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蕭瀚:燒樓打人也愛國?--一個法律人眼中的「五四」

從中學考上大學的中國人大體都記得發生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如何偉大,如何了不得,如何開啓了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引進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學精神。可是在我一個讀過幾本法律書,讀過幾本非主流歷史書者的眼裏,具體事件中的「五四」卻另有一番景象。
  
我們不能否定學生的愛國熱情,反對「巴黎和會」對中國的強盜行徑確實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權利,上街遊行,喊口號,以強烈表達這種愛國熱情也是值得鼓勵和讚賞的。但是,萬事都有個度,超過一定界限的言行就不能再簡單地讚美,無原則地倡導。1919年5月4日那天,學生痛打章宗祥,火燒曹汝霖的趙傢樓事件,我想就應該有新的視角對待。
    
曹汝霖晚年在美國寫過一本《一生之回憶》,其中涉及此段巴黎和會前後的事情:「時因東海商借日款,銀行方面無意再借,章公使商請外相後藤新平斡旋始克告成,因之青島撤兵問題,即請章公使與後藤外相直接商議。結果,日外相照會章公使,聲明三事:一、青島租借地,俟與德國簽定和約後,仍交還中國。二、日本軍隊撤入青島或濟南,惟留一小部分保護膠濟鐵路。三、將來交還青島時,在青島內,留一日本居留地等因。並稱進入濟南的日軍係暫時性,不久即撤,並沒有涉及其他事項。余將原件交與外部,並在國務會議報告。在會議時,對居留地有議論。 餘以爲居留地等於租界,將來收回各國租界時居留地自當同時收回。遂議決覆章公使,章使照覆日外相,遂有「欣然同意」之語。此是普通辭令,所謂同意,明明指日外相來文之三項。此即青島撤兵換文之經過。那知後來巴黎和會竟引爲攻擊之藉口,以爲承認山東權益,豈非奇談,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轉引自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中國友誼出版社)根據丁先生的考證,曹汝霖上述説法基本上符合事實。
  
如果事實確實如此,那麽學生們在並不明白事情真相的情況下即大打出手,火燒民宅,在曹汝霖的回憶中,我們甚至看到衝進曹宅的學生徒有洩憤破壞之志,所謂愛國云云真不知該如何評價,連曹汝霖的父親請求他們可以將財物拿走,但不必破壞的話都懶得聼,因此曹宅在焚毀之前已經被砸得滿目狼藉。他們在痛打章宗祥的時候甚至誤以爲他是曹汝霖(關於這一細節在周策縱先生的《五四運動史》中有較詳細的記載),其不負責任之暴民戾氣於此可見一斑!在此過程中,警察一直沒有動用武力,直到事發後警察才抓獲二十多個跑得慢的學生,而帶頭破壞的人早已逃之夭夭,看來,自己滿足破壞慾,讓別人受過,即使在如此「偉大」的運動中也不可避免。
   
「五四」運動隨後波及上海,連續兩個月裏如火如荼,最後,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都被免職,蔡元培校長也黯然辭職南下。曹汝霖的《一生之回憶》中有如下評價:「此事距今四十餘年,回想起來,于己於人,亦有好處。雖然於不明不白之中,犧牲了我們三人,卻喚起了多數人的愛國心,總算得到代價。又聞與此事有關之青年,因此機緣,出國留學,爲國家成就人才。在我呢,因之脫離政界,得以侍奉老親,還我初服。所惜者,此事變化,以愛國始,而以禍國終,蓋學潮起始,由於學子不明事實真相,誤聽浮言,激于愛國心,以致有越軌行動,情有可原,迨北大校長蔡孑民先生,發表談話,勸學生適可而止,學潮似已平息;然反對者以尚未達到目的,又鼓動街頭演說,加以背後有組織,有援助,遂擴大範圍,遊說至上海等處。迨至我們三人下臺,錢閣引咎,蔡校長亦辭職南下,反對者已如願以償矣。」(同上)
  
不管曹的回憶是否都是真心話,但此事現在檢討起來,頗有憶昔撫今之慨。國難之際,政府與人民似乎更需和衷共濟,政府的不當行爲容易引發民衆憤怒,例如,當時中國政府在外交上的密約行爲就是非法行徑,民衆不知就裏,憤怒一下也無不當,只是無論怎樣,只要政府沒有主動使用武力,民衆斷不可率先用武,否則愛國就會走向反面,害囯害己。五四運動無疑取得了巨大勝利,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最後拒絕簽字,不能說沒有五四的功勞,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就粉飾「五四」運動中那些錯誤甚至犯罪行徑,更不能爲了意識形態的需要,指鹿爲馬,顛倒黑白。從某種程度上說,長期以來「五四」運動所受到的主流意識形態非理性虛美,開啓了學潮過度干預政治的先河,將民間與政府不必要的對立,將民間非理性的打砸搶行爲,置於愛國口號的卵翼下完全正當化、合法化、理想化,以至於20世紀中國動輒全民運動,動輒打倒政府,社會一片混亂。至於從更加宏觀廣闊的背景看待,「五四」上接戊戌 時代文化激進主義遺續,下承百年劫難--更加猛烈和非理性地摧毀中國數千年文化傳統,這段公案尚需細細清理。
  
85年過去了,可是這樣的反思卻還沒有開始,長歌當哭,長夜何嘆?

==========

後話:

五四運動中北大學生梅思平參與放火焚燒曹汝霖住宅運動(並非領導者,查閱民國報章雜誌,以及當事人回憶,社會公認率先衝進趙家樓,火燒曹汝霖住宅之學生乃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數學科四年級學生匡互生)。

日本人佔領北平後,要曹汝霖出來任職遭拒,梅思平則出任了汪精衛政權之工商部、實業部、內政部部長,浙江省政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員會指定委員。抗戰勝利後,他於1945年9月26日在南京北平路寓所被軍統人員逮捕。次年5月以叛國罪被判處死刑,乃汪偽政權中在南京受審第一個人。 9月14日梅思平在南京被執行槍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