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陳建平:北洋軍閥在福建武裝勢力的嬗變初探

本世紀20年代,北洋軍閥曾統治福建,他們的武裝勢力長期佔據閩疆。軍閥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不斷地搶占地盤,擴充軍隊,使軍隊日益龐大。由於這些武裝勢力變換紛繁,加上有關這方面情況的史料保存至今的不多,因而北洋軍隊在福建的嬗變線索不甚明晰,給福建現代史的研究帶來不少困難。例如,1913年11月海軍總長劉冠雄奉袁世凱之命人閩裁兵,有的人以為劉冠雄是率領北洋中央陸軍第10師第19旅①,有的人則認為是中央陸軍第4師第7旅②;又如,王永泉的中央陸軍第24混成旅到福建駐防的時間,有的人認為是1920年③,也有人認為是1921年④。諸如此類的疑問還有不少。為了能給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提供一些方便,本文擬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福建北洋武裝嬗變情況作一初步探討。

統治福建的北洋軍閥主要有李厚基、王永泉、孫傳芳、周蔭人等。以這些軍閥為線索,福建北洋陸軍的變換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李厚基統治時期福建的北洋軍隊(1913年11月至1922年10月)
  
北洋陸軍進駐福建始於1913年底。 1913年7月12日,李烈鈞在江西湖口宣布獨立,討伐袁世凱,二次革命爆發。此後,江蘇、安徽、上海、廣東等地先後獨立,響應二次革命。 7月19日,福建都督孫道仁也宣布獨立。許崇智被推舉為福建討袁軍總司令。由於各省討袁軍步調不一,倉卒起事,加上與袁軍實力懸殊,二次革命很快就遭袁世凱鎮壓。福建在8月9日通電取消獨立,討袁軍總司令許崇智逃往香港。

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乘機把北洋陸軍派駐南方各省,以實現其武力統一的迷夢。北洋陸軍於是源源不斷地進入南方各省。福建也是其勢力深入的主要省分之一。

1913年11月,袁世凱命令海軍總長兼南洋巡閱使劉冠雄率北洋中央陸軍第4師第7旅李厚基部人閩,這是北洋陸軍進入福建的開始,從此以後,福建開始了北洋軍閥統治的黑暗時期。

在劉冠雄的推薦下,李厚基在1913年11月29日被袁世凱任命為福建鎮守使。 1914年7月18日改稱福建護軍使,督理福建軍務。

李厚基入閩時,所部僅有唐國謨、姚建屏2個團。想要以2個團的兵力霸占福建這塊地盤實在是力不從心。所以,李厚基到福建後,馬上着手擴充軍隊。1914年9月,李厚基把所部擴編成中央陸軍第10混成旅,以唐國謨任旅長。該旅下轄2個團。1團由姚建屏任團長,2團由馬步雲任團長。另外,福建在清末編練的新軍第10鎮,辛亥革命後改編為南京臨時政府陸軍第14師,許崇智任師長。二次革命失敗後,劉冠雄入閩「裁兵」,把該師縮編成中央陸軍第27混成旅,納入北洋陸軍序列。1914年9月,李厚基把第27混成旅改編為中央陸軍第11混成旅,王麒任旅長。這樣,在不到1年的時間裡,李厚基就把手下的部隊由2個團擴充為2個混成旅。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復辟稱帝。李厚基因「勸進」有功被袁世凱封為一等子爵。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在雲南宣布獨立,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貴州、廣東、廣西等先後響應,宣布獨立。福建緊鄰廣東,成了前線。袁世凱為了收買人心,於1916年3月21日封李厚基為建武將軍,督理福建軍務,李厚基為此感激涕零,更加死心塌地為哀世凱賣命。

1914年4月,為了加強福建的軍事力量,袁世凱又把中共陸軍第10帥第19旅臧致平部派到福建,歸李厚基統一指揮。臧致平旅到福建後不久即改編為中央陸軍第14混成旅,臧致平仍為旅長。與此同時,李厚基又另外招募組建了1個旅,稱福建陸軍第1混成旅,姚建屏任旅長。

到袁世凱死時,李厚基指揮下的北洋陸軍已經有4個旅之多,即:中央陸軍第10混成旅,旅長唐國謨;中央陸軍第11混成旅,旅長王麒;中央陸軍第14混成旅,旅長臧致平;福建陸軍第1混成旅,旅長姚建屏。

袁世凱死後,皖系段棋瑞掌握中央政權,李厚基投靠了皖系。段祺瑞在1916年7月6日任命李厚基為福建督軍,實授陸軍上將。1917年7月18日,段祺瑞又任命李厚基為督軍兼福建省長。

這一階段正是軍閥割據混戰的時期。各地軍閥為爭奪權利、地盤,爭先恐後地招兵買馬,擴張勢力。1917年9月,李厚基招募了6個營新兵。12月,又招募了12個營。1918年李厚基把這18個營編入各部隊。5月,把姚建屏的福建第1混成旅擴編為福建第1師;10月,把臧致平的中央陸軍第14混成旅擴編為福建第2師;重新組建福建第1混成旅,以周永桂任旅長;此外,李厚基還組建了福建陸軍第1、2、3、4團,分別由陳得才、王獻臣、史書年、史廷颺任團長。

由於段祺瑞拒絕恢復孫帝象制定的「臨時約法」和國會。 1917年7月,孫帝象南下廣州,舉起護法旗幟,建立護法軍政府。為配合兩湖戰場護法軍的行動,孫帝象決定開闢福建護法第2戰場。10月,孫帝象派陳炯明為「援閩粵軍總司令」,帶10個營同方聲濤的滇軍第1師一同入閩討伐李厚基。1918年5月,陳炯明的援閩粵軍攻入福建,閩粵戰爭爆發。8月,陳炯明、方聲濤等攻占龍巖、汀州、漳州等地20餘縣,建立閩西南護法區。李厚基因接連失敗,向段祺瑞求救。段棋瑞無奈,在1918年10月把在洛陽受訓的奉軍補充旅王永泉部派到福建。該旅到福建後,在1918年12月改番號為中央陸軍第24混成旅。

1920年8月,孫帝象把駐福建的援閩粵軍調回廣東討伐桂系軍閥。李厚基乘機捲土重來,重新佔領閩西南各縣。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李厚基又一次擴充了自己的嫡係部隊,把原來的福建第1、2、3、4團升編為旅。另外又組建了福建陸軍第1、2獨立旅,周永柱、張毅分別任旅長。這樣,到1922年10月李厚基垮台前夕,李厚基管轄下的北洋陸軍共有下面幾部分:

中央陸軍第10混成旅,旅長唐國謨;中央陸軍第11混成旅,旅長王麒;中央陸軍第24混成旅,旅長王永泉;福建陸軍第1師,師長姚建屏;福建陸軍第2師,師長臧致平;福建第1混成旅,旅長陳得才;福建第2混成旅,旅長王獻臣;福建第3混成旅,旅長史書年;福建第4混成旅,旅長史廷颺;福建第1獨立旅,旅長周永柱;福建第2獨立旅,旅長張毅。
  
福建地盤有限,粥少僧多。隨着北洋軍隊兵員的膨脹,軍閥內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銳,尤其是李厚基同王永泉、臧致平的矛盾更甚。因為王永泉、臧致平不是李厚基的嫡系,而王永泉、臧致平又頗有實力。李厚基認為王、臧的存在對他是潛在的威脅,視二人為眼中釘。

1920年直皖戰爭中皖系失敗,直系控制了中央政權。李厚基原來屬於皖系,這時卻見風使舵,轉而投靠直系。1922年6月,李厚基解除了臧致平福建陸軍第2師師長的職務,任命高全忠為第2師師長。另外,李又請求北京政府把王永泉的中央陸軍第24混成旅調離福建。李厚基同王永泉、臧致平的矛盾趨於激化。

1922年10月,王永泉在皖系鉅子徐樹錚策動下,聯合孫帝象的部屬許崇智,把李厚基趕下台。李厚基逃到福州馬尾被海軍扣押,後被家人贖出,經廈門​​、上海逃往南京。在王永泉驅逐李厚基後不久,臧致平也策動福建第2師舊部趕走高全忠,重新控制了福建第2師,自稱「閩軍總司令」,割據廈門。李厚基的部隊至此土崩瓦解,結束了他在福建的10年黑暗統治。
  


王永泉、孫傳芳統治時期的福建北洋軍隊(1922年10月至1924年9月)

王永泉驅逐李厚基後,收編了李厚基的一些殘部,組建所謂的福建第一軍,下轄4個旅。經過這一番變換,福建北洋陸軍的情況有了很大變化。到1923年4月孫傳芳、周蔭人入閩前夕,福建北洋陸軍計有下面幾個師、旅建制:

中央陸軍第11混成旅,旅長王麒(中間派);中央陸軍第24混成旅,旅長王永泉;福建陸軍第2師,師長臧致平;福建陸軍第3師,師長王獻臣(李厚基殘餘);福建第2獨立旅,旅長張毅(李厚基殘餘);福建第1軍第1旅,旅長姜明經(王永泉部);福建第1軍第2旅,旅長劉春台(王永泉部);福建第1軍第3旅,旅長王永彝(王永泉部);福建第1軍第4旅,旅長楊化昭(王永泉部)。

王永泉驅逐李厚基後,直系為了收回福建地盤,派駐紮在江西的河南第1師常德盛進駐福建。但常德盛很快就被王永泉打敗,退回江西。吳佩孚遂於1922年12月任命中央陸軍第2師師長孫傳芳為「援閩軍總司令」,任命中央陸軍第12師師長周蔭人為「援閩軍副總司令」,率第2師、第12師進攻福建。王永泉迫於直系的軍事壓力,表示願意服從中央。1924年3月,孫傳芳的部隊順利進入福建。4月,孫傳芳就任福建軍務督理,王永泉任軍務幫辦。

孫傳芳雖然順利進入福建,但還不能夠真正控制福建。此時,除了王永泉所屬的中央陸軍第24混成旅和福建第1軍4個旅外,還有臧致平的原福建陸軍第2師及各地日益活躍的「民軍」武裝。所有這些勢力都對孫傳芳構成極大的威脅。為了能把福建真正變成自己的地盤,孫傳芳一方面籠絡王永泉,命令王永泉進剿各地「民軍」,讓王永泉與「民軍」互相殘殺,兩傷俱敗,自己則從中取利。另一方面大肆擴充自己的嫡係部隊。重新組建了在王、李混戰中被擊潰的中央陸軍第10混成旅,任命自己手下的原第2師第3旅旅長孟昭月為重建的中央陸軍第10混成旅旅長。孫傳芳還收編了李厚基的殘部,把張毅的福建第2獨立旅升編為福建第1師,接收了王獻臣的福建第3師。

經過將近1年的精心準備,1924年3月,孫傳芳對王永泉發動突襲。王永泉猝不及防,狼狽逃離福建。其殘部在楊化昭的帶領下投靠了割據廈門的臧致平。但臧致平也不是孫傳芳的對手。趕走王永泉後不久,孫傳芳又聯合粵軍、海軍把臧致平、楊化昭趕出福建。臧、楊帶着殘部經江西逃往浙江投靠盧永祥。

趕走王永泉、臧致平之後,孫傳芳、周蔭人控制了福建,但野心勃勃的孫傳芳不甘心於他的軍事勢力囿於福建一省之地,加上和周蔭人產生了矛盾,所以接受了江蘇督軍齊燮元聯合進攻浙江、上海的計劃。為此,孫傳芳在精心準備之後,收編了王永泉的殘部重新組建中央陸軍第24混成旅,任命原第2師第4旅旅長張俊鋒為第24混成旅旅長;收編「民軍」高義為福建第2師;招募組建福建第1、2、3、4混成旅。到1924年9月孫傳芳進入浙江前夕,福建北洋陸軍共計有下面幾部分:中央陸軍第2師,師長孫傳芳;中央陸軍第12師,師長周蔭人;中央陸軍第10混成旅,旅長孟昭月(孫嫡系);中央陸軍第11混成旅,旅長王麒(中間派);中央陸軍第24混成旅,旅長張俊鋒(孫嫡系);福建陸軍第1師,師長張毅(李厚基殘部);福建陸軍第2師,師長高義(原為「民軍」);福建陸軍第3師,師長李鳳翔(王獻臣部);福建第1混成旅,旅長彭德銓(孫嫡系);福建第2混成旅,旅長董勝標(周嫡系);福建第3混成旅,旅長蘇埏(周嫡系);福建第4混成旅,旅長劉寶題(孫嫡系);督署衛隊團1團,團長孫基昌(孫嫡系);督署衛隊團2團,團長張世銘(孫嫡系)。另外,孫傳芳、周蔭人還收編了一些地方「民軍」。「民軍」郭鳳鳴、高義、尤賜福、陳國華、楊漢烈、吳威、葉定國、陳國輝分別被委任為福建第1至8旅旅長。其中高義的福建第2旅還被升編為師,即福建第2師。但這些「民軍」是迫於無奈才接受委任,並不是真心為孫傳芳賣命,還稱不上北洋軍隊。
  


周蔭人統治時期福建的北洋軍隊(1924年9月至1926年12月)
  
1924年9月,江浙戰爭爆發,孫傳芳組織閩贛聯軍進攻浙江。孫進攻浙江時帶走的部隊有:中央陸軍第2師;中央陸軍第10、11、24混成旅;福建陸軍第1、4混成旅;督署衛隊1、2團。

孫傳芳入浙後,周蔭人掌握了福建的軍政大權。為了能佔據福建,周蔭人也同樣大力招兵買馬。招募組建了中央陸軍第29混成旅,以原中央第12師24旅旅長孔昭同為旅長。把福建陸軍第3混成旅改編為中央陸軍第30混成旅。收編贛軍張慶昶為福建陸軍第4混成旅。在原福建陸軍第2師高義接受廣東國民政府改編後,把第2師殘部吳大洪旅擴編為福建陸軍第5混成旅。另外,周蔭人還組建福建補充旅,蔣啟鳳任旅長。組建督署衛隊1、2、3團,以王炎、梁春圃、王雲岳分任團長。到1925年上半年,周蔭人轄下的北洋軍隊有:

中央陸軍第12師,師長周蔭人;中央陸軍第29混成旅,旅長孔昭同;中央陸軍第30混成旅,旅長蘇埏;福建陸軍第1師,師長張毅;福建陸軍第3師,師長李鳳翔;福建陸軍第2混成旅,旅長董勝標;福建陸軍第4混成旅,旅長張慶昶;福建陸軍第5混成旅,旅長吳大洪;福建陸軍補充旅,旅長蔣啟鳳。

另外還有:

督署衛隊團1團,團長王炎;督署衛隊團2團,團和梁春圃;督署衛隊團3團,團長王雲岳。

1926年3月,廣東國民政府北伐前夕,周蔭人又招募組建了福建陸軍第1混成旅,孫雲岳任旅長。
  
1926年9月,北伐軍進軍江西。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委任周蔭人為第4方面軍總司令,命令周蔭人進攻廣東以牽制北伐軍。周蔭人受命後調集了約一半的兵力開赴閩粵邊境,並將進攻廣東的部隊改編為4個軍。具體的改編如下:

原福建陸軍第1師張毅部改稱第1軍;原福建陸軍第3師李鳳翔部改稱第2軍;原中央陸軍第12師24旅劉俊部改稱第3軍;第4軍軍長由周蔭人自兼,下轄福建陸軍第1混成旅孫云峰部和督署衛隊團1團王炎部。凡未參加攻粵行動的部隊番號一律沒有變。

1926年10月,北伐軍進軍閩西南,在永定擊潰了周蔭人的第4軍,在松口擊潰劉俊的第3軍。第2軍在前線起義,加入北伐軍。張毅的第1軍孤掌難鳴,放棄漳州向福建內地逃竄。周蔭人逃出永定後經龍巖、永安逃往南平。到南平後周蔭人一度企圖捲土重來,在11月又重編第4方面軍。張毅仍為第1軍;中央陸軍第30混成旅蘇埏為第2軍;福建陸軍第1混成旅孫云峰為第3軍;福建陸軍第2混成旅董勝標為第4軍。但是,周蔭人的垂死掙扎並不能挽回他失敗的命運。12月,張毅的第1軍在福州附近的瓜山全軍覆沒。駐守福州的中央陸軍第12師23旅李生春部也向北伐軍投降。蘇埏的第2軍在南平遭到盧興邦「民軍」的突襲,損失慘重。另一路北伐軍又從江西進入福建。周蔭人見大勢已去,率殘部逃往浙江。北洋軍閥在福建的黑暗統治宣告結束,福建北洋軍隊至此土崩瓦解,結束了它那短暫而又罪惡的歷史。

以上敘述的是從李厚基入閩到北伐軍驅逐周蔭人為止福建北洋陸軍的嬗變情況。在這一階段,福建各地還有許多「民軍」在活動,這些「民軍」迫於北洋軍閥的壓力,有時也接受北洋軍閥授予的番號,但北洋軍閥並不能真正控制他們。所以,對於各路「民軍」,基本上不能把他們當作北洋軍隊來看待。
  
本文看法,僅屬淺見。本意是,為考史者更進一步研究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福建的歷史提供參考。

注釋:
①《廈門文史資料選輯》第13輯,洪卜仁《臧致平盤踞廈門始末》,第1頁。
②《福建文史資料》第9輯,潘守正《李厚基在福建》,第2頁。
③《文史資料選輯》(全國政協編)第35輯,張義純《臧致平、楊化昭自閩突圍入浙記》,第57頁。
④《福建海防史》第299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