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期所言,甲午之役,清朝陸軍高級將領完全不能適應與日軍的近代化作戰。反觀北洋海軍,其艦長(管帶)群體,絕大部分有赴歐留洋之經歷。按常理,當有較陸軍更好的戰績。但事實卻是:北洋海軍在幾乎未能擊沉任何一艘日艦的情形下全軍覆沒。
因丁汝昌、劉步蟾、鄧世昌等,或「仰藥」或「自沉」而歿於此役,故今人對這批北洋海軍將領,多抱有相當的同情心,常把北洋艦隊之慘敗,歸之於諸多外部因素。但若仔細檢討,重新審視北洋海軍艦長群體,不能不說:其素質令人失望透頂。他們才是北洋艦隊最直接的敗因。
北洋海軍之艦長(管帶),絕大多數是福建船政後學堂駕駛班的前幾屆畢業生。該校雖有開創性歷史地位,但其辦學水準實在不敢恭維。學堂主辦者及管理人員,並無一人懂得海軍,也不知如何開展海軍教育,延聘之外籍教師,水準也極有限,故所開設課程,僅英文、算法、駕駛、測算、槍砲操法5科,連海軍入門課程也算不上。而且,該校數十年不開設「體育」課。 1894年,英國海軍軍官壽爾訪問該校,其觀察結論是:
「他們是虛弱孱小的角色,一點精神或雄心也沒有,在某種程度上有些巾幗氣味……下完課,他們只是各處走走發呆,或是做他們的功課,從來不運動,而且不懂得娛樂。大體來說,在佛龕裡被供著,要比在海上警戒,更適合他們。」①
福建船政學堂開辦數十年,從未意識到其歷史使命,乃是為中國培養合格的近代化軍人。相反,學生在校,仍以「儒生」自居,以「做官」為人生目標。所以,壽爾居然觀察到:這些學生在練習艦上實習時,「不喜歡體力勞動,因為怕弄髒手指」,連常規的爬桅杆訓練也不願意做②。這種現象,在最早的幾批畢業生中,尤其嚴重--嚴復自述:其在英國留學,教官令學員「築壘」比賽,以一點鐘為限,「惟中國學生工程最少,而精力已衰竭極矣。」③
1877年春,清廷自福建船政後學堂第一、二屆畢業生中,選出12人作為第一批海軍留學生,啟程赴英留學,擬入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限期三年。計有:劉步蟾、林泰曾、嚴復、薩鎮冰、方伯謙、葉祖珪、林永昇、林穎啟、黃建勳、蔣超英、何心川、江懋祉。這12人歸國後,李鴻章選用了前9人,均擔任管帶(艦長)之要職。餘下三人,亦終生就職於其他水師。
但這群「留學生」當中,劉步蟾、林泰曾、蔣超英三人,抵英後並未參加格林威治學院的入學考試,僅以上艦實習了結其留洋學業;黃建勳、林穎啟、江懋祉三人,參加入學考試失敗,亦僅以上艦實習了結學業;剩餘六人通過入學考試後進入格林威治學院並順利畢業,嚴復更留校深造。 ④
但詭異的是,留學生之監督官李鳳苞,在向朝廷奏報總成績時,其高低排序卻是:
甲等:劉步蟾、林泰曾、嚴復、蔣超英;
乙等:薩鎮冰、方伯謙、何心川、葉祖珪;
丙等:林永昇、林穎啟、江懋祉、黃建勳。
劉步蟾、林泰曾、蔣超英三人,連入學考試都未曾參加,居然能名列甲等(所謂上艦實習,按當日英國海軍的規定,只可眼觀,不能直接承擔工作,其含金量可想而知;何況劉步蟾實習期間還病了幾個月),順利畢業的林永昇居然落入了末等。 ⑤
李鴻章對這份成績表照單全收。劉步蟾、林泰曾日後竟成為北洋海軍掌控實權的左、右翼總兵,嚴復則被委以執掌天津水師學堂之重任。
這種任命,為甲午年北洋海軍的覆滅埋線了必然的伏筆--黃海之戰,右翼總兵劉步蟾臨敵惶亂,擅自下令提前攻擊,其時,北洋艦隊陣形零亂,定遠艦距敵尚有5000餘米。反觀日艦,沉著布陣,直至逼近至約3500米距離時才發炮攻擊。其結果是北洋艦隊第一波砲擊無一命中,砲彈盡落於海。 ⑥
左翼總兵林泰曾,則在戰事開始後擅離職守。據幫辦「鎮遠」艦、親身參與黃海之戰的美國軍官馬吉芬披露,該艦當時一直由副管駕楊用霖指揮,林曾泰沒有出現在應在的崗位,事實上,中方將官也留下了相似材料,「大東溝之役,林驚慌失措」,「一切調度進退指揮,皆公(楊用霖)一人耳。」⑦
略而言之,劉、林二人之所以如此,根源在於其本身不學無術,故臨敵無法可想,一者驚慌失措,胡亂發令,一者擅離職守,撒手不管。唯此二人極擅做官,既能使李鳳苞為其粉飾留學成績,復能在北洋艦隊內部結成「福建幫」,對內抵制提督丁汝昌,對外驅走英國教官、北洋海軍總查瑯威理。及至大局已崩,丁汝昌投降前,欲將已擱淺之定遠艦炸毀以免資敵,眾管帶擔憂此舉激怒日人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竟無一人支持(因丁堅持,該艦終被炸毀)。 ⑧
當然,李鴻章也並非對這批軍官之素質毫無了解,他曾與船政大臣黎兆棠書信往還討論,其結論是:「閩廠學生大都文秀有餘,威武不足……似庶常館中人,不似武備院中人」,但卻仍存幻想:「然帶船學問究較他處為優」⑨--倘若李鴻章知曉劉步蟾、林曾泰輩留學之真相,恐將跳腳吐血,大呼悔矣。
注釋:
①壽爾(Henry Noel Shore)著,張雁深摘譯:《田鳧號航行記》(The Flight of the Lapwing:A Naval Officer's Jottings in China, Formosa and Japan),洋務運動叢刊第8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P385-386。
②壽爾(Henry Noel Shore)著,張雁深摘譯:《田鳧號航行記》(he Flight of the Lapwing:A Naval Officer's Jottings in China, Formosa and Japan),洋務運動叢刊第8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P390。
③郭嵩燾:《倫敦巴黎日記》,岳麓書社1984,P450。
④馬幼垣:《劉步蟾與東鄉平八郎--中日海軍兩主將比較研究四題》。
⑤馬幼垣:《劉步蟾與東鄉平八郎--中日海軍兩主將比較研究四題》。
⑥馬漢:《評鴨綠江口外的海戰》,中日戰爭叢刊續編,第7册,P320。
⑦馬吉芬:《鴨綠江外的海戰》,中日戰爭叢刊續編,第7册,P284。
⑧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中日戰爭叢刊,第1册,P71。
⑨李鴻章:《覆黎召民廉訪》,收錄於《李文忠公全書.朋僚函稿》,卷19,P4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