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回頭細想林彪,著實地使人佩服。中央那麼大一堆人對毛澤東都是緊跟,挨了整也不反思,就乖乖地趴在那裡等著毛澤東平反。唯獨林彪另闢路徑,要撂翻毛澤東,氣勢不同凡響。敢跟毛澤東叫板的彭德懷在離開中央時還不得不向毛澤東下了三條保證,敢跟毛澤東對著幹的劉少奇在發覺大事不好時,還在毛澤東的住房外徘徊,想找機會勾兌一番。而林彪在天安門廣場參加歡迎西哈努克親王(高棉文:នរោត្ដម សីហនុ,羅馬化:Norodom Sihanouk;1922年10月31日-2012年10月15日)的「五一」大派對時,竟敢當著毛澤東的面拂袖而去,丟下老人家在天安門城樓上翻腸倒肚地痛苦。有種!
林彪是一個謎
這是一個曾被尊為中國的第二號神,後來又被列為第一號鬼,非神即鬼,好像從來都不是人,最終還是被一個「鬼」字覆蓋了的人。這是一個24歲就當軍團長,從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當到野戰軍司令員、國防部長,而且經常身兼數職(比如抗日軍政大學校長兼政委,東北局書記、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東北野戰軍司令員),除了「副統帥」從未當過副職的人。
這是一個黨史軍史少了他,有的史實就會講不明白,就會出現空白,就會留下問號,進而愈發挑逗起人們好奇、探究心理的人。這是一個不時要面對,又不敢面對,竭力要迴避,又很難迴避,輕不得,重不得,深不得,淺不得,稍不謹慎就要引起麻煩,已經死去40年了,依然異常敏感的人。這是一個人們私下裏有不少議論,據說世界上也有不少傳聞,而今逐漸開始比較客觀公正地放到歷史天平上的人。誰都知道,這個人的名字叫「林彪」。
毛澤東說:「1949年以前,林彪對於中國革命是功大於過。」蔣介石說:「林彪是戰爭魔鬼。」斯大林說:「林彪是無敵元帥。」
聽到林彪死的消息時,在人民大會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幾乎一生僅見的當眾號啕大哭,搥胸頓足,足足二十多分鐘,而海峽對岸的蔣介石也流下痛惋的眼淚。
林彪一般只管軍事,每天看地圖,羅榮桓稱之為重點主義,林彪說話也只講重點。
1.林彪被邀請在延安黨校講馬列課,大家都準備記錄下抗日英雄的教導,許多人都準備了紙筆,可是林彪上來後只說了一句話:「資本主義是少數人發財,共產主義是大家發財,講完了」,說完走下講台,眾人目瞪口呆。
2.在塔山阻擊戰中,共軍傷亡慘重,程子華向林彪報告損傷情況,林彪聽完後,對手下人平靜的說:「告訴程子華,我不要他的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
3.在遼西追殲戰中,共軍部隊建制打亂,指揮不靈,部下向林彪匯報,林彪聽完後同樣平靜的說:「亂不亂我不管,找到廖耀湘就行。」
4.六十年代,越南領導人向林彪請教如何贏得越南戰爭的勝利,林彪從嘴裡只吐出了一個字:「熬」。越南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5. 他對宗教的分析評價最出彩:佛教「修」,基督教「信」,言簡意賅。
6. 他囑咐葉群:「話要少說,書要多讀。不明白的事情,不應該說;真正明白了,就沒有必要說了。所以,能說的話大都是無聊的重複。」
7.他對建國後的解讀耐人尋味:「開始打天下,是為了平等、公道、安全。打下天下後,才知道,世界上哪有這些東西。很可笑。」
林彪永遠是個謎
他一半是白臉,一半是紅臉;他是「兩面派」,是「陰謀家」。
他改變了很多人的一生,甚至是一個時代的變革,堪當世之帥才,隔世之韓信。
他是特定社會的產物,是時代的悲劇。
他反映了制度的缺陷、社會的扭曲和民族性的劣根。
他是現代中國最複雜最多面性的歷史人物,林彪事件的發生是現代中國人覺醒的轉折點,他的下場比高崗、彭德懷、劉少奇更悲慘,而且至今得不到的平反。這一方面說明了中國政治的嚴酷,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林彪在「文革」中確實幹了些事,又屬於「叛國投敵」的「鐵案」。只不過國人健忘,又「為尊者諱」,又喜歡唱「竇娥冤」。
林彪原本性格耿直,他不擅交際,喜歡獨處。
聶榮臻說:元帥中只有林彪、彭德懷兩人敢於頂撞毛澤東。
林彪反對出兵朝鮮,甚至以有病為由拒絕率兵入朝;可是當斯大林收回出動16個團的蘇聯空軍協助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作戰的決定後,林彪在宴會上拒絕與斯大林碰杯。他曾對毛澤東說:「主席啊,蘇聯爲甚麼不出兵?蘇聯老大哥建國幾十年了,我們才建國幾個月,需要休養生息。為拯救一個幾百萬人的朝鮮,而打爛一個五億人口的中國有點劃不來。」
林彪絕不向毛澤東低頭,第三次廬山會議林與毛決裂,但他不寫半個字的檢查,至死不認錯。
林彪曾想到貴州當省長,以避開政治旋渦。
林彪反對「大躍進」,私下裏說毛「憑空想胡來」,「說絕了,做絕了,絕則錯」,並說彭德懷的「萬言書」是正確的,就是急了點。
1959年廬山會議上,毛澤東指責彭德懷在遵義會議後唆使林彪給中央寫信,反對他。可是,林彪卻說:那封信與彭德懷無關。還是在廬山會議上,林彪對彭德懷說:「只有毛主席能當大英雄,你我離得遠得很,不要打這個主意,我有暮氣……缺點是有暮氣。」毛澤東批評了林彪的暮氣,要他繼續革命。從此,林彪才決定大幹一場。
林彪私下並不拿毛澤東當作神
林彪在外面高喊「四個偉大」,在他的居處毛家灣卻不掛毛澤東像,甚至印有毛主席語錄和照片的報紙在林家廁所被當作衛生紙用,這在個人崇拜的狂熱年代,如果發生在老百姓身上無疑是彌天大罪。
毛澤東親自召集主持的會議,林彪也敢稱病不參加;1966年八屆十一中全會後,毛澤東讓林彪當接班人,林卻堅辭不受,還寫了一份報告繼續推辭。毛澤東在這個報告上作了批示,堅持讓林彪作接班人,可是林彪竟然將主席的「欽批」報告撕碎扔進了痰盂。可見,林彪從內心來說對毛澤東極其反感。 1971年「五一」節,在天安門城樓上,林彪竟然給毛澤東來了個不辭而別……
但林彪也深刻領悟明哲保身、韜光養晦的道理。他的室內張掛條幅:「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復禮」、「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他處理文件的原則是「主席畫圈我畫圈」,只有毛表過態的,秘書才代他畫圈,否則他總是把球踢回去,「呈主席批示」。他還讓秘書模仿自己的筆跡批文件,寫上「完全同意毛主席的批示」。他為了表示對毛澤東的尊敬,把「請主席閱」改為「呈主席閱」。
林彪公開裡講:「文化大革命的成績最大最大最大」,背地裏卻說:「劉少奇、鄧小平是好同志,劉少奇和彭真都是有本事的人,拿掉劉沒道理。」他還說:「劉少奇在理論上比毛主席講得透。」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文林彪最愛讀。
林彪曾經當面對聶榮臻說:「我們之間的分歧,主要是因為你是從組織上考慮問題,我是從政治上考慮問題。」林彪的所謂從政治上考慮問題,就是誰正確就支持誰,誰對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有利他就支持誰。聶榮臻「組織觀點強」,就是服從領導,誰當領導就服從誰,誰官大就支持誰,誰官大誰就是正確的。這大概就是林彪與聶榮臻最大的區別。這也是毛澤東信任林彪的最主要原因。因為老毛對自己的主張很有信心,他不愁不能獲得林彪的支持。
林彪是軍事天才
林彪可圈可點的是他的軍事才能和戰功。1955年全軍授銜,林彪赫然排在元帥第三位,足以說明他的軍功。元帥排名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朱德位居第一,無需爭論,彭德懷第二,亦無話說,林彪位於第三,除了軍事業績把他推上此位,別的無可解釋。論資格,他僅僅是黃埔第四期學生,聶榮臻、葉劍英是他的老師,徐向前屬黃埔一期是他的學長;南昌起義時林彪是排長,而劉伯承、賀龍分別是參謀團團長和軍長、起義總指揮,陳毅在南昌起義部隊和紅四軍中則當過林彪的直接上級;林也就比羅榮桓的資歷強點。然而,林彪把他的教官、上級通通越了過去,憑甚麼?只有憑硬碰硬的戰功,單憑毛澤東欣賞他是絕對不行的,要知道那時毛澤東還沒有成神,也不那麼一言堂,此外也得全軍上下心服才行。至今從未聽說有人對林彪的元帥排名位置公開表示過不滿或疑問,另外四野的戰績也為全軍所稱道,儘管有時還有些不大不小的爭論。劉伯承元帥排名元帥第四位,同樣是由於赫赫戰功,但劉帥沒有說過一句對林彪有意見的話,而且還稱讚過四野的好幾個戰例,如丁盛率四野8縱135師對白崇禧集團作戰時的的「腰斬七軍」。
其實共產黨和所屬軍隊前期的不倒,乃至後來的平型關這個轉折點直至後期的全面戰勝國民黨,每一處關鍵危難時刻及全勝時期,都有林彪的影子。他是共軍當時勝利的脊梁,是毛澤東及中央敢與蔣介石爭鬥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礎。就是說毛澤東和林彪共同導演了當時的戰爭一點也不過。就軍事而言,他是元帥外的元帥。如果林彪不是在抗戰初期就被晉軍誤傷,他在抗戰時期在軍事上將可能有更多令日寇喪膽、令後人津津樂道的上乘之作;如果由林彪人朝指揮志願軍,戰績至少不會低於彭老總,甚至更加輝煌。這樣的「林彪」憑藉他的赫赫戰功,取代朱德,位列元帥軍銜第一人都是當之無愧的。如果「軍事林彪」不當「政治林彪」,不淌「文革」這趟混水,他如今仍然是響噹噹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革命軍事家,黨和國家領導人,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
林彪與毛澤東,是相互選擇的結果,也是悲劇
林彪的政治悟性、識人水平非常高,只是社交能力極差,無法自立為王。他的這個特點,決定了他是絕佳的領袖助手,做不了皇帝。
了解歷史就會發現,不論林彪跑到哪裏,各方對他的待遇都極高,甚至會超出毛澤東、周恩來這樣級別的人物。林彪去國民黨那,老蔣總是會指定專人、反複關照、務必使林彪「如沐春風」。
作為毛澤東頭號嫡系,在毛失勢時也沒人敢動他,因為每一個領袖都需要林彪,林彪也並不是鐵心跟著毛澤東。他也會迎合王明、李德他們,寫了篇掛羊頭賣狗肉的〈論短促突擊〉替上面圓場。
相比毛澤東鐵了心想收住林彪(這是老毛的最大本錢),林彪的心思其實一直很活。老毛的短處是實力太弱,林一直試圖找到實力更強的主子,他與張國燾、王明、葉挺、朱德、周恩來等各方都有過接觸,但答案是:沒有,那年代,毛澤東就是最強者!
林彪一個照面就跑毛澤東那裡去了(老毛見了他更是樂得屁顛屁顛,其眼光也很毒),他的老上司朱德,帶的是頂級精銳,而毛澤東帶的是秋收起義的雜碎,一個天一個地!顯然他認為朱德沒尿性,老毛行,毛澤東以自己時代偉人的魅力征服了林彪。
紅軍會師,張國燾曾單獨找過林彪,一方面軍那時不到八千人,張國燾的四方面軍八萬人,林彪還是拒絕跟張國燾走。
去重慶談判,以老蔣當時的雄厚實力想收復林彪照樣談不攏,老蔣有心無力,周恩來只能佩服。
任何時候,只要林彪離開毛澤東,歷史上就不會有老毛這號人物,只有林彪在東北「壯得狠啊」的時候,毛澤東才算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可見林彪,具有有超強的洞察力,看人,基本談一次就夠。
可以看看他麾下的四野將領,一個個生龍活虎,極具個性。
林彪之能,是超出幾乎所有人想像的,500年一出的超級帥才!
「九大」是林彪失敗的肇端,也是他與毛澤東公開分歧的開始。「九大」雖然把林彪作為接班人寫進了黨章,但毛澤東沒有採納林彪、陳伯達主持起草的「九大」政治報告,此事給了林彪以沉重的打擊。林、陳的報告《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主張國內的主要矛盾不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因此,國家的主要任務應當是發展生產。毛澤東對此違背「階級鬥爭為綱」的報告稿極其不滿,決定另起爐灶,改由張春橋、姚文元起草。可林彪、陳伯達又修改了報告,呈遞毛澤東,毛澤東連信封也不打開,寫上「退陳伯達」。陳伯達隨後即被打倒。林彪雖然保住了接班人的地位,可從此失去了毛澤東的信任。毛的政治家敏感性和對策、應變能力就是比別人棋高一著,學是學不來的。「天生大任於斯人」的政治家都是如此,老毛玩政治向來是滴水不漏,潛在的危險事件被他「扼殺」得半點發生的可能性都沒有!不過,活得也夠累的。也許對政治家來說,這不是累,而是「與人奮鬥,其樂無窮。」
林彪向來對張、姚「筆桿子」極其厭惡,這回他卻要在「九大」念他們起草的報告,此事差點氣炸了林彪的肺。林彪直到上台的最後一分鐘也沒看報告一眼,秘書說:「我給您講解一下報告」,林彪卻斷然拒絕:「不聽!」林彪念報告時臉色煞白,頭也不抬起來一下,念完報告後回到家裡,葉群說:「我真擔心你念錯了」,可林彪生氣地說:「多念錯一點才好!」
在廬山會議上,林彪提出設國家主席,那也是天經地義。本來嘛,這麼大一個國家,哪能沒有國家元首而只有黨首。毛澤東是「一朝被劉咬,十年怕主席」。此事是林彪大對,毛澤東大錯。林彪風燭殘年之際如果真像當年中央文件所說的:還一手策劃「五七一工程紀要」,直接向毛澤東下手,真是豪氣不減當年,更上一層樓!有人說林彪早年有功,晚年有罪。依筆者看,他晚年才真正活出了自我。說他「陽奉陰違」那是貶了他,他是陽奉陰整,哪是一個「違」字可概括。毛澤東的位置是自己在黨內打出來的,林彪為啥不可以接過和發揚這一光榮傳統自己再打一個位置呢?毛澤東的位置是歷史形成的,歷史同樣也可以為林彪形成一個位置,更何況毛澤東那位置多半是林彪幫他「形成」的,而毛澤東坐上去後又不珍惜,老是胡來。故而,林彪此舉完全不違反遊戲規則。
從「九一三」起,毛澤東勢不可擋地見老,在這個意義上林彪並沒有全輸,他畢竟折了毛主席的壽。可以說,從林彪死去的這一天起,毛澤東也死了,周恩來也死了,文化大革命也死了。毛的形象、理論和臉面最終完全破滅,剩下的只是維持,維持自己的存在,維持這個黨、這個政權和這個國家的存在。下面幹甚麼呢?不知道。繼續革命?你再動員號召,連白紙黑字寫在黨章上的接班人都成了「林賊」,成了敵人,有誰還真心信你的說教?你再說信任誰重用誰,「副統帥」和「親密戰友」都照樣翻臉,死於非命,誰還敢一心跟著你走?
這個黨、這個國家還能以這種樣子繼續存在和運行下去嗎?人們開始用自己的腦子思索,試圖尋找答案。想一想,有多少曾經滿懷革命豪情和理想、到老毛把他們趕入廣闊天地仍念念不忘革命的年輕人是從林彪的死開始對革命的目的和手段產生幻滅,從而徹底重新認識領袖、黨、國家、世界、社會、人生、理想和現實的呢?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清醒就是從林彪的死開始。林彪以毛澤東的親密戰友、接班人和副統帥身份與「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毛澤東決裂並在此之後非正常死亡是他對中國做出的最大貢獻。
林彪思想獨異個性怪僻
林彪以其獨異的思想、怪僻的個性、韜光養晦的手法、極端的吹捧語言,為後人留下了一個永遠的謎團、無盡的思索空間。陳伯達詩讚林彪:
「漫漫思想界,長夜有明燈。賴此導人類,探討永無垠。」
可以說,林彪是中國人的代表,是中華民族謀略智慧和劣根性的集中反映。從林彪身上折射出民族心理、文化、政治制度、社會體制等方面的諸多問題和弊端。
因此,林彪的悲劇不僅是個人的悲劇,而且是國家的悲劇。
林彪的簡述
林彪信奉「天馬行空,獨來獨往」。深居簡出、不喜交際、清高淡泊,在獨來獨往中給自己增加壓力,在獨來獨往中學習成長進步。但是不武斷,不盲目,不偏執,不自負。他的自信、耐心、沉靜、果敢、簡煉,給四野的老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歷史的歲月一度蒙塵,林彪的風格一度埋沒,但是將來的史書中,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榜裡必然會濃墨重彩的為林彪記上一筆,而十大元帥中的其他人物也許不再有此殊榮。
林彪的沉靜,是一種類似「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氣魄。身帶5處槍傷的林彪沉默寡言、話少,更多時間他在沉思。不大與別人交流和討論,而喜歡一個人默默地想,不了解的人就以為林彪為人城府極深。實際上,林彪是個思想清澈見底的人,不僅會把自己的觀點直言不諱的說出來,多數情況下還要把自己的觀點白字黑字的寫下來,生怕別人誤解。但對重大戰略方向,總是一言既出決不虛發,一旦他開口佈置任務,那就是命令,別人只能是聽命和執行,對戰場兵力的計算可以精確到一個營甚至一個連。
林彪的沉思,是真正沉浸、深入、入靜、無物無我的沉思。不光對身邊人吃吃喝喝不管不問,別的甚麼事也不管不問。誰軍容風紀不整了,誰喝醉了,誰吵架了,他都好像看不見,聽不見,不知道--兩耳不聞窗外事。警衛槍支走火,敵機轟炸,戰士玩鬧,對於沉思中的林彪都似乎是另外一個世界發生的事情,這個時候的林彪,真正煥發出一個統帥者的魅力--近乎稚嫩兒童式的懵懂神情下,一個天才的大腦高速運轉;一雙執拗的目光後面,一個個戰役戰術的方案在清晰的對比、優化。
林彪喜怒哀樂不形於色,前線再大的好消息,他「嗯」一聲,露出點笑意,一閃即逝。1955年9月2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為十大元帥授銜,林彪名列第三,如此個人榮譽的顛峰盛典,林彪缺席--他在青島療養,避開塵囂,靜聽海浪天風。
林彪清心寡欲,不講吃穿,給甚麼穿甚麼,量體裁衣,伸胳膊伸腿的,裁縫怎麼擺弄怎麼是,像個木偶。從未聽他說過哪件衣服質地如何了,樣子好壞了,合不合身了甚麼的。還不愛玩,也不會玩,甚麼嗜好也沒有。
林彪內向,對於女性經常表現出害羞,但是他少有的幾次不成功的感情經歷都暴露出一種對純真、真實、完美的追求。在東北八面城曾經有一次神秘的會見,一位清秀、文靜、短髮的女性遠道而來,作為故人與林彪長談半晌,然後飄然離去。林彪送到大門口,在那兒站上老久。據當時林彪的秘書回憶,這個女子誰也不知道她是誰,誰也不知道她和林彪的故交,誰也沒有看見她再次和林彪有過會見,只是大家都記得,女子離去後,林彪的臉龐泛出潮紅光澤,他的表情似乎又是一個活脫的純情少年。
林彪狠抓細節,心細如女人。話語金貴的林彪在戰術問題上是個「婆婆嘴」,部隊進入一線,24小時內到48小時內不等,下至指戰員上至縱隊司令都必須按照不同要求限期向他匯報。三下江南時,要求下面20分鐘內就將敵情報告,一仗下來,6小時內要簡報,24小時要詳報,逼著總結經驗教訓。他創立影響深遠的「六個戰術原則」,把各個時期需要的戰術和能體現出這種戰術的各種新名詞,灌輸給他的將軍和士兵:一點兩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組一隊;三猛戰術,猛打、猛衝、猛追;三種情況下三種不同的攻擊法。部隊行軍到達指定地域,第一件事就是向林彪報告當面敵情。連紅軍著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後兩條,「買東西要付錢」、「要講衛生,蓋廁所離住家要遠」也是心細如發的林彪給加上去的。
林彪特別重視總結戰術,戰後大會、小會四面開花,全面總結經驗教訓。勝仗不大提,尤其喜歡提敗仗,一個敗仗講起來沒完,大會講,小會講,專門開會講。1946年9月12日他向軍委發出這樣的電報:「「我們甚盼吸收關內作戰經驗,望將冀魯豫及蘇北等地的作戰經驗特別是夜戰經驗在戰役,戰鬥,在技術上的各種辦法陸續告我們以便研究吸收。」對自己的戰術不滿足,還要吸取其他戰區的戰術精華。
林彪重視山頭。最後四野1個八縱,出10名中央委員,就一個段蘇權,因為是冀察熱遼的程子華推薦的,被撤了司令員。文革中的林彪,全部智慧被政治調動,樹毛澤東的權威,搞出「四個偉大」、永遠正確,黃永勝和他那個軍委辦事組--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還有葉群,自成體系。
林彪把人際關係看得很淡,這個淡,其實是建立在「透」字的基礎上的,這是林彪一生少有閃失的原因之一,很多人是在被朋友賣了一次又一次,碰得頭破血流之後才認識到這一點,而林彪一早就醒了。他的「天馬行空,獨往獨來」並非始自今日,而是由來以久。林彪不尚空談,不聚堆吹牛,不參加舞會,不出風頭,所有這些時間他都呆在私宅讀書,思考,策劃,寫書法,研究中醫等等,真個是:我不誤時,時亦不誤我。林彪的政治結盟非常理智,天衣無縫。林彪這個人是講究憑實力說話的,他骨子裡根本瞧不起那幾個玩筆桿子的爛文人,但是,他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屑,可見其城府實在太深。我們可見的唯一一次沉不住氣是他向江青發大火(那也一定是有非常特別的原因)。它跟葉群的感情不溫不火,他曾經深愛的另外兩個女人沒有一個走進他的生活,但他卻為自己和葉群寫下膾炙人口的一句話:「生不同床,死後當同穴」,對老婆也算是有情有義,有始有終。文革中,他的女兒林豆豆問他:「如果遇到不可控制的混亂局面該怎麼辦?」這位曾指揮千軍萬馬馳騁疆場,在鐵血硝煙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的無敵元帥只平靜地吐出兩個字:「離開。」筆者見到這個,簡直對林彪肅然起敬。
給林彪「平反」的呼聲是從哪裡來的?這符合林彪的遺願嗎?這符合林彪一生的性格嗎?林彪沒做錯,他唯一的錯是做失手了,攤牌前要靠陰整,攤牌後得拼整體實力,他的整體實力弱於毛澤東,所以他輸了。最後關頭林彪寧可冒死飛蒙古也不留在北京,正應了中國那句老話:「贏得起,輸得起」。給林彪平反是朝林彪臉上抹黑。
林彪與黨內同仁的關係
1、林彪--毛澤東
毛林的這種關係,他們自已都是很清楚的,井岡山一見投緣,在毛澤東黨內鬥爭處於劣勢的時候,林彪毅然站在毛澤東這一邊,此後雖然在小的地方經常有衝突,但卻始終追隨毛的左右,種種跡像都表明,毛林之間的信任度非常高,其中的關鍵,林彪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不是當皇帝的料;老毛有自信,他相信自己就是最強者,只要這個名頭在,林彪就會無條件支持他。兩人關係本可善始善終,建國後林一再退隱,想做張良,不願捲入黨爭之中。而毛要打鬼,借助鍾馗。逼林出山,最後害得林葬身異域。我一直不相信林會暗殺毛,儘管他對毛晚年的做法極其不滿。
2、林彪--周恩來
林彪與周恩來有長達四十年的深厚友情,彼此尊重和信任。從黃埔軍校到全國解放,林彪一直是周恩來的學生和戰友,他們都經歷了浩浩蕩蕩的戰爭考驗,一同走過瞭如火如荼的歲月,用「生死之交」來形容周林二人的關係並不為過。建國後,林和周一直是互相扶持的,林主持的軍隊在林的授意下一直配合周的工作,以至於周作為國務總理也多次參與了軍隊事物。周恩來與林彪不同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哲學對當今社會亦有很大的影響。中國封建皇權統治數千年,大眾對正統當權者的倒行逆施習以為常,且逆來順受,如非走投無路絕不會鋌而走險,這種慣於作「奴才」的成王敗寇心態潛移默化,深入到人們的骨髓之中。所以,不少人將林彪敢於對毛說「不」與毛決裂視為大逆不道,而對周恩來的忠心侍主、委屈求全和鞠躬盡瘁津津樂道。時至今日,我們也應該有一個新的視角重新審視周林二人的所作所為。
3、林彪--劉少奇
兩人無多大牽扯,一個是將,一個長期在蘇區搞工作。劉少奇在黨內地位快速上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七大對毛的吹捧,對於像林、彭這些流血打天下的人,建國後地位反倒不如這些文人,心裡恐怕是不太滿意的,但現有資料似乎也沒有林和劉之間有矛盾的記載。這部分是因為林建國後就隱退的緣故。文革開始後,林對批劉並不起勁。私下也說劉是個好同志,並且非常喜歡讀劉《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4、林彪--鄧小平
兩人都是內斂之人。1935年6月,鄧小平離開中央調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由於一軍團一直由林彪領導故開始了兩個人合作關係。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此時的林彪對鄧小平有過排擠和打擊,相反卻是合作愉快的。林彪很服氣鄧的才幹,這種關係一直維持到建國初期。高饒案中鄧提出要追究林彪的責任,老毛以團結大多數為由,保林彪過關。雖然林彪表面上沒有受到傷害,但是卻由此而認清了老鄧。林對鄧在高饒案中的表現肯定不太滿意,鄧也曾指責過林反對抗美援朝。在文革之初,林不怎麼批劉,卻對批鄧很賣力,毛曾試圖調節兩人關係,要鄧找林去談,結果談崩了。文革後林沒有平反,鄧的因素很重要。
5、林彪--朱德
林彪是葉挺的部下,在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後成了朱德的部下,跟著朱德上了井岡山,後來飛黃騰達,所以他對朱德總體上是尊敬的,最早發現林彪軍事才能的是朱德。朱毛在軍事問題上有過幾次較大的爭論,而在爭論的時候,林彪卻站在毛的一邊、支持毛澤東的主張,後人據此說林忘恩負義,或者政治投機。實際上當時毛是勢弱的一方,林支持毛很大程度上是讚同毛的觀點主張,領會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比較深刻一些,事實證明了林選擇的正確,而也正是因為在毛危難之時的挺身相救,才有兩人後來幾十年的親密合作。在文革中,劉少奇受託主持中央召開批判朱德的會議,當時所有人都爭先恐後的污衊朱德,而對於無實權的朱德,應當說林彪批判朱德的話還不算是最厲害的,算是中流的。據朱德女兒朱敏說,林在私下對朱老總是相當尊敬的。
6、林彪--彭德懷
林彪一直是佩服彭德懷的,原因是彭德懷敢打硬仗。由於彭德懷是平江起義的領導,年齡也大些,一直是中央紅軍的直接指揮者之一,在紅軍的初期中,在軍事指揮上和林彪配合較多,尤其是在長征中相互配合掩護中央紅軍長征打了很多漂亮仗。十帥中,林彪朋友不多,彭德懷朋友也不多,但彭林之間關係卻並不像某些書中描寫的那樣差。兩人紅軍時期是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中兩大軍團的領袖,都是紅軍中有名的將領,彭德懷是紅軍之獅,林彪是紅軍之鷹,彼此關係很好,否則會理會議林也不會提出要彭來指揮了,抗戰時兩人都不同意毛只打游擊戰保存實力的主張,結果前有林彪的平型關,後有彭德懷的百團大戰,都是違反毛的意圖,為此後來都被批評。彭在廬山蒙難,有人說林對彭落井下石,還說林的批判給彭定了性,純粹胡說,林上山前彭就已經被定性了,給彭安的罪狀裡沒有林的那條,林只不過重複華北會上談批彭的話而已。況且林還為彭洗脫了一項罪名,說批彭是幫助他,工作還要彭來做,此後又制止軍隊反右傾擴大,保護了一批幹部。當彭德懷聽說林彪事件時並非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認為林彪是咎由自取,反而是大有物傷其類惺惺相惜的感覺。1972年8月23日專案組正式向彭德懷傳達了中發【1971】57號有關「粉碎林彪反黨集團」的文件。彭德懷又一次顯示了直言極諫的性格:「打電話給周總理,我相信他是革命的。這樣把林彪殺了我有意見,他死我不同意。請打電話給周總理、董副主席,叫他們來親自審我,我不活了。」彭林二人雖然性格不同,經歷卻極其相似,最後都是在廬山上被老毛打入萬丈深淵,宣告政治上的死刑,彭林關係,耐人尋味。
7、林彪--劉伯承
林彪與劉伯承無深交,紅軍時期劉曾擔任參謀長,林彪對劉伯承還是不感冒的,在井岡山時期,違抗了總參謀部(劉伯承任總參謀長)的戰鬥部署命令,將阻擊戰打成了漂亮的伏擊戰,算是對總參謀部的一點意見吧。對於和劉伯承的交往,林彪顯然更喜歡和彭德懷交往,因為他兩個人同是游擊戰的實際經驗的總結者,共同語言多。劉伯承是正規院校出來的,自然在戰略上和林彪及彭德懷有不同的見解。抗日時同為八路軍師長,解放戰爭時期各為一路大軍首腦。林彪與劉之間的矛盾更多是軍事思想上的差異。林雖然是黃埔生,但卻與彭一樣,是在戰爭中磨煉,成長起來的傑出將領,而劉留過洋,有更多的學院氣息,彭林與劉的成長背景、軍事思想不同,這也是為甚麼建國後彭批軍事教條主義,整劉伯承的原因。林彪雖然不是這場鬥爭的主帥,但林無疑是站在彭這一邊的。林和劉到是有一點很相似,就是功成身退,都盡量避免黨內複雜的鬥爭,兩人是建國後最早交兵權的元帥,林養病,劉教書,兩人都一身傷,這個逃避的方式顯然是中外軍隊中罕見現象,兩個人沒有商議倒是走到一個戰壕裏來了,這倒挺有意思。元帥授銜時,兩人都在以青島養病為有推辭,其實大家都清楚怎麼回事。可惜避還是避不過,劉不為毛澤東所喜,是元帥中最早被批判的,但卻因此在文革中得以保全,林因為是毛的愛將,躲不過,最後葬身異域,身敗名裂。
8、林彪--賀龍
這兩個人頗有趣,從名字看就是一龍一虎。兩個人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林是標準軍人出身,賀則是帶隊伍入股的,兩人原本也沒甚麼過節,延安時兩人一起騎馬去抗大談戀愛,感情看來是不錯的,壞就壞在兩人老婆上,賀龍老婆薛明舉報葉群政治上有問題(其實就是芝麻大點的事)害得葉群被審查,賀龍竟然大大咧咧的拍林的肩膀說:你老婆有問題我老婆舉報,我老婆有問題你也可以舉報嘛!不知道當時林會怎麼想,但是想一想,同為共軍高級將領,你老婆舉報我老婆,你一定知道的,無論是有意的還是想法太簡單,我都覺得此舉甚為不妥,不僅不利於團結,甚至有點卑鄙。經過這件事,林不得不對賀多加提防。後來文革中林擔任國防部長時,多病,賀代為主持,按現在官方的說法,是林要打擊賀,奪賀的權,但實際上林才是正職,賀被打倒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同情劉少奇,站錯了隊,但對於賀的倒台,連賀龍自己在生命的最後都說:看來不是這個人(瘦子)的事,是這個人(胖子)的事了。除了賀龍的親屬認為賀龍是林彪害的,還有一些人認為不是,因為林彪沒有管過任何人的專案組,想迫害誰連兵都沒有一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林彪大概也不會太同情,畢竟,賀對林,對彭都是很絕情的。
9、林彪--陳毅
林彪曾經一度是陳毅的部下,據陳毅在9.13後舉報,林彪曾當過逃兵,還要拐帶陳毅,被陳嚴辭拒絕了,而林也迷途知返。後來還有林彪臨陣脫逃,置毛澤東危險於不顧,而陳毅則怒斥林彪,帶兵衝擊,保護了毛的傳聞,其實,南昌起義之後,組織者和參與者中有多人離開了隊伍,沒有見誰說是逃兵,輪到林彪就要上綱上線了,這就不地道了。後來林陳皆為一方大員,抗戰後同赴前線時,陳對林前前後後照顧是挺好的,但一次吃飯時因林豆豆苦惱,陳毅對葉群發火,林彪當場拂袖而去,給陳毅一個大紅臉。陳老總一輩子吃虧佔便宜都在這張嘴上了,林彪還真行,為了一個葉群,和兩個老帥弄了個紅臉。陳毅有個特點是跟著別人罵失勢的人,從高崗事件起就這樣了。在廬山會議上,陳毅對彭德懷的鬥爭力氣不小。文革開始後,在中央組織的對朱德的批評會上,陳毅發起了對朱德這個老上級的批判,言辭激烈,讀來真讓人吃驚:「朱德我要問你:你是不是要搞政變?我看你是要黃袍加身,當皇帝。你還大力讚揚赫魯曉夫。你野心非常大。」文革中,林帥也沒難為陳毅,廬山上陳毅還緊跟林副統帥,大罵張春橋,至於9.13之後撐著病體揭露林總的罪行,權當玩笑看罷。
10、林彪--羅榮桓
林羅是老拍檔了,兩個人合作了大半輩子,橫掃半個中國,可謂配合默契,羅帥是黨內聖人,老實人一個,又是秋收起義的參加者,鐵桿毛派,有名的政治元帥,而林彪對軍事以外的事情不聞不問,兩個人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取得驕人的戰績。林彪和羅榮桓在十大元帥中資歷分別為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一,排名卻是一個第三,一個第七,都比較靠前,撇開毛嫡系的這一點,羅佔了林軍事指揮的便宜,而林也要感謝羅這個政委對他的大力支持和管家能力。林養病期間,羅是除周恩來、彭德懷外,常去看林的人之一。晚年雖然兩人多有爭執,工作中分歧難免,各有對錯,不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水火不容,更有人憑空捏造出林不去參加老拍檔的遺體告別。事實上正是林親自護送羅骨灰去八寶山,並寫了輓聯悼念羅。十大元帥中像林羅關係這麼密切的是沒有的,林聶之間要差一些。
11、林彪--徐向前
兩人雖然是差4期的黃埔校友,並且徐向前黃埔畢業還曾留校當排長,但基本沒有甚麼交結。紅軍時期,林是毛的鐵桿,徐被看成是張國燾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四方面軍之統帥,後來西路軍慘敗,徐從此不再握重兵。此後林和徐交集很少,矛盾不甚明顯。文革時林與徐曾短暫合作,徐為軍隊文革小組組長,兩人共同制定出九條(江青刪掉兩條,毛加一條,是為軍委八條)來穩定軍隊,防止文革干擾軍隊,不過現在的書都把這個功勞歸在徐帥一人身上,其實若無林支持,根本不會有後來的軍委八條。
12、林彪--聶榮臻
林彪在黃埔軍校上學的時候,聶榮臻就是政治教官了。林聶合作時間也很長,在井岡山時期,打漳州紅軍繳獲的第一架飛機後,兩人還上去溜了一下。長征時期一為軍團長,一為政委,抗戰初期一為師長,一為政委。後來115師分家,林聶結束合作,直到平津戰役兩人又再度短暫合作,據聶說,林曾邀其代替病中的羅為政委,後更要聶率領四野大軍南下,要送聶這個順水人情,聶不願意撿這個便宜,否則以後評帥時聶恐怕不會在羅之下。可見林對聶是相當不錯的。至於林倒台後,聶說的林聶間的幾次分歧,政治表態而已,也沒甚麼可稱得上是路線錯誤的。不過聶在這方面的確有點對不住林。
13、林彪--葉劍英
林彪和葉劍英的關係還是比較密切的,也是自然的。因為林彪出任國防部長後,有許多工作需要葉劍英來協同。兩個人的關係林彪還是敬重葉帥多一點,因為黃埔軍校時葉算林的長輩,東北戰場上林彪和彭真發生矛盾,葉支持林彪一方,文革中,林、葉都是軍方代表,曾共同抵制過中央文革小組。文革期間,幾個老帥當中就屬葉劍英緊跟林彪並且吹捧最賣力。葉帥聰明過人,眼光銳利,不露鋒芒,慣於觀察形勢,在背後整些動作。在表面上,同誰都合得來,在關鍵時刻,站隊站得好,所以歷經路線鬥爭都毫髮無損,節節上升。再說,林彪和老葉沒有甚麼厲害衝突,所以矛盾不大。倒是老葉在能利用到林彪時候,不失時機的利用一下。葉帥這個人,政治經驗在其他九個元帥之上,韜略很深,該彎腰時彎腰、該低頭時低頭,政治場上有這種柔軟身段的人不多見。花帥一生馬屁拍拍,花姑娘玩玩,把後代子孫安排得好好的,臨老還獲得了一個德高望重的稱號,得以善終,這輩子活得比林彪明白多了。
14、林彪--粟裕
終林彪一生,只與粟裕及老部下陶鑄兩個人談得來。吳法憲回憶說:「林彪這個人自視甚高,但他非常看重粟裕,很重視粟裕的意見和建議。」林彪擔任紅四軍軍長的時候,粟裕曾做過他的參謀長,雖然時間很短,但無疑為後來的惺惺相惜打下了基礎。粟裕在解放戰爭時才大顯身手,林彪曾對粟裕和他指揮的戰役仔細研究過,並贊其為神仙仗。林和粟的相同之處:都是近代史上首屈一指的軍亊戰略、戰術家,都在某個時期有著常勝記錄,林彪的成就更大一些,因為大規模的集團作戰從古至今,無人過林彪,恐怕以後也不會有了。以弱勝強,林彪演繹了無數次。兩人的很大不同是:粟裕的戰略眼光更強一些。1958年粟裕落難後,林彪參加了幾個批判的會議,但他沒有落井下石,或者「明批暗保」,更不曾無中生有說粟裕一句不是,甚至還幫粟裕說了難得的公道話。不久,林彪專門找到粟裕,寬慰他,然後說他「缺少黨內鬥爭經驗」。這個時候,粟裕頭上戴著「資產階級極端個人主義」與「裏通外國」兩頂高帽子,總參謀長一職也被解除。林彪能冒著莫大的風險找粟裕,而且說些忌諱的話,可見二人的交情。
15、林彪--黃克誠
林彪的下屬,1945年9月,黃克誠率部進軍東北,從此在林彪麾下,兩人並肩作戰多年。廬山會議之後,黃克誠被撤銷所有職務。1967年1月,黃克誠被抓到北京,開始了長達8年多的監禁生活。他的「反黨集團案」由中央專案組第二辦公室負責,主要負責人都是林彪的嫡系。專案組採取「逼供信」,黃克誠身心俱疲,無奈之下,他給林彪寫了一封信求救。僅僅過去3天,林彪的指示便到了,黃克誠的境遇隨即開始有所改變。有人認為,林彪在黃克誠的問題上,多少是念舊情的。林彪在東北戰場上,最難堪的一仗就是四平之敗。實際上,當時林彪已知四平不可守,而毛澤東命他堅守。新中國成立後多年,在廬山上,黃克誠向毛澤東提出了這個問題,毛澤東主動承認是自己讓林彪死守的,算是間接給林彪「平了反」。「九一三」事件後,林彪從政治的巔峰墜入谷底。但黃克誠沒有落井下石揭發林彪,反而說:「我過去對林彪的印像不錯,覺得他很能打仗,也能採納他認為正確的意見。」在當時實屬不易。
16、林彪--羅瑞卿
林彪的下屬,私人關係好,廬山會議後接替黃擔任總參謀長,更身兼數職,後與賀龍較為接近,樹敵較多,文革前被打倒。其實,文革前的羅瑞卿與林彪的關係是比較融洽的,配合也是默契的。羅瑞卿之所以倒台:一是他為人太剛烈、政治敏銳性不強以及跟中央一線主要領導人走的太近;二是歷史的必然,毛林不打倒他,也會有一個甚麼事件讓他下台,原因就是他陷入政治太深但作法在某些方面又太不「政治」,厚黑均不到家,或者厚黑到家卻讓人覺得其也厚也黑,也是一種不到家。更重要的是他所處的位置對於發動和推進文革至關重要。
17、林彪--陳賡
林彪和陳賡是黃埔的師兄弟,南昌起義時,林彪是連長,陳賡則是營長。起義軍在向廣東進發途中,遭到國民黨軍錢大鈞部阻擊,陳賡帶領全營掩護主力撤退。敵軍人多火力強,起義軍傷亡慘重。林彪建議撤退,陳賡厲聲說:「沒有總部的命令不許撤退!」並命令林彪帶領連隊往上衝。林彪爭辯說人太少,陳賡大喝道:「你再說我就槍斃你!」此後,兩人長期分屬不同的軍隊序列。在解放軍南下進軍的征途中,陳賡成了林彪的下級,但與林彪發生了3次爭議,主要是戰術上的。毛澤東最終審時度勢,都支持了陳賡,這讓林彪臉上相當掛不住。由於新中國成立後陳賡的過早離世,林彪與陳賡的恩怨糾葛戛然而止。
18、林彪--劉亞樓
公認的黨內軍內與林彪私人關係很好的將領。兩人的關係,是在戰火紛飛中的特定時期結下的。紅軍時期林彪當軍團長時,大會小會,身邊常有倆保鏢,左面劉亞樓,右面楊成武。林彪話音一落,帶頭喊號子的就是這兩位。抗日戰爭時期,斯大林以三個半師換林彪的神話就是從劉亞樓這兒傳出來的,解放戰爭時期,林彪說劉亞樓一人頂三個參謀長。林彪打葉群時,也就劉亞樓敢勸。1965年劉亞樓去世前林彪還打破了重不探望病人的慣例去看望了劉,並留下京劇唱片,可見對劉的厚重,劉亞樓死後也是林彪親自主持的葬禮。有一次林彪還把他的「天機」以題字相贈的形式告訴劉亞樓:「在生死攸關時,別人都是其次,只有你最重要,此勝之要領也。」不管劉亞樓接受不接受這種「教條」,但從林彪不愛給部屬題字這點,可以看出彼此的關係確實非同一般。他還特別交代:劉亞樓、陶鑄、黃永勝、韓先楚這四個老部下要來見他,不必請示。對部屬,他善於發現和使用他們的長處,一般的全才他倒未必重用。他的自尊心很強,但在工作中出了問題,他一般不責怪下面,特別是劉亞樓。
19、林彪--葉群
這個女人很聰明,也有手段。林彪對「出山」並不積極,甚至有些迫不得已。但是葉群喜歡,林彪不「出山」,她就沒法出頭。說到底,是她性格所然。從表面看,葉群還是怕林彪,順從林彪,討好林彪的。但是,她有一套對付林彪的辦法,她對林彪也有不小影響。葉群幹的很多事情,林彪是蒙在鼓裏的。
20、林彪--高崗
歷史上林彪與高崗的淵源很深,解放戰爭開始,林彪和彭真在東北鬧矛盾,後來林擠走了彭真。在整個過程中,高崗積極靠攏林彪,兩人關係搞得非常密切。高崗看中了林彪能打仗,是統一東北黨、政、軍的核心人物,並深得老毛的信任。林彪也看中了高崗辦事果斷、幹練,搞地方工作和黨務工作有經驗。這種關係真實的體現在兩個人的分工合作上。解放後,林彪的宅院有兩個人說來就來,從不提前打招呼,一是高崗,二是劉亞樓,就這兩個人隨便。高崗對林彪相當敬重和佩服,曾動員林彪出任國務院總理。
21、林彪--陳雲
林陳曾在解放戰爭有段合作,談不上深交。去東北之前,陳雲是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兼中組部部長,在黨內的地位高於林彪。中央決定林彪任東北局書記時,我們看到,林彪表現出很好的合作精神和領導能力。不管是陳雲也好,還是高崗,李富春也好,資歷都不比林彪低,但合作得很好,使大家各持所長,各展所才。林彪雖然是黨政軍一把手,但除了打仗以外,從來不干涉其他領導分管的工作,也從來沒有聽說他們之間有甚麼恩恩怨怨,使這個班子表現出很強的凝聚力。不到二年就基本奪取了整個戰場的主動權。這種凝聚力當然要首先歸功於這個班子的班長--林彪。但是,「九一三」事件後,林彪成為可與秦檜、嚴嵩並駕齊驅、人人羞與為伍。最早打破這一禁忌的是陳雲。這是自1971年以來高層對林彪的首次正面評價,當時可謂石破天驚。不過,陳雲能部分肯定林彪,更多是源於解放戰爭時期,他是東北局副書記,全盤否定林彪,也就否定了四野的歷史。
22、林彪--彭真
兩人的矛盾的由來在於解放戰爭是否「繼續堅守長春」的戰略問題上,彭真主張「繼續堅守長春,要像保衛馬德里一樣保衛長春」,而林彪和羅榮桓則一致認為「放棄長春、吉林等城,撤過松花江以北」。在當時毛澤東來看:林彭分別擔任四野的司令員和東北局第一書記,東北局一、二把手之間的不協調顯然是一個大問題。他必須在彭真與林彪之間作出選擇,結果天平傾向了林彪。儘管彭真長期從事白區工作,有豐富的對敵鬥爭經驗,但在軍事指揮實踐上,卻無法與林彪相比。而兩個多月後,東北局面迅速得到扭轉,兩年半後東北全境率先獲得解放的事實,都證明了毛澤東的英明和林彪、陳雲、高崗等新東北局領導人的精誠團結與艱辛努力。解放後二人接觸不多。
23、林彪--康生
兩人未直接共過事。儘管康生的資歷要比林彪老的多,但是對林還是尊重和欽佩的,第三次廬山會議期間,康生曾力薦林彪做國家主席。康生是林彪以下最能讀懂毛澤東的人,甚至也不輸林彪一席,他的力量在於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熟知毛澤東的權謀並能通權達變。康生早在延安時期就緊跟毛澤東,其策略就是能於一切同流合污,這方面他可是「九段高手」。林、康是老毛的文武二將,輔助老毛治黨、治軍可謂相得益彰。康生有一套深刻的人生哲學,那就是厚黑和騎牆,這是他比林彪高明得多並最後得以善終的原因之所在。康的權謀在於,他看透了毛的真正慾望,並成為實現毛慾望要求的人,成為須臾不能離開的人。縱觀二人、康生在「厚黑」學上比林彪高出一截。據說:林彪死後、康生自此之後退出權力江湖,不再過問朝政,抑鬱而死,其原因估計是林毛爭鬥一事使他對政治產生極大厭惡和厭倦。
24、林彪--陶鑄
陶鑄同林彪的關係私交很好。陶鑄是可以不敲門通報直接見林彪的人之一;在整肅羅瑞卿之前,林彪曾私下向陶鑄交了底;1967年元旦前夕,陶鑄備受壓力,林彪曾特意給陶鑄以「被動被動再被動」的忠告。陶鑄之所以能在八屆十一中全會之際成為中共第四號人物,完全是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初衷所致。在毛澤東最初的人事佈局中可以看出用林彪、鄧小平、陶鑄「三駕馬車」代替劉少奇和周恩來的苗頭。其中陶鑄可以起到聯結林、鄧的關鍵作用,調和二人由來已久的矛盾。然而由於林彪表現出的與鄧小平「勢不兩立」、又由於鄧小平表現出對劉少奇不能「反戈一擊」,這兩種態度使毛澤東的意圖未能如願。鄧小平的做法在實際上避開了林彪、江青的直接的鬥爭鋒芒,同時給毛澤東一個台階,為以後復出埋下了伏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