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馬桶將軍王懷慶 用人獨到部隊固若金湯

王懷慶舊居

特點:磚木結構,前部兩層,後部三層。紅磚清水墻,入口處設拱形門廳,平頂出檐,周邊築有高大圍墻。

王懷慶(1866-1953),字懋軒,河北寧晉縣鳳凰鎮南塔莊人,北洋直系老將,是徐世昌在軍界第一心腹親信,資格甚老,與「北洋三傑」同輩。1891年入直隸提督聶士成部當兵,後入天津武備學堂。1912年任薊榆鎮守使,1918年任北京步軍統領,1920年任京畿衛戍總司令兼第十三師師長,1922年任熱河都統,同年升任熱察綏三特區巡閱使。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寓居天津。

在五大道地區,位於成都道與岳陽道之間的芷江路不過是一條全長不足200米的小路。但在幾十年前,這裡卻住著很多「大人物」。據建築遺産研究者杜魚記述,芷江路上的泰華里,當初除了有北洋軍閥王懷慶外,著名水利專家王華棠、實業家周叔弢都曾是這裡的住戶。如今,王懷慶所居住過的1號樓是泰華里唯一保持完好的房子,據説它的圍墻和鐵門都是當初的模樣。

泰華里現在的住戶基本上對王懷慶這個人一無所知,但翻看各類史料,王懷慶留給歷史的並不是一片空白。身在北洋直系二十多年,民國年間的政壇風雲他都親歷過。因此,他的閱歷讓他在民國史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而王懷慶留給後世談論最多的,卻是他在官場和生活中種種與眾不同的「軼事」。

獨特的外號:「馬桶將軍」

只要是對北洋軍閥各係稍有了解的人,提起「馬桶將軍」,他們一定知道就是王懷慶了。世上有怪癖嗜好的人不少,但對馬桶情有獨鍾的人大概沒有誰能比得過王懷慶。儘管他的這個嗜好不雅,但作為這位曾赫一時的陸軍上將一生最獨特的癖好,寫王懷慶,又實在不能不提他與其所鍾愛的「馬桶」之間的故事。

王懷慶為何對馬桶情有獨鍾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對馬桶的親密和喜愛實在可稱得上是一樁「奇聞」。在北洋政府做官時,王懷慶在北京有個非常豪華的公館。公館的門前站立四名手執長矛的武士,館中亭臺山石,多由圓明園遷移而來。此外還有四處花園。但在這個氣派豪華的公館中,王懷慶最愛的房間竟是他用來做辦公室的廁所。據説這個廁所是兩間大屋,中間設一「大便椅」,下鋪細凈爐灰,前設辦公桌,陳列辦公文具。王懷慶常常在便椅上一坐數小時,召集屬下,處理公務。

馬桶之於王懷慶,就像一個形影不離的朋友。無論在甚麼地方,王懷慶沒有槍可以,沒有馬桶不行,一具漆紅燙金上面寫着斗大的「王」字的馬桶總是不離左右。行軍打仗,得有一個班左右的人抬著馬桶隨行。進攻的時候,他的士兵打著上書「王」字的大旗往上衝,他就坐在寫著「王」字的馬桶上督戰。只要看到那隻碩大而且鮮艷的馬桶,人們就知道這是誰的隊伍了,「馬桶將軍」由此得名。



獨特的用人:只選農民

在北洋政界混跡二十餘年,從歷史的角度看,王懷慶並不是一個正面人物。但在當初的北洋圈子裏,王懷慶的名聲並不像他心愛的馬桶那樣臭。至少比起那些三五年就樹倒猢猻散的北洋軍閥來説,王懷慶的部下一直對他忠心耿耿,很多研究者認為,這歸功於他的用人之道。

王懷慶的用人之術很簡單,就是非老實人不用。招兵不要城裏人和讀書人,越是山鄉的農民越受歡迎,腳上有屎,手上有繭的老農最好。如果是唸過書的,王懷慶肯定不要。進入民國後,軍官學校的畢業生很多,還有很多留過學的,但王懷慶一個也不收,他認為這些書生不好管也不好用。他提拔的人,都是穿了軍裝的農民。

對這些入了伍的農民,不管作戰能力如何,王懷慶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所有的軍官都得無條件地忍受他的打罵。據説王懷慶每當要提拔某個人的時候,往往會無緣無故地當眾將此人痛罵羞辱甚至給一通拳腳,如果此人逆來順受,不抱怨不委屈,那麼第二天委任狀就到了。時間一長,這個套路他的部下都摸熟了,只要誰哪天無故挨了打罵,其他的同僚就會趕緊讓他請客,因為接下來就升職了。

因為所招的部下都是老實人,王懷慶的軍閥生涯中很少出現部下倒戈的情況,他獨特的用人方式令他的部隊固若金湯。


獨特的作戰:選黃道吉日

王懷慶雖政治軍事才能低下,但作為北洋軍閥的「老臣子」,他對袁世凱、徐世昌非常效忠。也曾受袁世凱之命,遠征外蒙,迫使外蒙政權取消獨立改為自治。但在袁世凱、徐世昌失勢後,王懷慶雖依舊身在軍界,但已是不得志。在戰場上他也無心戀戰,由此出現了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的退敗。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曹錕令王懷慶軍隊出戰錦州。王懷慶養尊處優,不願出京,後因朝陽方面軍情緊急,不得已才草草出師。

王懷慶挑了「八月十九」這個黃道吉日,專門從德勝門出城,在火車站早有個名叫王得勝的小軍官迎候,跑步迎接,口中高喊:「王得勝迎接將軍!」王懷慶滿意地上車東進。當時奉軍攻朝陽猛烈,王懷慶毫不在意,仍按每日六十里的常規標準行軍。其行軍儀仗長約二里餘,最前是三十匹馬隊,之後幾名軍官跨馬而行,一人高擎「宣武上將軍」大紅旗,後面一個軍官背負六枝令箭,還有一個人背負黃緞包裹的大印。之後是身背大砍刀的兩名劊子手。最後是本人的四抬大轎,王懷慶安坐馬桶之上。周圍是自己的坐騎,一群副官,和攜帶各種隨身用具的雜役。

幾天的戰事,王懷慶節節退敗。那時他已無心作戰,衛隊營和馬隊等也早早逃往後方。吳佩孚派人來聯繫,令其反攻。王懷慶推脫不肯,跑到宣化、隆化。正值馮玉祥回師北京發動政變,王懷慶在張作霖反覆勸説下,將部隊改編為奉軍,自己卸任到了天津。



獨特的晚年:幾乎精神失常

兵敗後的王懷慶來到天津,當時的泰華里剛剛建成,王懷慶便住進了泰華里1號的小樓。為官幾十年,為人又貪婪,王懷慶的家當自然不少,他在天津過著非常優裕的生活。和許多寓公一樣,王懷慶也有很多珍藏的文物,但他的文物來歷卻不一樣,很多東西都是他從頤和園中盜竊來的。

有一個詞可以用來概括王懷慶的身份:亦官亦盜。據他從前的部下趙世賢回憶,在北京時,王懷慶時常利用偵緝隊的眼線們假做竊盜,暗入頤和園,將清册册上最好的珍玩、名畫、貢品等盜出,盜案發生後,再指使人出頭負責「追查」,並將事前準備好的贗品掉包換走真品,宣稱盜犯捕獲,贓物追回,完結此案。真品從此就陳列自己家中了。因此,王懷慶在天津的家中,就有很多來自頤和園的國寶。

趙世賢回憶,王懷慶平時並不輕易將所珍藏之物展示於人。但因關係親密,趙世賢見到過他藏的晉王獻之書十三行、唐孫過庭書《書譜》、唐王維畫《江山雪霽圖》、唐褚遂良臨王羲之《蘭亭序》等珍品。趙世賢曾勸王懷慶將這些文物出售,但王懷慶説:「這些東西越存著就越值錢,等將來錫桓(王懷慶的後代)大了,閱歷足了,我再賣,給他辦個獨資的銀行。」不料,在王懷慶將這些寶貝運回河北老家的途中,遭到日偽軍隊和國民黨敗兵的搶劫、毀壞,所剩無幾,這件事讓王懷慶幾乎精神失常。這位軍閥的寓公生涯由此變得越發悲情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