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每一艘軍艦都有自己專屬的名字,而軍艦的命名方式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文化、習俗、價值觀,甚至政治風向。國外海軍最常以山川江河城市、動植物或是人名來為軍艦命名,但這在中國反而很少見;中國海軍艦艇命名最多的是將同級艦以同一字貫穿所謂的「字號」的方式. 以下是中國自建立近代海軍以來主要的幾個艦名字號:
清朝時代軍艦命名字號:
「遠」字號
鎮遠、定遠、濟遠、經遠、來遠、致遠、靖遠、平遠、威遠(北洋艦隊屬艦)
「鎮」字號
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鎮中、鎮邊(蚊砲船)
「海」字號
海圻、海天、海容、海琛、海籌(巡洋艦);海龍、海青、海華、海犀(驅逐艦)
「南」字號
南琛、南瑞(南洋艦隊巡洋艦)
「廣」字號
廣甲、廣乙、廣丙、廣庚、廣戊、廣元、廣亨、廣利、廣貞、廣德、廣海(廣東艦隊屬艦)
「雷」字號
雷龍、雷虎、雷中、雷乾、雷坤、雷離、雷坎、雷震、雷良、雷巽、雷兌(廣東艦隊魚雷艇)
「福」字號
福安、福勝、福龍(福建艦隊屬艦)
「建」字號
建勝、建安、建威、建翼(福建艦隊屬艦)
「江」字號
江元、江亨、江利、江貞(原為兩江總督購艦)
「楚」字號
楚同、楚泰、楚豫、楚有、楚觀、楚謙、楚材、楚振(原為湖廣總督購艦)
「湖」字號
湖鷹、湖鵬、湖隼、湖鶚(原為湖廣總督購艦)
由以上清朝軍艦的命名字號當中,可以很有趣的發現各地的海軍都會找出代表其地名簡稱的字號,如南洋艦隊的「南」字號;福建艦隊的「福」字號「建」字號;廣東海軍的「廣」字號;與湖北的「楚」字號「湖」字號;兩江的「江」字號等。所以由命名的字號中也可看出中國海軍地方分裂的嚴重。
值得一提的是1895年甲午之役北洋艦隊覆滅後,有十艘軍艦被俘並繼續在日本海軍服役,日本人竟沿用這十艘軍艦的原中國艦名一字不改,只不過將漢字改以日文發音而已。這十艘軍艦是:「鎮遠」、「濟遠」、「平遠」、「廣乙」、「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鎮中」、「鎮邊」。所以你同時在中國與日本的艦籍登錄資料中都找得著這十艘艦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