇不到400人,在其司令部「復興樓」全部被俘。十總隊總隊長今村方策被俘后服毒自殺。至此,閻錫山部隊中的日軍已基本被解放軍全部殲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