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7月的直皖戰爭,皖系戰敗。戰敗後, 7月24日,駐防洛陽的西北邊防軍第一混成旅旅長宋邦翰、第四混成旅旅長張鼎勳通電請求該部隊歸陸軍部直轄。三天後的7月27日,吳佩孚電令這兩個旅繳械遣散。 7月30日,這兩個旅因為不服從遣散,在洛陽譁變起來,吳佩孚派王承斌帶二十三師前往洛陽,勒令這兩個旅解散。
王承斌揮師南下到達洛陽後,宋邦翰、張鼎勳自知不是對手,也就主動配合遣散部隊。譁變得以平息。而宋、張二旅的一些軍官,則被迫另謀出路。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被遣散的西北邊防軍第一混成旅(旅長宋邦翰)中,出了一位後來擔任黃埔軍校教官的國民黨少將賁襄。從某種意義上說,王承斌的「鐵腕」遣散導致賁襄賦閒了一段時間。
賁襄,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生於安徽省當塗縣,字贊元,1916年11月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輜重兵科。軍校畢業後,被分發到陸軍第一師任少尉見習官。 1918年9月調升參戰軍第一混成旅(旅長宋邦翰)第一團第二營第二連中尉排長。 1919年6月所部改稱西北邊防軍第一混成旅,賁襄升任第三團第一營第一連上尉連長。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時,賁襄仍任連長,同月底該旅被遣散,賁襄也賦閒了一段時間。
1921年12月,賁襄謀得新的軍職,擔任湖南暫編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陳嘉佑)第二團上尉掌旗官,1923年10月因病辭去軍職。 1924年到南方,任建國滇軍少校副官,同年10月所部改稱建國第一軍,改任少校參謀,12月11日調任大本營參謀處少校參謀,在廣州辦公。
賁襄參加南方革命政府軍隊後,提拔很快。 1925年4月,賁襄任大元帥府參軍處少校參謀,1926年1月任黃埔軍校少校戰術教官,1928年12月升任中央軍校中校馬術教官。 1931年10月任南昌行營右翼集團軍參謀處中校參謀,1932年2月任京滬衛戍司令長官公署參謀處中校參謀,1932年12月調任駐閩綏靖公署參謀處中校參謀。 1933年11月,賁襄參加「福建事變」,任「中華共和國」革命軍第一方面軍參謀處上校參謀,第一方面軍總司令是著名將領蔡廷鍇。鬥爭失敗後,1934年2月,賁襄避居香港。 1935年6月,賁襄擔任駐贛綏靖公署參謀處中校參謀。 1936年3月24日敘任陸軍步兵少校。 1936年6月15日調升陸軍交輜學校編譯處上校編譯官。
從1936年開始,賁襄安心從事輜重兵教育工作,1938年7月升任陸軍輜重兵學校(教育長斯立)少將高級教官。 1947年退役。賁襄高壽,1971年10月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84歲。
每個人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王承斌奉命遣散皖軍兩個旅,在當時軍閥混戰的背景下,勝者王侯敗者寇,不能因這一行為而對王承斌進行功過評說。倒是王承斌遣散的這批人裡面,後來出了一名國民黨將領。相信賁襄為將之日,定然不會忘記1920年夏天遭到遣散而賦閒的那段日子,也已然會記得王承斌的名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